資源簡介 六年級科學下冊單元知識要點梳理第一單元 小小工程師1.(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品的活動,是一項復雜、整體、協調的工作。2.住房所具有的系統有(供水)系統、(排水)系統、(供電)系統、電路系統、(燃氣)系統、(供暖)系統、(網絡)系統等。住房系統的各個部分不僅有自身的作用,而且各個部分之間還存在整體相互作用,如供水系統和(排水)系統相互關系、(供電)系統和電路系統相互關系、(電路)系統和網絡系統相互關系等。3.住房建造的主要過程有(選址)、(設計)、(建造)。每個階段都很重要,都必不可少,但最重要的是(設計)。4.港珠澳大橋是集(橋)、(島)、(隧)為一體的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勁的動力。5.工程無論大小都要經歷相類似的建設過程:A明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B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C制作一個模型(畫或寫解決方案);D測試這個模型,評估并改進(如需改進則返回到B);E實施建設6.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建設工程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也推動了(技術)的發展。(工程)與(技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7.塔臺競標標書的項目主要有: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設計、(成本預算)、人員分工、時間分配等。8.制訂標書時,標書可以使用(文字)、(圖畫)、標注等多種形式表達。要特別關注競標的兩項重要標準:(項目成本)和(項目安全性)。9.(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四邊形不穩定,容易(變形)。當給四邊形增加(斜桿)后,四邊形也變得穩定,不易變形,這是因為四邊形被分成了多個(三角形)。10.設計塔臺模型時,可以將塔臺設計成上(小)下(大),上(輕)下(重)的特點,這樣重心低,穩定性好,塔臺不容易倒下。11.控制好立柱的高度,盡量(等高),可以防止塔臺的傾斜。12.(滾珠)、(彈簧)或(鉤碼)可以用來抵御大風或地震。13.常見的三種抗震方式:耐震,可以加大塔臺模型(底部面積)或加大(底座質量);制震,可以在塔臺模型底部加(彈簧);免震,可以在塔臺模型底部加(滾珠)。14.塔臺模型制作評價表包括的項目主要有:設計圖及文字說明、(塔高)、頂端(承重)、(抗風)能力、(抗震)能力、(材料成本)統計、分工合作、美觀。15.制作塔臺模型要與(設計方案)相一致是制作活動的核心。16.制作塔臺模型時,可以按照(底座)搭建→(側面)搭建→(整體)搭建的順序制作。17.(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18.測試塔臺模型的抗風能力時可以借助(電風扇),測試抗震能力時可以借助(抗震檢測儀)。19.工程要反復設計——(制作)——(測試)——(評估改進),不斷完善,直到達到設計要求為止。第二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1.科學家研究一個區域的生物多樣性,通常要對這個區域的(生物種類)進行調查:一是統計一個(區城)內生物的種類數目,二是統計(單位面積)內生物的種類數目。2.我們研究校園生物的多樣性運用的是(分區域)調查的方法。3.校園中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生活環境也各不相同,不同的環境生活著(不同)的生物。4.在調查動物時,可以從(腳印)、(糞便)、毛發等痕跡推知躲藏起來的動物。5、在校園生物大搜索活動中,對于不認識的動植物,我們要及時(畫下來)或(拍照片)。6.根據事物的某一特征的不同,將這些事物分為兩類,在每一類事物下再確定一個特征,根據特征的不同繼續將其分為兩類,直到不能繼續分為止。這種分類方法稱為(二歧分類法)。7.根據莖的質地軟硬,可以把植物分成(草質)莖和(木質)莖。草質莖如車前草、玉米、(狗尾草)等。木質莖如楊樹、柳樹、玉蘭等。8.對校園植物進行分類時,可以根據植物的葉片上葉脈的特點,將植物分為(平行)脈和(非平行)脈。前者如(狗尾草),后者如(蒲公英)。9.根據葉的形狀,可將校園植物分成(針形)葉和(非針形)葉,前者如(油松)等。非針形葉又可以分成(卵形)葉和其他形狀葉,毛白楊的葉片是(卵形)葉。10.校園里的動植物種類很多,為了觀察校園生物,我們可以制作一幅(校園生物分布圖),展現校園生物大家庭。11.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時,由于生物種類較多,可以先將校園中的生物進行(編號),再將號碼標注在校園平面圖的相應位置;也可以將我們畫的生物圖剪貼在分布圖旁邊,用箭頭指出它所在的位置。12.植物成熟后結出種子,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新的植物,提供種子的植物是(親代),種子發育出的新植物是子代,也可以稱為(后代)。植物親代與后代之間非常相似,這種現象叫(遺傳),植物親代與后代之間也會有一些細微的不同,這種現象叫(變異)。13.在自然界中,(遺傳)是基礎,使生命得以延續,使得種族特征相對穩定,(變異)是前提,促使生物進化,幫助生物適應環境。14.(孟德爾)被稱為現代遺傳學之父。15.變異可以分為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遺傳)的變異和由環境改變引起的(不可傳)的變異。金魚基因突變導致其后代出現不同花色、這種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樺尺娥的翅由于工業污染由淺色變成了黑色,環境治理好后又恢復了淺色,這種變異屬于(不可遺傳)的變異。16.像螞蟻那樣,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如蝗蟲、蜜蜂等。