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分子和原子一、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認識分子與原子的真實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會用分子、原子的觀點來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能力目標:通過對宏觀現象和微觀本質間相互聯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學生抽象思維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對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解釋,學會科學聯系的方法;通過對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學會辨證思考問題的方法。二、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學生初次接觸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觀現象的感性認識,沒有任何理性的認識。本節課的內容是繼前面兩個單元學習某些物質的性質和變化后,從宏觀的物質世界跨進微觀的物質世界的第一課,對于學生認識宏觀物質的微觀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為進一步探究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奠定基礎。因此,本節教材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 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對分子行為微觀想象的形成。2.教學難點:建立微觀粒子想象表象,初步體會它與宏觀物體運動的不同三.教學方法:學案導學、問題導思、實驗探究。儀器藥品:酒精、濃氨水、酚酞試液、膠頭滴管、大小燒杯、試管等。四、教學過程【導入】分子的真實存在師:請同學們分組實驗,滴一滴醫用酒精在紙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觀察現象。生:動手實驗,在衣服、紙上、手上等處滴一滴醫用酒精。【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回答:酒精揮發了。【過渡】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演示】一段兒粉筆一分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講解】粉筆就是由許多肉眼看不見的小粒子構成的。很多物質都是由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構成的。【提問】你能解釋為什么酒清揮發了嗎?【板書】分子是客觀存在的(學生課前思考)請小組討論并解釋下面的生活現象:(結合學案)1.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一段時間后會減少,為什么?2. 為什么墻內開花墻外可嗅到花香?3.濕衣服為什么經太陽曬會變干?4.在加油站附近能聞到什么氣味?5.香水汽油為什么要密封保存?【過渡】在很久以前許多學者就對上述這些問題進行了探究,他們提出了物質是由不連續的微小的粒子構成的設想,用以解釋這類現象,那么事實是不是如此呢?【多媒體展示】現在我們通過先進的科學儀器不僅能直接觀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還能移動原子【得出結論】從圖片獲得的信息:1.分子、原子是真實存在的。2.分子和原子都很??;3.分子間有間隔;..........【討論交流】觀察上述幾種分子的模型,舉例說說分子是由什么構成的?如:1個水分子是由1個氧原子和2個氫原子構成的;1個氧分子是由2個氧原子構成的;1個氫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構成的。【小結歸納】1.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思考】1.原子是否具有分子的三個基本特征?2.如果分子和原子的特征相同,那么它們的本質區別是什么呢?【提出問題】1.從分子的角度看,水蒸發與水電解兩種變化有什么不同?2.以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氫為例,說明化學反應中一種分子是如何變成新分子的?【討論歸納】1.在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發生改變,形成新的分子。2.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提出問題】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如何變化。【多媒體展示】利用課件展示“水分解的微觀變化”的視頻動畫和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圖【討論歸納】1.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2.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討論交流】1.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觀點重新認識化學反應的本質?2.分子、原子、物質間有何關系?【小結歸納】1.分子、原子、物質間的關系【鞏固與提升】氫氣(H2)是一種新型能源,用氫氣(H2)和氧氣(O2)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可以得到水(H2O),試用圖示表述其物質變化過程中的微粒變化情況。【課堂小結】請學生反思小結:通過本課題,你獲得了哪些知識?認識有什么提高?能力有什么長進?【布置作業】【板書設計】(一)分子的基本性質(二)分子和與原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2.聯系: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3.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三) 分子、原子、物質間的關系用掃描隧道顯微鏡獲得的苯分子的圖像通過移走硅原子構成的最小的漢字圖像—“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