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整冊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上冊整冊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緒言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什么是化學?化學研究什么?
2.過程與方法 怎樣學習化學?如何學好化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化學為人類發展所做的貢獻,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化學。
【教學方法】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觀察實驗,閱讀討論→歸納小結,指導學法。
【教學用品】濾紙、酚酞試液、氫氧化鈉溶液、鹽酸溶液、濃氨水、濃鹽酸、集氣瓶、玻璃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引言】同學們,今天老師首先來給大家“變幾個魔術”,嚴格來說是做幾個實驗。
【演示】將兩只預先已分別滴入幾滴濃鹽酸與濃氨水的集氣瓶口對口,抽去玻璃片(如下圖所示)。
師:觀察原來兩只集氣瓶是否有異樣?
生:都是空瓶,無異樣。
師:抽去玻璃片后,有什么變化?
生:空瓶中出現大量白煙。
師:怎么回事?如何解釋?
師:目前還無人能解釋,那我們就暫時放一下,先看下一個“魔術”(實驗)。
【演示】預先在兩張圓形的濾紙上用酚酞寫上化學二字,將兩張濾紙貼在一張長方形的白紙上,再貼在黑板上(如下圖所示)。
師:白色的濾紙有什么異樣嗎?
生:看不出,好像什么都沒有。
師:再將一噴壺中的液體(氫氧化鈉溶液)噴少許上去,同學們仔細觀察,出現什么現象了?
生:出現了紅色的“化學”二字。
師:老師又將另一噴壺中的液體(稀鹽酸)噴少許上去,請同學們繼續觀察。
生(驚訝):看,紅字又沒有了。(班級氣氛熱烈,很多學生都在討論,既想解釋,但又解釋不清。)
師:以上實驗用你們現有的知識(已學過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知識)能否解釋?
師:是的,目前我們還無法解釋,但在這里我們將這兩個實驗的原理留給大家思考,看誰最先解釋出原因的。好了,言歸正傳,要解釋以上實驗及生產生活中的很多現象,我們必須走進化學世界,用化學知識來解答。
【點題】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二、學: 閱讀討論,開闊視野。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緒言的內容,并思考以下問題。1.什么是化學?2.化學的簡單發展史。3.化學與工業、農業、醫療、生活等方面的關系,化學對人類生存發展的影響。4.怎樣學習化學?
閱讀后,學生討論,同桌、前后桌學生都可討論交流,回答問題:可辯論,包括提出新的問題。
師:有同學知道什么是化學嗎?(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很快根據教材第2頁的內容回答。)
生: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師:化學這門科學是現在才有的嗎?有同學知道化學的發展歷史嗎?
教師指導學生歸納化學如下的發展階段。
1.古代:火的發現和使用使人類接觸到化學,但并沒有建立這門科學。
2.原子、分子論:人類建立了化學這門科學。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學,使化學研究有規律可循。
4.納米技術:標志化學已發展到較高階段。
5.綠色化學:化學發展的趨勢、方向。
師:化學的發展史中記載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對人類有巨大貢獻的化學家也很多,如居里夫人、拉瓦錫等。同學們可用課余時間上網或查閱圖書資料,了解到更多與化學有關的知識。
師: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經過漫長的歷史建設起來的化學給人類帶來了什么?
學生積極討論,回答熱烈,回答中有課本上介紹的知識,有課外知識,既有關于化學對人類的貢獻,也有關于化工生產帶來的危害。)
師:。目前同學們要做的是學好化學,為未來研究化學、為人類造福打好基礎。那么,如何能學好化學呢?
三、結: 歸納小結,指導學法。
教師進行歸納:要學好化學必須做到以下“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小結】什么是化學,化學的簡單發展歷程及化學對人類發展的作用。
四、用: 1.用自己的觀點填空,并用3~5句話說明自己的觀點,化學使世界___________。
2.附加(由自己決定可做也可不做):查閱資料解答老師課前2個實驗的原理。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課題1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別,并能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2)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質,那些是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
(2)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興趣,培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培養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教學重點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教學難點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歸納總結、補充講解、練習提高
教具學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孔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鐵架臺(帶鐵夾)、研缽、、藥匙、鑷子;膽礬、氫氧化鈉溶液、石灰石、稀鹽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學過程
一、導: 我們知道在物質世界里,各種物質之間存在著多種相互作用,也不斷發生著變化。例如,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變成水蒸氣和冰、炎熱的夏天食物易腐敗、燃料能燃燒、鋼鐵制品在潮濕的環境會慢慢生銹等。認識物質的性質及其變化的特點,掌握其規律,對于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是至關重要的。現在我們就來學習物質的變化和性質。
二、學: 【 演示[實驗1-1]】水沸騰,有大量水蒸氣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著。
【演示[實驗1-2]】首先展示膽礬晶體,藍色塊狀固體研碎后成為藍色粉末
【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
【歸納】在變化過程中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的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
【演示[實驗1-3]】并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兩支試管都形成藍色溶液,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后生成藍色沉淀。
這里的藍色沉淀是氫氧化銅。這個過程是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質氫氧化銅。
【演示[實驗1-4]】并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加入鹽酸后立即有氣泡產生,石灰石逐漸變小。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摸一下試管感覺到發熱。
【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如木材燃燒,鐵生銹等都是化學變化。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常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有沒有化學變化發生。
【歸納】化學變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