需注意的是蜘蛛(不是)昆蟲。17.像鯉魚那樣,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如金魚、鯊魚等。需注意的是,魷魚、鯨魚、鱷魚都(不是)魚類。18.像麻雀那樣,身體上長有(羽毛)的動物是鳥類,如雞、大雁、天鵝等。19.像兔子那樣,直接生下小動物,并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動物是(哺乳動物),如馬、牛、羊等。20.在對動物進行分類時,有些動物需要特別注意,以免分類錯誤。例如,蝙蝠是(哺乳動物),鯨魚是(哺乳動物),企鵝是(鳥)類。21.我們人類遺傳組合的可能性幾乎是無窮盡的,所以世界上幾乎(不能)找到完全相同的兩個人。22.雙眼皮與單眼皮、有耳垂與無耳垂、直發與卷發這3種相貌特征能組合成(8)種不同的相貌。23.除了相貌特征存在遺傳現象,人的(血型)、血壓、(智商)、生活習慣以及行為方式等都表現出可遺傳的現象。人類有許多疾病也都是可以遺傳的,如紅綠色盲、高血壓、糖尿病、血友病等。24.(化石)是存留在巖石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1999年由我國發現的(昆明魚)化石是至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魚類,它生活在寒武紀時期,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動物。25.科學家通過將化石提供的古代生物信息,與觀察到的現在生物特征進行比較,可以推測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26.猛犸象化石出土最多的地方是在北極圈附近,由此我們可以推測,猛犸象生活在(寒冷)的環境,而現代亞洲象主要生活在(熱帶)或亞熱帶。27.(化石)是古生物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它可以用于推測遠古時期生物的樣子及其生活的環境;可以用來研究(生物進化)歷程;也可以根據它所在的地質層推測它所生活的年代及其當時當地的環境條件。28.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29.生物的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30.目前,世界各地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植物種子庫和花粉庫)、(建立動物精子庫)和頒布相關法律法規等。每年的(5月22日)被稱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第三單元 宇宙1.太陽系大家庭1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及其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體組成了太陽系。2.太陽是太陽系里唯一發光的(恒星),太陽的直徑約是140萬千米。3.(太陽)處于太陽系的中心位置,它的質量占整個太陽系所有天體質量的(99.86%)其他天體都圍繞它公轉,它是整個太陽系中唯一能夠自身發光的(恒星)。4.太陽的光球表面有時會出現一些暗的區域,它是磁場聚集的地方,這就是(太陽黑子)。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現象。5.在太陽光球表面上,可以看到無數顆像米粒一樣大小的亮點,稱為(米粒組織)。米粒組織的溫度比光球的溫度約高300℃,因此顯得比較(明亮易見)。雖說是小顆粒,但實際直徑也有1000~2000千米。6.日冕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指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其內部分別為色球層和光球層),厚度達到幾百萬千米以上。它的溫度極高,有100萬攝氏度。7.在太陽系中,有一些天體可以直接觀察到,如(月球)、(木星)、金星等。還有一些比較小的或者比較遠的天體,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更好地觀察,如小行星、海爾—波普彗星等。周期彗星繞(太陽)公轉,有的大約幾十到幾百年繞太陽一圈,有的繞太陽一圈需要長達數千年甚至數萬年。著名的哈雷彗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約為(76)年。8.太陽的(光和熱)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和活動的源泉,為地球提供能量。9.(小行星帶)是太陽系內介于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密集區域,98.5%的小行星都在此處被發現,已經被編號的小行星有120437顆。(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并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彗星)是進入太陽系內亮度和形狀會隨日距變化而變化的繞日運動的天體,星云霧狀的獨特外貌。繞日公轉,有的大約幾十到幾百年繞太陽一圈,有的繞太陽一圈需要長達數千年甚至數百萬年。2.八顆行星1.太陽系有(八)顆行星,他們在其特定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轉。距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最近的是(水星);體積最大的是(木星),體積最小的是(水星)。2.八顆行星中,自轉周期最長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公轉周期最長的是(海王星),最短的是(水星)。3.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離地球最近的衛星是(月球)。