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下)化學學科教學設計課 題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課型 新授課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酸和堿的一些性質,教材通過實驗來認識中和反應。酸和堿能發生中和反應,而且,中和反應在實際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和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關于中和反應,教材從酸堿性的角度說明了它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堿度——PH及其應用。學情分析 本課題的提出順應了學生深入學習的需要,激發了他們繼續探究的欲望,酸堿溶液混合后因為沒有明顯現象,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可能會抱有疑惑,這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通過前面一些探究實驗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了通過間接觀察推論化學變化的經驗。這些都為實驗探究該問題準備了條件,但是,對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學生來說,較好的認識中和反應的實質,還是有一些困難。在課題一中,學生已經學會了用指示劑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為本課題學習溶液酸堿度并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打下了基礎。本課題還體現了生活實例都是可利用的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通過身邊熟悉的例子來認識中和反應的應用。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95%的學生記住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90%的學生能夠初步運用中和反應來解釋生活中一些實例。過程與方法:85%的學生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與思考,能夠運用化學知識進行正確的思維判斷。通過與之前學習內容的整合,提高綜合歸納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95%的學生通過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并廣泛地運用于生活;感受到實驗是化學探究中經常使用地科學方法。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教學難點:能夠初步運用中和反應來解釋生活中一些實例。課前準備 PPT課件、學案教學用具 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稀鹽酸、石蕊、酚酞、鋅粒、試管、膠頭滴管等儀器和試劑教學課時 1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感情調節 新知探究學以致用達標檢測 【導入新課】1、課件展示蜜蜂和馬蜂的圖片。①如果被蜜蜂或馬蜂蟄到后如何處理?②為什么涂抹堿性或酸性溶液能消除痛癢? 2、揭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酸和堿之間是否會發生化學反應?反應現象是什么?反應生成什么呢?該如何表示呢?我們以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做一個實驗,進行探究。活動一:1、演示實驗:①取一支試管,加入約10毫升氫氧化鈉溶液。②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鹽酸溶液 。③觀察現象,分析原因。通過實驗,請回答:氫氧化鈉與稀鹽酸是否發生了反應呢 2、為題生成:上述實驗不能說明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組織進行小組討論,如何改進實驗。(像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我們要借助其它試劑觀察反應是否發生)【提出問題】我們如何借助別的試劑,來驗證酸和堿之間能發生反應,利用了驗證反應物減少的原理,來判斷反應發生,你還能設計出哪些方案來驗證酸堿發生反應呢?活動二:1、學生實驗:請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并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巡視、指導。聽小組同學講解自己的設計方案,并點評。【互幫】1、同伴互助:一位同學進行實驗操作,一位同學記錄實驗現象,其他同學及時糾正。將小組疑問寫到小黑板上。現象分析:上述實驗有什么現象,這現象說明什么?注意:實驗儀器按照規定操作輕拿輕放,談論輕聲,一次只有一人說話。先完成的小組填寫完成實驗報告。【典型分析】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現在紅色褪去,說明氫氧化鈉消失了,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了其他物質。試著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HCl+NaOH=NaCl+H2O根據學生書寫的化學方程式,講解鹽是金屬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知者加速】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嗎?請舉例說明。展示圖片并講解中和反應的實質。【知識深化】氫氧化鈉和稀鹽酸是如何發生反應的呢 反應又生成了什么 多媒體展示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反應微觀示意圖及演示酸堿中和反應的Flash微觀動畫。 小結:中和反應的實質 H++OH-=H2O【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61頁,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指導學生交流,并讓學生回答中和反應在工農業、醫療、生活中的應用。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1.農業 2.工業處理廢酸3.治療胃酸 4.防蚊蟲叮咬【基礎檢測】1.下列對物質的用途敘述錯誤的是( )A.消石灰可降低土壤的酸性B.熟石灰治療胃酸過多C.火堿可用來制肥皂 D.硫酸可用于生產化肥和農藥2.農業生產中常用_______來改良土壤的酸性,處理工廠的廢水常用________來中和硫酸廠的污水,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醫療上,用胃舒平[Al(OH)3]等藥物來中和過多的_______,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知者加速】1.家用堿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質類別屬于( )A.酸 B.鹽 C.堿 D.氧化物2.下列各組物質的反應,必須加入指示劑才能判斷反應發生的是( )A.Cu(OH)2、稀H2SO4B.NaOH溶液、稀鹽酸C.CaCO3、稀鹽酸D.澄清的石灰水、CO2 觀看圖片聯系生活常識回答問題觀察到無明顯變化,部分同學可能會認為反應沒有發生;學生小組內先設計方案,然后進行實驗。實驗完畢,各小組進行交流實驗方案和現象。得出方案:利用酸和堿的化學性質,證明酸或堿減少了或者消失。驗證有新物質生成,根據反應放出熱量,都可以判斷發生反應。學生記憶,理解中和反應的定義。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舉出反例: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和堿溶液反應都生成鹽和水,但不是中和反應。學生思考分析中和反應的實質。學生閱讀教材,然后小組內交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即時練習要求:時間5分鐘,獨立完成。完成后交換批閱結果處理學生出現問題較多的題目是與生活聯系的內容 ,課后搜集生活中與中和反應有關的實例。完成基礎檢測的同學進行知者加速作業布置 A、B組同學試題冊:P41頁基礎題T1—T7A組同學試題冊:P42,T14實驗突破板書設計 第二節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概念: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中 例如:NaOH+HCl=NaCl+H2O 實質:H++OH-=H2O和 2、應用:①農業反 ②工業 a:中和胃酸應 ③醫藥 b:蚊蟲叮咬,消除腫痛。教學反思 這節課,突出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念。在學生已經知道了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的前提下,但是某些酸和堿的反應是沒有現象的,此處的設計是讓學生能充分展開思路,能把已學過的知識經過自己的篩選、判斷和整合,最大限度地把課堂交給學生。親身做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觀察其現象,進一步分析、討論,認識中和反應過程中酸堿性的變化情況。這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同時規范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讓學生獲得知識,形成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覺他們是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學的輕松,學的快樂,體驗成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