2.特征: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10頁1、2。
【引入】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物質的性質。我們將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講解】例如,我們剛剛做的實驗3、4中,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有氫氧化銅藍色沉淀生成,石灰石與鹽酸反應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這里物質表現出的性質都是化學性質。
蠟燭(紙張、木材等)能燃燒;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在干燥的空氣里難生銹;
【小結】化學變化和化學性質的聯系:描述物質的性質時,往往會用到:能、會、可以、易、難等。
例如:(1) 木柴燃燒—化學變化 木柴能燃燒—化學性質
(2) 鐵生銹——化學變化 鐵(在潮濕的空氣里)易生銹——化學性質
(3) 膽礬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變化 膽礬溶液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化學性質
【過渡】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這里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有兩層含義:一是不需要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一是在物理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顏色、狀態、氣味、熔點、沸點、密度等都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
簡單介紹幾個重要的物理性質:1、熔點,2、沸點,3、密度
[討論與交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三、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兩者的本質區別。
四、用: P10 3、4、5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學會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及人體吸入、呼出空氣的有關實驗操作
(3)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2、程與方法: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通過探究,使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3)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并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
3、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教師提出課題,而后進行師生討論、確定方案,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最后總結交流,填寫實驗報告。
教學重點: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訓練學生主動發現實驗現象;學會表述實驗現象。
教學模式:探究式
教學準備:實驗用品:蠟燭、火柴、燒杯(或玻璃杯)、玻璃導管、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世界是物質的,化學主要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變化規律。化學實驗是研究物質的重要手段。同學們,你熟悉蠟燭嗎?你仔細觀察過燃燒的蠟燭嗎? 二、學: 【學生閱讀】P12"活動與探究"【學生討論及猜想】1、蠟燭燃燒時可能發生哪些變化?2、蠟燭燃燒后的物質到哪里去了?如何驗證?3、蠟燭會有哪些性質?
【教師點撥】1、點燃前:觀察蠟燭的性質 (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 學生積極討論,放開思路,并設計實驗說明物質的性質。
2、燃著時:關注燃燒過程中發生的變化。觀察火焰;火焰三部分溫度的高低比較;燃燒后的物質是什么? 學生分組實驗(二人一組):一邊實驗,一邊記錄。火焰分外焰、內焰、焰心設計實驗說明火焰溫度的高低。(學生討論,并且按照方案,進行實驗):用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并且倒置過來,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蕩。并且推斷生成物是什么。
3、熄滅后 觀察現象:而后點燃蠟燭剛熄滅的白煙(如果實驗不成功,學生可以多實驗幾次)
三、結: 1、關注物質的性質:顏色、狀態、氣味、硬度、密度、熔點、沸點、石蠟能否燃燒、其燃燒產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2、關注物質的變化3、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及其現象(包括變化前、變化時、變化后)。 四、用: 學生討論,信息反饋。填寫實驗報告一。
【課前準備】排水集氣法的練習【新課引入】什么是呼吸作用 在家自找器皿練習回答
新授課:1、提問:呼出的氣體與吸入氣體有何不同?小結:① 二氧化碳 ② 氧氣 ③ 水三種物質含量的區別小結歸納實驗方法:檢驗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水:用玻璃片提問、現象結論 猜想、討論設計實驗討論步驟、方法分組實驗:1、收集兩瓶呼出的氣體2、用澄清石灰水區別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3、用帶火星的木條區別氧氣含量的多少4、玻璃片區別水分含量的多少根據現象歸納結論
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整理探究活動記錄完成實驗報告冊實驗二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儀器的選擇和操作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練習,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情感與價值觀:1、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培養,并進行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意識的教育。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學會觀察、對比、歸納的方法。
重點、難點:固體、液體的取用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 一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習化學必然要走進化學實驗室,那里有很多儀器和藥品期望你利用他們來探究化學的奧秘。【說明】當你走進化學實驗室時,首先要仔細閱讀實驗室規則,他們是你安全實驗并獲得成功的保證。 傾聽傾聽,理解
學: ﹙1﹚藥品的取用 指導學生閱讀P151藥品取用規則,指導學生認識幾種化學實驗室藥品的一些圖標1、固體藥品的取用【說明】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廣口瓶里(展示廣口瓶),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藥匙(展示藥匙)。有些塊狀的藥品可用鑷子夾取。用過的藥匙或鑷子要立刻用干凈的紙擦干凈,以備下次使用。【演示】1、取鋅粒 2、取少量碳酸鈉【解釋】固體藥品取用時,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須蓋滿試管底部即可2、液體藥品的取用【說明】液體藥品通常保存在細口瓶里(展示細口瓶)。【演示】液體的傾倒。【討論】1、細口瓶的塞子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傾倒液體時,瓶口為什么要緊挨著試管口?應該快到還是緩慢地倒?3、拿細口瓶倒液體時,為什么細口瓶標簽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體后,為什么要立即蓋緊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處。 自主學習: 閱讀P151藥品取用規則合作探究:傾聽,觀察,記憶動手練習觀察,動手練習理解,記憶交流展示:觀察,動手練習思考,回答