4.八大行星中,除了水星、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衛星,其中地球有一顆衛星——(月球),火星有兩顆衛星,木星有多顆衛星,其中有四顆主要衛星。3.日食1.當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并且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發生(日食)現象。2.日食現象與日、地、月的相對大小和相對運動變化有關:當月球距離地球稍(近)時,月球能夠擋住整個太陽,就會出現(日全食);當月球距離地球稍(遠)時,月球不能擋住整個太陽,就會出現(日環食)。3.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歷初一)前后,并不是每個月都會發生。4.金星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恰巧三者排成一條直線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金星就像一個小黑點一樣在太陽的圓面上緩慢移動,從太陽的東邊緣進入,最后從太陽西邊緣移出,這種現象稱為(金星凌日)。4.認識星座1.為了方便認星,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星座)。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夏季星座圖2.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它們的圖形會(不同)。3.(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它位于大熊的尾巴,是由(天樞)、(天旋)、(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組成的,這七顆星離我們的距離(不同)。4.組成北斗七星的七顆星離我們的距離(并不相同),它們分布在離我們有50~150光年遠的宇宙空間里。5.(北極星)是小熊星座尾部最后的一顆星,它始終在(北方),所以能幫助我們在夜間辨別方向。6.(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以30萬千米每秒的速度行進1年的距離,是一種長度單位,一般被用于計量天體間的時空距離。5.夏季星空1.在晴朗的夜空,我們會發現一條閃亮的光帶,它就是人們常說的(銀河)”,它是由許許多多的(恒星)組成的。2.“夏季大三角”是指(天津四)、(織女星)、(牛星),它們分別屬于(天鵝)座、(天琴)座、(天鷹)座。3.南部天空有一顆耀眼的紅色亮星——(心宿二),也稱大火星,它屬于(天蝎)座。4.星座在天空中有規律地運動變化,即因地球自轉而形成的繞(北極星)轉動,因地球公轉而形成的星座逐漸(西移)現象。5.辨識星座的方法主要有:(定方向)、(找明顯特征)、(找亮星,定星座)和(利用活動觀星盤)。6.在夜晚觀星時,要把活動星盤(舉過頭頂),并轉動觀星盤,讓盤上的“北斗七星”與天空中的北斗七星處于(大致相同)的方位.這樣就可以根據盤中的星座來認識天上的星座了。6.浩瀚的宇宙1.(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同的天體系統,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銀河系像一個(盤子),銀盤直徑約(10萬)光年;又像一個(旋渦),它有多條旋臂。太陽在其中一條(獵戶座)支臂上,距離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銀河系中的天體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高速(公轉)。2.通過太空望遠鏡,人們發現銀河系以外還有許多類似銀河系一樣龐大的恒星集團,人們把它們稱為(河外星系),比如(仙女座)星系、(獵犬座)星系,這些星系都在高速(運動)著。宇宙是由許多龐大的星系組成的,而且至今未發現宇宙的邊界。3.科學家認為,宇宙誕生于上百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它還處于青年時期,還在長大。通過觀測分析,宇宙還處于(膨脹)之中。7.探索宇宙1.在古代,為了更好地觀測,專門建立了觀測、記錄和研究天象的場所——(天文臺)。2.160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創制了望遠鏡,并首次用望遠鏡看到了月球表面和一些行星的表面與盈虧。3.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經歷了三個階段:用(肉眼)觀測→借助(望遠鏡)等工具觀測→(航天)時代。4.位于我國貴州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我們也稱之為“中國天眼”。5.迄今為止,人類已經開展了200多次深空探測任務,其中(月球)是人類唯一登陸過的地球以外的天體。6.(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早在1700多年前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7.(嫦娥三號)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其中巡視器也就是(玉兔號)月球車。8.2018年,我國(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這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2020年,(嫦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月球,這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探測器。