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氧氣(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方法制取新物質的方法;(2)建立分解反應的概念并能識別具體反應是否為分解反應;(3)了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認識催化劑的重要作用。2、過程與方法(1)學習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決定實驗裝置,氣體的性質決定氣體的收集方法和驗滿方法;(2)感悟通過實驗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探究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逐步認知用實驗驗證化學原理,從而進一不體會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教學重難點】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難點:裝置、收集方法的選擇依據【教學方法】講解法,實驗探究法【學習方法】討論法,實驗探究法【教學用具】1.教師用具:5%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高錳酸鉀,氯酸鉀,大試管,木條,酒精燈,火柴等;2.學生用具:高錳酸鉀,木炭,細鐵絲, 澄清石灰水;大試管,棉花,橡皮塞(帶導管),集氣瓶,毛玻璃片,水槽,鐵架臺等。【教學過程】第一課時(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及催化劑的概念)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 氧氣的性質 回答氧氣的性質。 為氧氣的制法做鋪墊【導入新課】想知道氧氣是怎樣制得的嗎?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氧氣的制取。 直接導入主題,使學生明確本節的首要任務及應用【板書】制取氧氣【提問】實驗室是如何制取氧氣的呢 【講述】實驗室中我們常用某些含氧物質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氣。其中過氧化氫就是常用的物質之一?!景鍟糠纸膺^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提問】怎樣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呢?【實驗探究】演示實驗3-4,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完成教材P74的表格。 【投影】見下表:實驗編號實驗現象推斷(1)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無氧氣放出(2)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無氧氣放出(3)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有大量的氧氣放出(4)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有大量的氧氣放出 仔細觀察試驗現象,并做好實驗記錄 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參與實驗,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習興趣【討論與交流】學生在對上述表格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的基礎上,思考以下問題,并展開討論:過氧化氫溶液在什么條件下能進行分解放出氧氣?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反應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歸納】過氧化氫溶液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氣;若不加熱,在加熱二氧化錳的條件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氣。二氧化錳使過氧化氫很快分解放出氧氣。 帶著問題,進行討論 直接把學生引入思考二氧化錳的作用,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講述】在常溫下,沒有加二氧化錳時,過氧化氫溶液不能產生足以使帶火星木條復燃的氧氣,而加入二氧化錳后,過氧化氫溶液就迅速產生氧氣,可見二氧化錳起了一個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化學上把二氧化錳這種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質叫該反應的催化劑。 討論總結發言 通過現象對比,讓學生明白二氧化錳在此起到改變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這樣的物質叫催化劑。 同時明白催化劑不是反應物,也不是生成物,是條件,而且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變。簡稱“一變二不變”。【板書】1、催化劑及催化作用1)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2)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 做好筆記【設問】是不是所有的化學反應速率都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劑都是加快反應速率嗎?它能否減慢化學反應的速率?【講述】像鋼鐵的生銹,橡膠的老化,食物的變質,我們希望發生的越慢越好。如在食用油脂里加入一些催化劑防止酸敗。所以催化劑的概念中是“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不是片面的加快。由前面實驗可知催化劑不是反應物,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不改變,是反應的條件,用文字表達式時應寫在箭頭上方。【板書】催化劑特點:一變二不變 引入思考,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課堂練習:書P79——1 讓學生更全面了解催化作用是改變速率,有加快,也有減慢【閱讀】閱讀教材P75“知識視窗”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閱讀 感受化學的重要性‘激發學習興趣【歸納】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過氧化氫氧氣+水【小結】學完本課,你知道了什么? 學生書寫文字表達式學生代表發言總結 練習文字表達式的書寫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知識[板書設計] 制取氧氣一、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1、催化劑與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改變的物質。特點:一變二不變、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改變化學反應速率的作用 2、過氧化氫分解制取氧氣 文字表達式:過氧化氫氧氣+水【課后反思】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裝置、檢驗和驗滿為模式學習氣體的制取方法,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學會實驗操作合理化分析,會利用對比的手法進行優缺點比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