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與材料研制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材料是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了解材料開發和應用與化學科學發展之間的關系。(2)了解普通玻璃的生產原理和應用。體會通過化學方法可以將用途較小的物質轉化為用途較大的物質。(3)了解常見的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塑料的特點和應用,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4)通過對玻璃鋼的成分、性能的學習認識復合材料。增強對材料開發和研制重要性的認識。2.過程與方法(1)認識幾種常見的玻璃和塑料。提高查詢、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2)積極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3.情感態度價值觀(1)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化學與技術及社會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化學使社會更美好”的概念。(2)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角度看待問題,形成科學價值觀,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二.教學重點化學材料的分類、性質和用途;“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教學難點認識材料的發展史;了解各種材料的重要應用。認識常見的塑料和合成纖維。四.教學過程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沿著歷史長河認識材料發展 將材料的發展史分為四個階段:遠古時期(以石器、獸骨、陶器為代表)、古代時期(以青銅器、鐵器、漆器、瓷器為代表)近代時期、(在冶煉鋁、塑料和橡膠研制、鋼鐵工業等有重大突破)、現代(各種新型材料,如信息材料、能源材料、智能材料等),沿著歷史線路了解在每個時期的主要材料和材料研發的重要突破。 思考在各個時期有哪些代表性材料,體會材料世界的多種多樣、豐富多彩以及博大精深。 結合歷史,從而讓學生感受化學與技術及社會的密切聯系,進一步增強“化學使社會更美好”的概念。玻璃的制作 觀看玻璃碗制作的視頻片段,歸納玻璃制作所需的具體流程。并在流程講解當中穿插著對玻璃制作的原理、原料、玻璃是否為混合物等較為重要的內容。最后簡單介紹以普通玻璃為材料制成的特殊玻璃,如鋼護玻璃、防彈玻璃、玻璃纖維等等。 思考并歸納玻璃制作所需要的環節有哪些,從視頻中歸納玻璃的原料有哪些,感受玻璃制作的奇妙之處。 認識幾種常見的玻璃。提高學生對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聯系實際生活,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機合成材料 認識三種有機合成材料:合成橡膠、塑料、合成纖維。具體流程包括: 合成橡膠制品的了解 認識常見的天然纖維、人造纖維、合成纖維。 了解天然纖維的保存注意事項以及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各自的優劣。 了解不同纖維的鑒別。 了解常見塑料,簡單鑒別聚乙烯和聚氯乙烯。 分析塑料使用的利弊 思考生活中合成橡膠、塑料、合成纖維的用途。思考過程中出現的各環節的問題。 了解常見的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和塑料的特點和應用,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增強“化學使社會更美好”的概念。復合材料的認識 結合玻璃鋼的制作以及書上材料,簡談對復合材料的認識,了解復合材料的定義,并最終對材料的分類進行簡單的歸納。 閱讀書上的內容,淺談對復合材料的認識。 培養學生信息歸納和處理能力,感受材料的奇特之處課后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知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方面不存在太大的問題,可以在本節課中教學活動的多樣化方面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改進,比如在實際情況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自行查詢資料,上臺匯報,又比如把聚乙烯、聚氯乙烯的鑒別設計成探究實驗,可以讓本節課的內容更加的多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