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燃燒和滅火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2.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比較、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主動探究的方法,設計實驗。(3)學習運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利用化學知識解釋生活問題,使學生對化學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增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災害的意識,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教學重點1.認識燃燒的條件。2.認識滅火的原理。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教學難點1.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培養(yǎng)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興趣。教學過程情境引入:展示傳說中的三皇之一“燧人氏”(鉆木取火)的圖片,介紹人類已經有幾十萬年的用火歷史,火給人類帶來了光明和溫暖,帶來了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隨后再觀看一組火災爆炸的場景圖片,指出:火在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和發(fā)展的同時也會帶來災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要想駕馭火,支配這種自然的力量,就必須要掌握燃燒和滅火的相關知識。提問:1、燃燒的現象我們都見過,那么它有什么顯著特征呢?(劇烈的發(fā)光、放熱的化學反應)2、燃燒到底需要哪些條件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下這個問題。活動與探究:1、取一根木條、一塊石子、一團棉花、一塊煤球然后提問:(1)它們能燃燒嗎?(石子不能燃燒)這可以說明燃燒需要什么條件?(可燃物)(2)用火柴嘗試去點燃木條、棉花、煤球(煤球沒能燃燒)為什么?(一定的溫度)將棉花浸水后嘗試點燃(濕棉花沒能燃燒)為什么?是否和煤球沒能燃燒的原因一致?(歸納得出:一種物質燃燒需要達到一個最低的溫度---著火點)(3)點燃一支小蠟燭,然后用燒杯罩住(很快熄滅)為什么?2、交流與討論通過上述探究,你能初步得出物質燃燒與哪些因素有關?3、為了更為直觀的展示燃燒需要哪些條件,我們來看一個視頻。視頻播放:燃燒條件的探究討論與交流:(1) 上述實驗中,為什么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2) 為什么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燒?(3) 本來在熱水中不燃燒的白磷,為什么在接觸空氣后卻燃燒了?(4) 綜上所述,燃燒需要什么條件?一、燃燒的條件1、燃燒的定義:通常情況下,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2、燃燒需要的條件三個條件: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時所需要的最低溫度(也叫著火點)強調:著火點是物質所固有的屬性,不能改變。過渡:在知道了燃燒的三個條件之后,我們尋找滅火的方法就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了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探究來歸納出滅火的原理。活動與探究:如何熄滅一支蠟燭?(燃燒條件(缺一不可)可燃物氧氣(或空氣)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滅火的原理(只需其一))(吹滅、水澆滅、蓋滅、扣滅、剪滅等)教師引導并加以歸類出滅火的三個原理1、滅火的原理:破壞燃燒的條件提問:(1)炒菜時油鍋中的油不慎著火,如何處理?為什么?(2)如何用化學語言來解釋“釜底抽薪”和“杯水車薪”這兩個成語?2、滅火的方法:下面是一些滅火的具體方法,試分析其滅火的原理:1.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時,可用水撲滅2.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線路前的一片樹木砍掉過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滅火工具是“滅火器”。那么它們的原理都相同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滅火器。[投影]幾種常用滅火器的滅火原理和適用范圍滅火器 滅火原理 適用范用(水基型滅火器) 滅火時,能噴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們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與空氣隔絕,達到滅火的目的 可用來撲滅木材、棉布等燃燒引起的失火利用壓縮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 有碳酸氫鈉)來滅火 具有流動性、噴射率高、不腐蝕容器和不易變質等優(yōu)良性能,除可用來撲滅一般火災外,還可用來撲滅油、氣等燃燒引起的失火在加壓時將液態(tài)二氧化碳壓縮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滅火時不會因留下任何痕跡而使物體損壞,因此町用來撲滅圖書、檔案、貴重設備,精密儀器等處的失火,使用時,手一定要先握在鋼瓶的木柄上,否則,會把手凍傷。過渡:知道了燃燒和滅火的原理,火就不再是那不可控了,但為了避免火的危害,我們首先還是要注重防火,防火重于滅火。提問:在你家里哪些地方存在火災的隱患?采取什么措施預防?總結:防火重于泰山,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1.電線插座勤檢查2.離家要把氣電斷 3.煙頭火柴不亂扔4.預防明火引火災過渡:盡管我們很小心的防火,但是有時候防不勝防,可能會引起失火。一旦失火,不要驚慌。因為著火的前幾分鐘,火勢很小,還能控制。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機來滅火,否則,火勢變大,就很難滅掉。所以著火初期,我們要堅決的滅火。提問:油鍋著火、電器著火、液化氣罐著火,怎么滅火?過渡:當我們錯過滅火的最佳時機,火勢已經很大,我們應該怎么辦?課件:火場逃生原則(設計意圖:通過防火——滅火——逃生,三個環(huán)節(jié)的討論,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使其珍愛生命,加深社會責任感)過渡:可燃物在具備了燃燒的條件后,就能急劇地燃燒,如果在有限的空間內就會引起爆炸,給生命和財產造成嚴重的損害觀看視頻:粉塵爆炸實驗[分析]金屬罐和塑料蓋構成了一個有限空間,向裝置中鼓氣后,面粉充滿了金屬罐,加大了它與氧氣的接觸面積,罐內的溫度達到了面粉的著火點,使它在有限的空間內急劇地燃燒短時間內放出大量的熱,使氣體體積迅速膨脹,引起爆炸。總結: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越大,燃燒就越劇烈。為了使警鐘長鳴,所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場合會經常看到下面的—些圖標,同學們討論討論,這些圖標向人們傳遞了什么樣的信息 課本p133(略)總結:所以,同學們對一些易燃物和—些易爆物的安全問題要時刻提高警覺性,要按章操作,否則后果可能會很嚴重。課時小結:(略)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