【說明】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常用量筒量出體積。【演示】用量筒取用液體。【解釋】1、量筒讀數時,視線要跟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2、當接近刻度時,可用膠頭滴管滴加液體至刻度3、取用液體,當不說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討論】量取液體時,如果實現沒有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視或俯視的方法,將會對讀數產生什么影響【演示】滴管的使用,實驗1-3 觀察并動手練習理解,記憶分析、思考、回答動手練習
三、結: 1、固體的取用方法 2、液體的取用方法
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 課題3 走進化學實驗室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儀器的選擇和操作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練習,對學生進行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
情感與價值觀:1、對學生進行科學態度的培養,并進行環保意識和節約能源意識的教育。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3、初步學會觀察、對比、歸納的方法。
重點、難點:物質的加熱、洗滌儀器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 在前面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固體和液體的取用,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其他基本操作。 傾聽
二、學: ﹙2﹚物質的加熱1、酒精燈的使用方法【演示】實驗1-42、給物質加熱【演示】實驗1-5 自主學習: 閱讀P20酒精燈的使用,并記憶理解【實驗】取3支試管,各加入3毫升水,將其中一支試管放在酒精燈火焰上方3厘米處加熱;另一支的底部與燈心接觸加熱;第三支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熱,記錄上述三種情況將水加熱所需時間。完成P21 討論并歸納出給物質加熱的方法。合作探究:自己動手做實驗1-5,并觀察現象
﹙3﹚、洗滌儀器講述洗滌儀器的方法、注意點、儀器干凈的標準 閱讀練習洗滌儀器
【小結】:1、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2、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3、洗滌儀器【作業】P23 1,2 記住實驗基本操作 歸納、小結
教學反思:
新市中學 化學科 導 學案
日期: 2012 年9 月 14 日 星期 五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課題一、空氣 課 型: 實驗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空氣的組成.初步認識純凈物和混合物。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體驗探究的樂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設計,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體驗探究的樂趣
重難點 重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難點: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教學法 學法:探究式學習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與本堂課有關的儀器與藥品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導:先請大家做一個深呼吸,今天的研究課題便是我們吸人的氣體──空氣。空氣無色無味,不易覺察,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學生的回答了許多事例,有對的也有不正確的)學師:以上事實說明空氣確實存在,那么空氣中含有哪些氣體成分呢?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生:有氧氣。物質能在空氣中燃燒,就是因為空氣中含有氧氣。有二氧化碳,向空集氣瓶內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石灰水變渾濁,證明空氣中確實含有CO2,空氣中還有水蒸氣,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氣的水蒸氣冷凝的小水滴。【合作探究】師:很好。從生活經驗和以往的探究活動中,我們知道了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那么,空氣中還有其他氣體嗎?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又是多少呢?經過漫長的科學探究,科學家們已經解開了這個謎。下面呢,我想請在座的各位同學嘗試解決一個問題:設計一個實驗,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相互討論后,請同學發表自己的見解。生:取一定體積的空氣,把火柴點燃伸入集氣瓶中,熄滅后,用原來的總體積減去后來剩余的體積,即為氧氣的體積,再通過計算,便可求出氧氣的體積分數。師:我認為,這個同學抓住了關鍵──利用物質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真是難能可貴,我非常佩服,其他的同學對此有何看法?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生:按他的方案,我覺得氣體的體積減少量無法測定。師:我同意。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誰來幫幫他?師:既然沒有,我們就請這位同學演示一下,看一看他的實驗結果與科學家的結論是否一致?生:演示。結果水上升的體積約為集氣瓶容積的1/10。師:科學家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的1/5,而他的實驗中,氣體減少的體積卻遠小于1/5,為什么?生:蠟燭燃燒放熱,使剩余氣體膨脹,所以液面上升的體積數偏小。師:很有道理,我們要等到裝置完全冷卻到原來的溫度后,再觀察,觀察結果仍然偏小。師:看來還有別的原因?(無人回答,教師提示)想想蠟燭燃燒后生成物是什么狀態?生:蠟燭燃燒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氣體,占據了一定的體積,所以,結果偏小。師:怎么改進呢?生:選用燃燒后不生成氣體的可燃物。師:很好!我給大家介紹一種可燃物──紅磷,它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展示紅磷樣品)。現在,我們這個方案基本可行了。某些細節問題還有待完善、改進,希望同學們課后繼續思考。下面,我給大家演示一下這個實驗。【演示[實驗2-l]】教師邊介紹邊演示,學生觀察、描述現象,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師:從[實驗2-l]中,還能體現出氮氣或其他物質的什么性質?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氮氣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氮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溶于水,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體。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有什么創見,還有哪些疑問?用教師簡課后同學們用自己設計的方案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與其他同學討論新教材中的兩個討論題。
(1)看書:了解人類對空氣認識的發展史;
板書設計1.紅磷+空氣五氧化二磷(化學變化)2.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1/5。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 學案