9.2021年,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著陸火星,實現了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其中負責巡視探測任務的是(祝融號)火星車。10.2021年6月17日,我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第四單元 物質的變化1.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像空氣、電、火、聲音等都是物質。各種動植物,包括我們的身體,也是由(物質)構成的。2.水是(透明)并且會(流動)的液體,它沒有味道;食鹽是(白)色的微小(晶體),它是(咸)的。3.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只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態)等,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作(化學)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作(物理)變化。它們的本質區別在于是否產生了(新物質)。4.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有的發生物理變化,有的發生(化學)變化,有的既發生物理變化,同時又發生化學變化,如(蠟燭燃燒)、(加熱白砂糖)等。5.物質發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例如:發光、發熱、改變(顏色)、產生(氣體)、生成(沉淀)。6.物質的變化無處不在,有的變化過程比較(迅速),如小蘇打和白醋反應,有的變化過程比較(緩慢),如鐵生銹。7.將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會看到產生了大量(氣泡),并伴有哧哧聲,這是因為產生了一種新的氣體——(二氧化碳),這個反應屬于(化學變化)。8.雞蛋殼浸泡在白醋中,會看到雞蛋殼上布滿了氣泡,這其實是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屬于(化學)變化。若把(貝殼)浸泡在白醋中也會產生相同的氣體,發生類似的現象。9.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透明、能(滅火)、比空氣(重)的氣體,它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打開汽水飲料冒出的氣泡。10.蠟燭燃燒的過程中,不但會發出(光)和(熱),還會產生(水)、(炭黑)等新物質。蠟燭燃燒屬于(化學)變化。11.鐵生銹是因為鐵在有水的環境中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一種新物質——氧化鐵,這就是(鐵銹),所以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棕紅)色的物質,它導電性極差(不能導電),不能被磁鐵吸引。12.鐵生銹與(水)和(空氣)有關,并且(鹽水)能加快鐵生銹的速度,所以把鐵與它們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方法,如(刷油漆)、涂抹油、(電鍍)、烤藍、塘瓷等。13.地球的很多資源如煤炭、石油都是(化學)變化的產物。我們生活的大地蘊藏著許多寶藏。有各種(礦物),可以用來冶煉不同的金屬;有許多美麗珍貴的寶石,可以裝點我們的生活:還有(煤炭)、(石油)等,可以給我們提供能源。14.埋在深處的植物,在地底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慢慢變成了(煤),所以煤的形成是一種(化學)變化。15.早期地球的大氣層中并沒有氧氣,當綠色植物出現之后,它們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與水轉化為(氧氣)和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質,地球的氧氣含量才逐步增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化學)變化。16.石油是地球賦予人類的寶藏,它是經歷(化學)變化形成的。我們利用石油可以生產很多重要的生產生活材料,如燃油、塑料、纖維和瀝青等,它們的生產過程都是(化學)變化。17.從鐵礦石里把鐵冶煉出來,需要經過(化學)變化;用不同的原料合成藥品需要經過(化學)變化;農業上需要的化肥,也是通過(化學)變化制造的。18.(食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是緩慢的,這個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我們身體的變化,如長高了,手腳變大了,指甲長長了,牙齒變多了等,都是(化學)變化的結果。19.淀粉遇到碘酒會變成(藍)色。情緒的產生與(化學)變化有關系。紫甘藍與白醋的反應是(化學)變化。20.塑料制品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若使用不當也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所以,我們可以對礦泉水瓶和其他塑料廢物進行正確(回收)。21.我們對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廣泛使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造成(氣候變化)和(海水酸化)。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利用化學變化開發新的(清潔能源),從而創建一個綠色的未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