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氧氣(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2)記住催化劑的概念(3)通過氧氣實驗室制法的探究,得出制取氧氣的最佳方法2、過程與方法:(1)通過實驗前對幾種制取氧氣方法的初步比較,培養學生對實驗方案進行評估,得到最優方案的能力。(2)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過之前的學習及生活常識,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氧氣的用途,如氧氣可以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等。憑借這些基礎知識,學生對氧氣的制取會充滿興趣。因此,教學過程應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堅信學好基礎知識才能解決好問題。二、教學重點:氧氣的實驗室制取三、、教學難點:1、氧氣的實驗室制取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景導入 課堂小結 創設情境: 同學們用手同時捂住嘴和鼻子10秒鐘。 提問: 1、同學剛才有什么感覺嗎,難不難受? 2、同學們為什么會感覺難受? 3、根據以往學過的知識,氧氣有什么作用? 4、你知道哪些方式可以得到氧氣? 5、實驗室里如何制取氧氣? 板書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布置學生閱讀活動天地4-3并思考活動天地里的問題 通過活動天地4-3我們得出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 投影:資料 高能酸鉀是一種紫黑色的固體,加熱可以得到氧氣,成本較高。 氯酸鉀是一種白色的固體,加熱時能產生氧氣,混有可燃性物質時可能會發生爆炸。 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是一種無色液體,常溫下課分解產生氧氣,反應速率適中,價格低廉。 提問:下列哪種物質叫較適合作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物? 二氧化錳 板書:過氧化氫 → 水+氧氣 布置學生閱讀88頁的內容 實驗:取A、B兩支試管分別加入3~5mL過氧化氫溶液。學生觀察下列實驗并填寫實驗現象。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試管管口。 在B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粉末,將帶火星木條放在B試管管口。 提問:為什么A、B試管產生的實驗現象不同? 引導學生得出催化劑的概念 板書:催化劑的定義 學生再次閱讀找出催化劑的特點 板書:催化劑的特點:一變兩不變 剛才我們制取少量氧氣時可以用試管,如果要制取較多量氧氣時,可以用什么儀器? 板書:發生裝置:固液不需要加熱型 順勢提出:那如何收集所得到的氧氣? ppt展示資料: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難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 分析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的原理。 板書: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提問:發生裝置有了,收集裝置有了,如何進行操作呢? 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板書:制取氧氣的實驗步驟: 組裝儀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藥品 收集氣體 把裝有氧氣的瓶子正方在桌面上,拆除裝置 學生分組實驗,制取一瓶氧氣 分析剛才學生實驗時看到的現象: 我發現有些組的同學一有氣泡冒出時馬上收集氣體,有些組卻是等氣泡冒出一段時間之后才開始收集,這樣做有沒有影響? 我看到有些組的同學很快就收集了一瓶氧氣,有些組收集一瓶氧氣所用的時間較長,為什么呢? 解釋氣體不純的原因:導氣管內有空氣,一開始產生的氣泡的成分是空氣。 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板書:分液漏斗的作用:控制反應的速率。 提問:我們能不能用長頸漏斗來代替分液漏斗來制取氧氣,如果可以,在制取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 肯定學生的答案。 怎么改進,讓氧氣不從長頸漏斗口逸出?(引導學生,讓裝置形成一個密封的狀態) 提問:同學們,你們確定你們收集的這瓶氧氣已經是滿了嗎?確定的依據是什么? 贊同學生的回到,并鼓勵 板書:排水集氣法驗滿的方法 與學生一起總結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到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經收集滿。 演示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收集并驗滿 展示兩瓶無色無味的氣體,分別裝有氧氣,空氣并編號為A、B。 問:這兩瓶無色氣體哪瓶是氧氣,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檢驗? 對學生的答案給予肯定 師生總結:檢驗氧氣的方法:用燃著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木條燃得更旺的是氧氣。 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收獲了什么? 用手同時捂住嘴和鼻子。 學生回答 1、分離液態空氣 2、電解水 學生閱讀、思考討論 學生回答 學生嘗試總結 學生分析對比得出,用分解過氧化氫的方法制取氧氣較適合。 學生閱讀 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B試管多了二氧化錳,使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速率加快。并通過剛才的閱讀知道此時的二氧化錳叫催化劑。 改變物質化學反應的速率;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學生分組討論得出可用錐形瓶,分液漏斗 快速得出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學生認真傾聽 認真思考,總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 組內分工合作,動手實驗 學生進行討論并踴躍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最后得出結果:1、導氣管有氣泡冒出時不應立即收集,當到導管口有氣泡;連續均勻產生使才開始收集,不然會導致收集到的氣體不純(可以從課本找出答案) 2、收集快的組:我們把分液漏斗的活塞開得較大。 收集慢的組:我們把分液漏斗的活塞開得較小 學生回答并做筆記: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應的速率。 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說出理由 可以,認為過氧化氫溶液可以通過長頸漏斗注入到錐形瓶中 不可以,認為氧氣會從長頸漏斗口逸出,收集不到氧氣 學生互相討論 最后得出結論:將長頸漏斗下端浸入到液面以下 學生思考,互相討論,代表發言 收集的氧氣已經是滿的,理由是,看到瓶子里沒有,而且瓶口有較多氣泡冒出 學生發言并及時做筆記 學生認真觀看,并回憶自己剛才做的正確與否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快速回答:可以用燃著的木條伸入到集氣瓶中:木條燃得更旺的是的氧氣,木條繼續燃燒的是氧氣。 師生互動 學生代表回答 親身感受,印象深刻 加強鞏固 激發興趣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想象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到較好方案的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及時記錄實驗現象的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閱讀分析的能力 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 激發興趣 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及動手實驗的能力 動手做筆記加深印象 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精神 培養學生大膽思考的精神 讓學生有動手做筆記的意識 培養學生認識事物與不斷反思的能力 培養學生用生活當中的現象解釋理論的能力 活躍課堂氣氛 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課堂練習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1、某氣體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則該氣體的性質是( )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B、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 D、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 2、在用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的反應中,反應前后質量不變的物質是( ) A、過氧化氫 B、二氧化錳 C、水 D、氧氣 3、實驗室用過氧化氫與二氧化錳混合制氧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因為過氧化氫中含有氧氣 B、加入二氧化錳是為了產生更多氧氣 C、二氧化錳可以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 D、只有加入二氧化錳后過氧化氫才可以分解 4、簡述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一般步驟并說出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驗滿的方法。 氧氣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高錳酸鉀的分解 氯酸鉀的分解 過氧化氫的分解 過氧化氫分解法制氧氣 二氧化錳 (1)原理:過氧化氫 → 水+氧氣 定義: (2)催化劑 特點:一變兩不變 發生裝置:固液不需加熱型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氣法 實驗步驟 分液漏斗的作用:控制反應的速率 用排水法收集時: 氧氣驗滿的方法 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 本節課基本能夠達到預設的效果,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參與到課堂中來,練習了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這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比較系統的氣體制取實驗。通過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思路的的分析,對于培養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和創新意識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熟悉常見儀器的使用,為后來的實驗打下基礎。 由于知識點的安排和設計不夠好,學生沒能很好的理解易混淆知識點的關系,如氣體驗滿和檢驗之間的區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