日期:2012 年 9 月 15 日 星期 六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空氣(第二課時) 課 型: 自學、合作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圖片表格、討論交流,歸納空氣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重難點 重點:各成分的用途及培養環保意識難點 : 各成分的用途及培養環保意識:
教學法 學法:閱讀討論,合作學習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空氣不僅是人類生活必需的物質,而且還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二、學【合作探究】1、提出問題1:氧氣具有哪些用途?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分組討論,匯報交流。歸納出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2、提出問題2:氮氣有哪些用途呢?引導學生討論教科書P29的一組討論題,分組討論。總結出氮氣的相關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密度略小,不易溶于水(物理性質);不燃燒好也不支持燃燒,化學性質不活潑(化學性質)。氮氣的用途:作保護氣,作化工原料,冷凍麻醉,低溫超導3、提出問題3:討論稀有氣體可能具有什么性質,用途。閱讀教材,兩人一組對決,記憶、互查三種物質用途的掌握情況。總結出稀有氣體的有關性質及主要用途:化學性質特別不活潑; 作保護氣,多用途電光源,激光技術,醫療麻醉等4、展示圖2-8,請同學們說說由這幅圖,你獲取了哪些信息?由此想到了什么?組織討論:(1)在你的身邊發生過哪些污染空氣的現象?(2)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3)為了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分組討論,知道自己該怎么做。歸納空氣污染源、污染物、防治辦法。空氣污染源:工廠廢氣,汽車尾氣,主要污染物:有害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防治辦法:加強大氣質量監測,植樹造林。展示當地當日空氣質量日報閱讀資料,了解空氣質量預報的意義和指標三、結組織學生通過各種形式,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可用漫畫、短文、框圖、或以“我想說……”為題等,總結知識或告誡世人愛護環境均可四、用教材P30:討論題1、2、3。
板書設計 空氣(第二課時)一、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支持燃燒氮氣的用途:作保護氣,作化工原料,冷凍麻醉,低溫超導稀有氣體的有關性質及主要用途:化學性質特別不活潑; 作保護氣,多用途電光源,激光技術,醫療麻醉等空氣污染源:工廠廢氣,汽車尾氣,主要污染物:有害氣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 化學科 導 學案
日期:2012-9-18 星期 二 設計 謝 燕
教學內容: 課題2 氧氣 課 型: 實驗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討氧氣的化學性質,同時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語言表達能力
重難點 重點: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難點: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的準確描述
教學法 教法:實驗探究
教具準備: 與本堂課有關的儀器與藥品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空氣,而空氣中有氧氣【提問】什么是物理性質?物理性質包含哪些內容?氧氣具有哪些性質?二、學教師出示一瓶氧氣,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共同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1、無色、無味的氣體2、密度比空氣略大3、不易溶于水【演示】實驗2-2學生回答燃燒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講解】氧氣能支持。【提問】如何檢驗氧氣?學生回答: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復燃則為氧氣【演示】實驗2-3提出問題:1、硫的顏色、狀態2、硫在空氣中燃燒,在氧氣中燃燒有什么現象?學生回答:硫在空氣中燃燒:1、淡藍色火焰 2、放熱 3、有刺激性氣味在氧氣中燃燒:1、藍紫色火焰 2、放熱 3、有刺激性氣味【總結】硫+氧氣→二氧化硫【補充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學生歸納燃燒現象1、發出白光2、放熱3、生成一種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板書】碳+氧氣→二氧化碳【演示】實驗2-4學生歸納燃燒現象:1劇烈燃燒,火星四射;2、放熱;3、生成黑色的固體【板書】鐵+氧氣→四氧化三鐵【問】實驗前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細沙?討論、分析后作答:防止集氣瓶破裂【思考】硫在氧氣中燃燒為什么在瓶底放一些水?【補充實驗】鋁在氧氣中燃燒【板書】鋁+氧氣→氧化鋁學生回答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說明】同樣要在瓶底放一些水或細沙。三、結一、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二、化學性質:支持燃燒硫+氧氣→二氧化硫碳+氧氣→二氧化碳鋁+氧氣→氧化鋁鐵+氧氣→四氧化三鐵四、用【練習】課本P36 1、2、3、4【布置作業】記憶氧氣的性質及反應現象
板書設計題2、 氧氣氧氣的性質一、物理性質: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于水二、化學性質:支持燃燒硫+氧氣→二氧化硫碳+氧氣→二氧化碳鋁+氧氣→氧化鋁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導學案
日期:2012-9-19 星期 三 設計 謝 燕
教學內容: 課題2 氧氣(第二課時) 課 型: 實 驗 探 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什么是化學變化,了解化學反應的基本特征,認識化合反應、氧化反應。2、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一些化學反應現象。過程與方法:2、認識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一些化學反應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道化學反應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重難點 重點:化學反應、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概念難點:化學反應、化合反應、氧化反應的概念
教學法 學法:實驗探究,合作交流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與本堂課有關的儀器與藥品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練習】說出下列變化屬于什么變化鐵生銹 ② 酒精揮發 ③瓷碗破碎 ④ 紙張燃燒【講解】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同時也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主要區別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練習】寫出磷、硫、鋁、碳、鐵在氧氣中燃燒的文文字表達式二、學提問】上述幾個變化中,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學生討論后,回答: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教師說明:像這種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就叫做化合反應。其特點可歸納為:多變一用字母可表示為:A+B→C【思考】上述幾個變化,除了剛才所講特點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指出:都是物質與氧氣發生反應歸納: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反應。