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課題2 氧氣(第一課時)【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2.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3.了解氧氣與人類關系密切;二、過程與方法:1.觀察與描述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學會從中歸納出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了解氧氣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及重要意義,增強環保意識2.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教學重難點 】1、重點:氧氣的性質與用途2、難點:掌握各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方法】實驗法、講授法、小組討論法【實驗準備】一試管和三瓶氧氣瓶氧氣(課前收集好)、木炭,鐵絲,硫粉,木條,火柴,酒精燈,坩堝鉗,石灰水,【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展示氧氣,讓學生觀察并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得出氧氣的性質【板書】一、氧氣的性質1.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2.化學性質:實驗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助燃性: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為氧氣。(2)與其他物質反應①與硫的反應:空氣中:微弱的淡藍色火焰氧氣中:明亮藍紫色火焰文字表達式: 硫(S)+ 氧氣(O2)二氧化硫(SO2)水的作用:吸收有毒氣體②與木炭的反應空氣中:發紅光氧氣中:發白光文字表達式: 碳(C)+ 氧氣(O2)二氧化碳(CO2)③與鐵的反應:空氣中:紅熱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文字表達式:鐵(Fe) + 氧氣(O2)四氧化三鐵(Fe3O4)【作業】練習卷、頂尖【教學反思】1、氧氣,學生熟而能詳,但對它了解得并不深入。因此我就在教學中用設問、實驗或影像資料引入課題,造成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幫助學生認識氧氣的性質和用途。2、 由于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學習氧氣的物理性質就顯得較為抽象,因此我在使用教學方法和手段時注意了直觀性。講氧氣的三態,讓學生觀看有關液態氧、固態氧的影像資料。3、 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結合生動的演示實驗。演示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實驗,要把學生注意力放在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幾種可燃物在空氣、氧氣中的燃燒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放熱,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熱,生成一種無色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