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實驗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2、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發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沒有改變和增加。3、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及觀察分析能力2、通過對化學反應實質的分析及質量守恒的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研究問題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的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2、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識二、教學重點: 探究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三、教學難點: 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運用四、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人教版新課標教材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五單元課件教學教室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問題引入]化學反應的本質是生成了新的物質。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發生了變化,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是否發生變化? 思考并猜想:1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增加了 2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減少了 3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設疑,激發求知欲。通過實驗來研究一下[演示實驗一] 氯化鐵溶液和氫氧化鈉反應前的總質量反應前后的總質量是否相等? 觀察,記錄,稱量記錄:反應前的總質量是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克結論:反應前的總質量=反應后的總質量 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記錄實驗的方法[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規律?[演示實驗二] 鹽酸與碳酸鈉為什么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不相等? 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時如何選擇反應的儀器?密閉式儀器與開放式儀器(比較) 思考:為什么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反應前的總質量是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克。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擴散到空氣中的緣故結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的規律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出正確的結論[問題討論]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演示實驗三]鐵釘跟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 觀察是否所有的物質都參加了化學反應?列出反應前所有的物質和反應后所有的物質引導學生從實驗事實中總結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稱量記錄:反應前的總質量是 克,反應后的總質量是 克。反應前的物質反應后的物質:結論:并不是所有的物質都參加了化學反應思考:化學反應的微觀實質?歸納:原子的種類不變原子的數目不變原子的質量不變 通過設疑、分析,引導學生的微觀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活動和探究]:磷在密閉的容器中發生反應強調定律中幾點:(1)是指參加化學反應各物質的質量總和。(2)生成物的總質量應包括全部生成物(沉淀或氣體)的質量磷在密閉的容器中發生反應[小結]只要是化學反應,必然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總結與擴展延伸教師做最后歸納總結 看書,課堂練習檢查對知識的學習情況。1.學生回憶歸納總結本課題知道了的知識: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讓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猜想-設計實驗—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體會質量守恒定律的運用強化對定律的理解和認識檢查對知識的學習情況作業:P96 2、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