【提問】你知道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什么物質?請用文字表達式表示:石蠟+氧氣→二氧化碳+水【思考】這個反應是不是氧化反應?是不是化合反應?【提問】氫氣+氯氣→氯化氫呢?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指出:氧化反應和化合反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合反應。氧化反應有快慢和劇烈程度之分,像物質的燃燒就很劇烈,發光、放熱,而有些氧化反應進行得很慢,甚至不易被察覺,這種進行得很緩慢的氧化反應叫緩慢氧化,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銹蝕,食物的腐爛等等。【提問】燃燒和緩慢氧化是什么關系?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指出:二者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氧化反應。(1)一般情況下,我們呼吸使用空氣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純氧氣對人體有害,吸入純氧氣會損害肺的上皮層。吸入100%的氧氣,只需幾天就會發生肺氧氣中毒。一般醫院中的氧氣只是大于40%;(2)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于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為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里,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氣將成為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反思:本課題是全書的重點,學生理解容易但不能靈活運用,我認為應在課后通過反復練習進行鞏固!結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氧氣的化學性質:氧氣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氧化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劑。用練習】 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①燈泡發光 ②石蠟熔化 ③石蠟燃燒 ④光合作用 ⑤動植物的呼吸2、下列四個反應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A、水→氫氣+氧氣 B、氫氣+氧氣→水C、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氣→二氧化碳3、在下列變化中A、氧化鈣+水→氫氧化鈣 B、水→氫氣+氧氣C、磷+氧氣→五氧化磷 D、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 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既屬于氧化反應又屬于化合反應的是 。4、下列變化不屬于緩慢氧化的是 ( )A、植物呼吸B、實物腐爛 C、鐵生銹 D、硫燃燒
板書設計 課題二、 氧氣 化合反應————多變一氧化反應———有氧參與:燃燒、自燃、緩慢氧化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 化學科導學案
日期:2012-9-22 星期六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課題3 制取氧氣(第一課時) 課 型: 實驗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分解反應,催化劑的概念,知道實驗室可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或加熱高錳酸鉀、氯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了解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及原理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思考分析,認識催化劑和催化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重難點 重點: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 催化劑的概念難點:實驗室制氧氣的方法 催化劑的概念
教學法 學法 :實驗探究:合作交流教法:實驗探究:
教具準備: 與本課時有關的儀器與藥品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氧氣具有許多用途,那我們如何制取氧氣呢?二、學講解]實驗室需要的氧氣量少,但要求純度高,實驗室采用分解過氧化氫溶液、加熱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取氧氣。[演示]實驗2-51、不加熱過氧化氫溶液2、加熱過氧化氫溶液3、不加熱,在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觀察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以及復燃所需時間。【說明】1、木條不復燃,無氧氣生成2、木條復燃,有氧氣生成3、木條復燃,說明室溫下過氧化氫溶液遇二氧化錳能分解生成氧氣[板書]過氧化氫→水+氧氣[演示]實驗2-6:上述實驗結束后再加入過氧化氫溶液,看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講解]催化劑的概念 [強調]一變:反應速率改變;二不變: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講解]催化劑的作用。學生閱讀教材39頁內容。【提出問題】是否可用其他物質代替二氧化錳作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學生課后查找資料,尋找答案。[講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氯酸鉀→氯化鉀+氧氣[提問]上述三個反應與化合反應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師生共同歸納分解反應的特點:一變多 用字母表示:A→B + C [練習]在下列反應中:A、H2O→H2+O2 B、CO2+H2O→H2CO3 C、CH4+O2→CO2+H2O屬于分解反應的有 屬于化合反應的有 屬于氧化反應的有 [小結]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過氧化氫→水+氧氣 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提問]工業上需要的氧氣量多,純度可不那么高,如何獲得呢?哪里有大量的氧氣?學生回答: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氧氣。【問】空氣中的氧氣又如何分離出來,得到較純的氧氣呢? [小結]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這就是工業上制取氧氣的方法。【問】上述過程發生了什么變化?【強調】發生了物理變化三、結老師引導學生對本節可所學知識做總結和整理四、用1)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屬時,發生三種變化:乙炔在氧氣中燃燒;焊接處金屬與金屬焊條熔化、冷卻后凝固在一起;切割處的金屬在高溫下被氧氣氧化除去。這三種變化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2)從液態空氣、高錳酸鉀、雙氧水三種物質制氧氣時,各物質發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3)空氣中有氧氣,帶余燼的木條伸入裝有空氣的集氣瓶,木條是否會復燃?為什么?【布置作業】課本P42 1、2、4
板書設計 氧氣的制取 過氧化氫→水+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導學案
日期: 2012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日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制取氧氣(第二課時) 課 型: 實 驗 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實驗氧氣的化學性質、 練習連接儀器的基本操作,動手制取氧氣 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發生裝置、操作注意點、收集方法與驗滿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重難點 重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難點: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操作
