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活動與探究教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能正確說出并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2.會對有關實驗進行操作并能對現象、結果進行分析和初步歸納二.過程和方法1.通過對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是否發生變化的研究,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思維能力和實驗能力。2.通過合作設計實驗方案、合作實驗操作以及合作討論分析實驗結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形成參與、傾聽、分享的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內涵的理解,體會化學變化中“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觀點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點】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質量守恒定律。【教學難點】理解“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的含義【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一天,福爾摩斯象往常一樣滋滋有味地抽著他的煙斗,房間里充滿了刺鼻的煙味。華生問道:“敬愛的先生,別人都說你很聰明,那么你能告訴我你吐出的這些煙和氣體的質量是多少嗎?” 福爾摩斯慢條斯理地說:“這個問題很簡單,我只要稱出抽煙前煙斗和煙絲的總質量,再減去抽完煙后煙斗和剩余煙灰的總質量,不就是我吐出煙和氣體的質量了么!”二.提出問題: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前后,總質量是否發生改變?你認為有幾種可能?板書到底哪一種說法正確呢?今天我們通過實驗自己來進行研究,得出結論。三.進行實驗研究:下列四個式子反映了不同的化學變化,請我們同學用此原理,設計實驗,來研究變化前后的質量問題:實驗一: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1)在備好的錐形瓶中放一小塊白磷(2)稱量錐形瓶及瓶內物質的總質量(3)點燃白磷,觀察實驗現象劇烈燃燒,放熱,產生大量白煙(氣球先膨脹后縮小)(4)稱量錐形瓶及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冷卻)(5)比較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變化白磷+氧氣五氧化二磷實驗二: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1、 將幾根鐵釘與燒杯中的硫酸銅溶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共同稱量。 2、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不用取下砝碼),靜置1-2分鐘,注意實驗現象并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實驗現象:鐵釘表面產生紅色物質,溶液顏色 逐漸變淺(由藍色變為淺綠色)鐵+硫酸銅銅+硫酸亞鐵 友情提醒一:討論實驗方案,主要是考慮:1.實驗目的2.選擇那些實驗儀器和裝置3.主要的操作步驟指導學生完成實驗、并有意識地引導創造不同的結果,產生矛盾一、質量守恒定律(一) 定義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課堂小結:理解和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質量守恒定律是一切化學反應必須遵守的一個定律,但物理變化不屬于此定律; 2、質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僅是指“質量”,不能任意擴展到其它物理量(如:體積、分子個數不一定守恒);3、守恒的數量是“總質量”,不是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4、守恒的范圍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不能計算在內。為什么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二) 質量守恒的原因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的原子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實驗三: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1)將盛有鹽酸的小試管放入裝有 碳酸鈉粉末的燒杯中(2)稱量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3)將試管內的溶液倒入燒杯(試管仍留在燒杯中),使二者反應,觀察實驗現象碳酸鈉粉末逐漸消失,有氣泡產生(4)稱量燒杯及燒杯內物質的總質量(5)比較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變化天平指針向右偏,失去平衡鹽酸+碳酸鈉氯化鈉+水+二氧化碳討論:在實驗中,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為什么不相等呢?如何證明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相等呢? 四.實驗過程匯報、結果分析板書學生的實驗結論友情提醒二:匯報時希望這樣表述:我們組的實驗是如何操作的,實驗結果的分析情況,本組的結論,有沒有異議,有沒有另外的實驗改進方法。閱書:質量守恒定律五.展現質量守恒定律發現過程中的圖片,請學生簡要分析成敗原因,教師表揚鼓勵學生自己研究的成果。反思探究活動按怎樣的順序(步驟)六.課堂反饋:1蠟燭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討論)進一步強化定律. 質量守恒定律的使用范圍是什么?學了該定律,對我們有什么用? 可運用定律進行有關的計算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 解釋一些實驗事實(練習見學案) 思考并回答問題學生回答:1、不變;2、增加;3、減少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對實驗過程作簡要記錄學生觀察實驗實驗結束后小組內討論,每人都必須發表自己的觀點各小組最后總結本小組的實驗結論,然后由代表,匯報本小組的最終結論。觀察分析各小組的實驗結果,得出: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即:質量守恒定律。 同時,得出研究該定律,必須在封閉體系中進行實驗的結論(尤其是有氣體參與的反應和有氣體生成的反應)。齊讀教材:質量守恒定律積極思考并回答: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探究→觀察與描述現象→分析比較→得出結論思考,回答。(定律得到強化)【板書】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實驗:1、白磷+氧氣結論:(上面表達式用簡圖表示,根據學生的回答)2、鐵+硫酸銅結論:3、鹽酸+碳酸鈉結論:總結規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的原因1、原子種類沒有改變2、原子數目沒有增減3、原子質量沒有變化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一)活動與探究學案1.提出假設: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其總質量______。2.設計實驗方案驗證你的假設。3.進行實驗探究活動:實驗方案 反應前物質的總質量與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的關系(相等,增大或減小等)白磷的燃燒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鹽酸與碳酸鈉的反應4.你的結論: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前后,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總質量________生成的各物質的總質量。5.你的體會: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確定某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1)在A+B=C 的反應中,足量B與5克A完全反應后,生成12克C,則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是_____克(2)現有一反應 A+B→C,現有10克A和5克B反應,反應結束后還剩余3克A,B無剩余,則生成C的質量是( )克。(3)水冷卻結成冰,總質量沒有改變,由此說明:此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此說法對嗎 (4)將24.5 g氯酸鉀加熱至完全分解,得到固體質量14.9 g,則產生氣體____g。(5)加熱10 g氯酸鉀和2 g二氧化錳混合,反應后稱得殘留物的質量總和為11.52 g,則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2. 推測一些物質的組成(1)已知石蠟是蠟燭的主要成分,蠟燭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的產物是CO2和H2O,判斷石蠟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元素(2)在化學反應2XY2+Y2=2Z中Z的化學式為( )A、X2Y3 B、XY3 C、X2Y6 D、 X2Y4(3)在4X+5Y2=2Z的發應中,Z的化學式用X、Y表示為 。 。3、解釋一些事實(1).成語“點石成金”,本意為古代術士的一種法術,即能使石頭(主要成分CaCO3)變成黃金(Au) ;現比喻能化腐朽為神奇。有人說他能把石灰石變成黃金,請你用化學知識說明石灰石不能變成黃金的道理。(2):汽油、煤油等燃料都是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主要由C、H元素組成的物質。一些騙子稱,他們發明了一種催化劑,只要在水中加入少量這種試劑,就可以使普通的水變成燃料油,從而解決世界性的能源問題。請依據化學反應實質與質量守恒定律,駁斥這種謊言。(3):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頭目李洪志說,他發功能使鋁發生化學反應,變成銅和金,使鋁分子變成銅分子和金分子。請你根據所學知識,指出這種說法違反科學之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