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基本信息課題 原子的結構(第一課時)作者及工作單位 珠海市灣仔中學指導理論最近發展區: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平臺,發展其潛能,然后超越現有的水平,達到更高的水平。教材分析《原子的結構》是人教版新課標教材化學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第二課題的內容,是學生認識微觀世界的重要基礎理論,為后面學習離子、元素等知識打下基礎。物理中對原子的結構知識只是粗略的,有限的,而原子的構成內容是抽象,遠離生活經驗的,并且以結論性的敘述語言為主。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設計主要以圖文結合,問題引導式,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活動,。學情分析對于初三的學生來說,并不完全陌生,在物理課上都有接觸,生活中也積累了少量有關的經驗。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原子的認識只是片面的。除此以外,學生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學過程中主要利用圖片、實驗分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和理解知識。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以及之間的數量關系;知道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圖表、實驗,提高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學會“比較分析”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建立“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分”的微粒觀點。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知道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以及之間的數量關系。2.教學難點:初步樹立正確的微粒觀,培養學生的微觀想象力。1.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問題引領式教學”的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2.教學手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溫顧知新提出問題導出課題展示目標 【課前小測】【展示答案】【朗讀小測】【過渡】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生活中很多現象無法用宏觀的角度來解釋,所以我們進入了微觀世界的學習。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知道物質是可分的——由分子、原子等構成;分子是可分的——由原子構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分;【提出問題】若拋開前提,實際上原子可分嗎?【導出課題】通過物理課的學習,我們對原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們再來研究原子的結構。【展示目標】朗讀課標 檢測反饋 思考回答溫故知新朗讀目標 梳理已有的知識,讓學生溫故知新。通過已有知識和新知,產生認知矛盾,為學習新知搭建支架。自主學習小組展示提出問題小結結構 【自主學習一】1.閱讀課本P53 一、原子的構成 第一自然段2.完成《金牌學案》P42 知識梳理 1.結構圖【第一小組代表展示結構圖】【第二小組代表點評】【展示圖片】鋰原子的原子結構圖【過渡提問1】原子分成原子核和核外電子,原子核還能繼續分為質子和中子,那么圖中的兩種粒子,哪種顏色代表質子?哪種顏色代表中子?【過渡提問2】既然原子核能分成帶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那么原子核帶電嗎?【小結】原子核帶正電,所帶的電荷數稱為核電荷數,所以:質子數=核電荷數【過渡提問3】原子分為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那么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如鐵、銅等金屬,你觸摸的時候會有觸電的感覺嗎?那么原子帶電嗎?【展示表格】【小結】原子不顯電性,因為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電量相等,電性相反,互相抵消。【學生練習】課本P58 1.(5)表格 2.(1)、(2)【展示、點評】 閱讀課本梳理新知觀察圖片小結結構思考問題梳理新知思考問題觀察數據整理知識檢測反饋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梳理新知,一方面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歸納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把枯燥內容簡化處理。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鞏固微粒的電性。通過觀察數據,一方面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另一方面解釋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提出問題合作交流播放實驗分析實驗 【提出問題】習題可見,1.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嗎?2.質子數和中子數之間一定相等嗎?3.不同原子種類質子數一定不同嗎?【展示表格】【學生討論】【學生匯報】【過渡】原子太小,看不見、摸不著,那么里面的質子、中子和電子就更加微小了。所以,原子的結構發現是經過漫長的歷史,其中最為有名的的盧瑟福實驗。【播放盧瑟福實驗視頻】【講解現象】極大部分微粒能穿過;2.少部分微粒發生偏轉;3.極少部分微粒被彈回。【演示操作】打開門,粉筆能穿過;若關上門,粉筆卻不能穿過【講解分析】1.發射源是帶正電的粒子,而原子核是帶正電的粒子,同種電性,互相排斥;2.質量小的粒子撞到質量大的粒子會被反彈;【小結性質】1. 原子是空心結構,并非實心球;原子中含有帶正電的粒子;原子中心有一體積小,質量大的粒子。 回答問題觀察數據觀看視頻思考問題歸納性質 通過數據分析,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數據,一方面可以提取原子結構的特點,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過化學發展史,一方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知道已有知識來之不易,另一方面可以驗證原子結構的特點。提問過渡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小結歸納 【過渡】原子中心原子核體積小,而原子是一空心的球體,所以,原子核外面有很大的空間讓電子在做高速運動。【提問】像氧原子核外有8個電子,它們如果都在做無規則運動,那么電子之間容易發生碰撞。為了能和諧相處,電子的運動應遵循什么規則呢?【自主學習二】1.閱讀課本P54 二、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2.完成《金牌學案》P44 知識梳理 1.【第三小組代表展示】【第四小組代表點評】【檢測練習】【第五小組代表展示】【第六小組代表點評】【小結歸納】1.第一層最多排布2個電子;第二層最多排布8個電子;最外層最多排布8個;2.上一層排滿了才會排下一層;【過渡提問】既然電子是分層排布,為什么有地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呢?那么他們是根據什么來分層的呢?【比喻分析】原子核好比我們的地球,現有三種工具:汽車、飛機和火箭。汽車在地球表面運動,飛機在空中運動,火箭則在太空運動。它們運動的距離與地球表面的遠近排序為:汽車<飛機<火箭。那么它們運動的速度快慢為:火箭>飛機>汽車。速度不同,所需要的能量不同。所以,運動遠近與能量高低有關。【小結】3.能量低的電子離核近,能量高的電子離核遠。 思考問題獨立閱讀小組合作反饋檢測歸納小結思考問題傾聽理解 通過自主閱讀,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讓枯燥的知識簡單化。通過形象的比喻,解釋抽象的內容,可以使微觀內容可視化,復雜內容簡單化。課堂小結課堂檢測 【課堂小結】【課堂檢測】 整理歸納反饋情況 使知識系統化可以鞏固知識板書設計3.2原子的結構原子的結構 質子(+) 原子核(+)原子 中子(-)(不顯 核外電子(-)電性)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第一層最多排2個,第二層最多排8個,最外層最多排8個;上一層排滿再排下一層; 3.能量越高,離核越遠,能量最低,離核越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