教學法 學法:實驗探究教法:實驗探究
教具準備: 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儀器和藥品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復習提問】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文字表達式1)過氧化氫→水+氧氣(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3)氯酸鉀→氯化鉀+氧氣二、學觀察裝置圖、討論回答P39討論題思考并回答(1)為什么有氣泡冒出說明氣密性良好?(2)為什么瓶口放一團棉花?(3)為什么試管口向下略微傾斜?(4)加熱前應先預熱?(5)為什么剛開始不能收集?(6)為什么要先移導管后停止加熱?3、口答并操作,觀察現象。碳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4、分小組進行實驗:按要求把儀器裝配好,嚴格按操作要求和步驟制取兩瓶氧氣,然后進行木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5、總結、復習鞏固三、結本課主要是用高錳酸鉀加熱制氧氣的實驗裝置設計、操作、檢驗以及氧氣化學性質的驗證,要求學生對實驗裝置要熟記于胸,對操作要求,操作順序要了如指掌。還要知道這樣裝置,按這個順序操作有什么作用。四、用1、完成氧氣制取的實驗報告2、P4 3、 4 【 展示】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圖【講解】操作步驟及注意點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裝藥品,并將試管固定③給試管加熱④收集氣體⑤移開導管⑥停止加熱【提問】如何檢驗氧氣?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如何驗滿?【講解】氧氣的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 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集氣瓶中為氧氣。驗滿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如果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集氣瓶中為氧氣已裝滿。 【講解】驗證氧氣的性質木炭、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板書設計四、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2、裝入藥品,固定在鐵架臺上;3、加熱;4、收集氧氣;5、把導管從水槽中拿出;6、停止加熱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 化學科 導學案
日期: 2012 年 10 月12日 星期 五 設計: 謝 燕
教學內容: 分子和原子(1課時) 課 型: 實驗探究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過程與方法:學會用分子、原子的微觀理論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難點 重點::認識分子、原子的性質難點:學會用分子、原子的微觀理論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教學法 學法:自學,實驗探究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與本課時有關的儀器和藥品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導我國東周時期偉大的思想家莊子曾有下列論述:“一尺之棰(小木棍),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你知道其中包含的化學哲理嗎?二、學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48-49,完成下列各題:物質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構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種,如:水是由__________構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構成的分子的體積和質量都 ;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間存在著___________。溫度越高,分子的熱運動 (填“越快”或“越慢”。合作探究:(一)科學探究:物質構成的奧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溫下會逐漸減少實驗:品紅在水中的擴散 (現象) )性質探究:構成物質粒子的特點1、科學事實:一個水分子的質量約是3×10—26Kg,一滴水(20滴水為1 mL計)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究成果一:分子具有 特點2、活動與探究:濃氨水與酚酞的實驗探究(具體步驟見書)【拓展】在受熱的情況下,分子能量增大,運動速率加快。所品紅在熱水中擴散的速率會加快。探究成果二:分子具有 特點3.實驗探究:50mL水與50mL酒精的混合【實驗現象】混合后液體體積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探究成果三:分子具有 特點。本特點的典型實例】 。 【拓展】溫度升高,粒子間隔變大;壓強增大,粒子間隔增大 三.結我的收獲 我還有疑問 四.用.、判斷以下現象主要是由分子的哪條性質解釋? A、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 B、分子在不斷運動 C、分子之間有間隙(1)聞到花香 (2)一滴水約含1.67×1021個水分子 (3)品紅擴散 (4)100克水的體積比100克水蒸氣體積小很多 (5)衣服曬干 (6)糖溶于水 (7)熱脹冷縮 (8)氨水揮發 (9)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20毫升 (10)干冰升華 2、回答以下問題: (1)物質三態的體積為何不一樣?為什么氣體容易壓縮,液體、固體不容易壓縮? (2)物體為何都有熱脹冷縮現象獲: 情景體驗 在花園外就能聞到花香,晾曬的衣服不久就會變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溫下會逐漸減少,如果受熱會減少得更快。你知道為什么嗎
板書設計 分子和原子(第1課時)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用微觀的分子與原子的性質解釋宏觀現象: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導學案
日期:2012 年 10 月 16 日 星期 二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分子原子(2課時) 課 型: 自學討論,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過程與方法:學會用分子、原子的微觀理論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抽象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難點 重點:認識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難點:理解分子原子的定義
教學法 學法:自學討論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復習導入:5、如右圖所示:在一注射器內,盛一定量的紅棕色氣體,現將活塞由A處推至B處時,看到的現象是 ,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由A處推至B處說明了 。(注:壓縮時氣體不發生化學反應) 二、學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49-51完成下列各題:1.構成物質的微小粒子有______和______等,如:氧氣是由__________構成的,鐵是由___________構成的。2.分子是由________構成的。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構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構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構成的。3.回顧教材中分子分解示意圖,在水分解過程中,最小的粒子是 _________。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分子 ,而原子___________。4.原子是 的最小粒子。我的問題是: 。合作探究:(一)微觀探究:化學變化中的分子原子的變化情況1P51討論2)氫氣與氯氣的反應:在該變化中, 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組合成新的 。2. (P 雙氧水的分解反應:在該變化中, 分成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組合成新的 。【分析】(1)在化學變化中,____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______又重新組合成新的________。 (2)在化學變化中,發生變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沒有發生變化。【探探究結論】原子的定義: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討論】教材P51問題【分析要點】物理變化中, ; 化學變化中, 。【定義】分子: 三、結我的收獲 。我還存在的問題 2. 四、用1、化學是稱“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據是 ( )A、原子的質量很小 B、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體積很小     D、原子在化學反應前后的種類、數目不變2、下列物質中,直接由原子構成的是 ( ) A.水 B.水銀 C.二氧化碳 D.氧氣 3、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 固態物質的分子之間無間隔 B.液態物質的分子不運動C.化學變化中分子和原子都發生了變化 D.物理變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發生變化4、分子是保持物質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其中 可以相互結合構成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分子 、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 。5、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空氣是由空氣分子組成的,因此,空氣是純凈物 B.空氣中的氫氣、氧氣一經混合,其化學性質均已改變C.同種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不同種原子不能結合成分子. D.同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
板書設計 分子與原子(第2課時)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導學案
日期: 2012-10-16 星期 二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原子的結構(1課時) 課 型: 自學討論、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借助模型,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化抽象為直觀,初步學會運用類比、想象、歸納、概括等方法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通過討論與交流,啟發學生的思維,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重難點 重點:原子的內部結構、相對原子質量難點:對“原子不顯電性”的理解
教學法 學法:自學討論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多媒體、模型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教師活動) 方法與措施(學生活動)
【投影】教材P69圖4-2同學們,請你們想象一下:如果把一個原子和一個乒乓球放在一起,你們有什么感想?【講解】那就相當于乒乓球和地球體積之比。(對照投影【提問】原子那么小,還能不能再分?【投影】原子結構的發現史。可見,原子內部還有更小的粒子。那么,原子的結構究竟怎樣呢? 【板書】一、原子的構成【觀察】P68原子構成示意圖【介紹】:原子核(質子、中子)和電子。我們知道原子、分子在不斷運動著,那么,能否想象一下:構成原子的原子核和電子是如何運動的?【觀察】教材P68頁表4-1,誰能概括一下原子的結構?(提示;可從位置、電性、數量、所占體積等不同角度描述)【投影】教材P68頁表4-1,表4-2,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構成原子的三微粒的電性、質量如何?原子中有帶電的粒子,整個原子是否帶電,為什么?是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4、同種原子核內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有何特點?不同種類原子內部結構有何不同?出示附表1:原子種類原子質量氫1.670*10-27氧2.657*10-26碳1.993*10-26鐵9.288*10-26由于原子的質量數值太小,書寫使用都不方便,故采用相對原子質量。那什么叫相對原子質量呢?【板書】二、相對原子質量讓學生閱讀教材P69的相關內容【板書】1、定義(略)【提問】哪位同學能用一個簡潔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實際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關系從中我們可以知道: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運用這個式子,我們不妨來算一下上附表1中四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展開想象,并將想象的結果相互交流。欣賞圖片并會露出驚訝的表情 能 意見不一 不能 不確定認識原子的各部分結構自由想象【歸納】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構成的。分組討論查表交流學生小結
板書 質子 原子核(帶正電)原子 中子(不顯電性)(不帶電) 核外電子(帶負電)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教學反思與總結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學案
日期:2012-10-22 星期 一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原子的結構(2課時) 課 型: 自學探究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難點)2.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重點)3.了解原子結構示意圖涵義及原子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想象、猜想→探索證明→歸納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微觀世界學習的興趣。 2.喚起學生對科學的好奇與向往。
重難點 重點:.了解離子的形成,初步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難點:知道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教學法 學法:自學探究 討論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模型 多媒體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導師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作品──科普小論文《漫游原子世界》,鞏固原子結構的知識。附文:我是一個小小的電子,我在原子里圍繞著原子核不停地轉動,雖然空間很大,但我和我的同伴總想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可是原子核這個小老頭很有能耐,雖然只占原子的一丁點空間,里面卻由質子和中子構成,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正好把我身上的負電深深吸引。2.設問:原子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呢?它們能否掙脫原子核的吸引呢?二、學、引導探究核外電子的排布1學生猜想:核外電子是如何運動的?2.學生交流:向你的同學說一說你想象中核外電子如何運動?3.探究證明假設:閱讀課本圖文。(把圖4-9“核外電子分層排布示意圖” 制作成掛圖,借此引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理解電子分層排布)4.歸納結論: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5.教師啟發:科學家在探索原子核外電子運動時,也經歷了假設、猜想的階段,然后通過科學的手段、借助先進的儀器進行實驗測定、檢驗而得到真理的。那么電子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層?有的排在第二層?各電子層上電子數目有什么規律?(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后,進一步啟發學生對電子排布的通想,提醒學生到高中后還會有更深入的研究,有興趣的同學可自己查閱有關資料)6.學習原子結構示意圖表示的意義:7.練習鞏固:向你的同桌說一說下列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8.展示掛圖: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學生觀察、互相討論、歸納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目與元素性質的關系:元素最外層電子數元素化學性質稀有氣體元素8個(He為 2)比較穩定金屬元素少于4個不穩定非金屬元素多于4個不穩定9.教師設問:稀有氣體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8(He為2),達到穩定結構,故化學性質比較穩定。金屬元素原子和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未排滿,要趨向穩定,怎么樣才能達到目的呢?(制造探究情境,誘導學生下一步的探究)三、探究離子的形成1、提供信息:①鈉與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②鈉和氯的原子結構示意圖。2、學生表演:兩個學生通過觀察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扮演銷原子和氯原子(頭上貼元素符號,身上貼最外層電子數目的“電子”),其他同學當裁判。(表演的形式活潑而又巧妙地考查了學生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理解,學生熱情高漲地參與,課堂活躍起來)3.學生討論;要趨向穩定結構的鈉原子和氫原子該如何變化來達到穩定呢?設計一個方案。(生動的情境、求知欲的驅使,學生積極設計多種方案:①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中三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最外層電子數平均,分別為4。②氯原子的最外層七個電子轉移到鈉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③鈉原子的最外層一個電子轉移到氯原子的最外電子層上,使雙方達到穩定結構。這樣,較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思維,有利于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引導,對于方案①,教師要讓學生分辨生活中的平衡與化學中的穩定的區別;對于方案②、③,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析發生這兩種情況的難易程度)4.學生表演;兩個學生和同學們一起研究各方案,選擇最佳方案:把“鈉原子”身上最外層的那個“電子”貼到“氯原子”身上。“鈉原子” 因失去一個電子而變成Na+,“氯原子” 因得一個電子而變成Cl-,由于靜電作用而結合成化合物NaCl。(直觀活潑的表演把枯燥、繁難的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對原子與離子的概念有了初步的區分,也為原子得失電子的規律埋下伏筆)5.師生分析:(一邊分析,一邊板書)6.引導提問:離子是怎樣形成的?什么叫離子?如何區別陽離子和陰離子?離子符號的書寫應與原子有什么不同?三、結小結練習,誘發思考1.小結:在本課題,我們學了什么?2.練習:課本P57習題1,2。四、用1)畫出鈉原子,氯原子,氖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思考討論]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 離子與原子有何區別和聯系 鎂離子和鎂原子是否屬于同種元素 為什么
板書設計 核外電子排布及離子的形成排布規律二離子的形成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學案
日期: 2012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二 設計 謝 燕
教學內容: 元素(1課時) 課 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有的問題都會迎而解
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難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教學法 學法:合作討論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復習提問】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質區別是什么?2、什么是相對原子質量?【情景導入】利用相對原子質量概念“以一種碳原子……”這種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碳—12,此外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為7的碳—13,還有質子數為6而中子數為8的碳—14,這是三種不同的碳原子,它們核內的中子數雖不同,但它們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都是6,凡是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相同的原子為同一類原子,這些同一類原子總稱為元素(即碳元素)二、學一、元素(板書)1、講解:無論是木炭中的碳原子,還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們的核電荷數(即質子數)都是6,說明它們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與氧氣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電荷數都是8,稱為氧元素。提問:二氧化碳是由幾種元素組成?(四氧化三鐵、氯酸鉀呢?)小結:元素概念:見課文第59頁(板書)講解:核電荷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目前已發現的元素有一百余種,物質二千多萬種,這千千萬萬物質都是由一百多種元素組成的。元素只論種類,不論個數。講解:根據我國文字的形象化,講解這一百余種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閱讀:課本第60頁圖4-4,找出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兩種非金屬元素和兩種金屬元素。二、元素符號1、元素的讀法、寫法(板書)閱讀:課本第62頁表4-3的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要求學生掌握26種元素的名稱與符號的讀法、寫法。元素符號的意義: 講解: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提問:如何表示幾個原子呢? 小結:元素符號前邊的化學計量數表示原子個數 如:2H 表示兩個氫原子討論:元素與原子的比較三、結小結元素與 原子的比較可以從定義、區別、聯系上作比較1、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即講種類也個數。2、原子只用于描述物質的微觀結構,元素用于描述物質的宏觀結構。四、用(一)元素符號組合游戲:下列兩組符號能組成幾種元素的符號?Ⅰ:A B C M N Ⅱ:a u e l g(二)試找一找,下列哪些物質里含有相同的元素?氧氣(O2)、水(H2O)、過氧化氫(H2O2)、二氧化硫(SO2)、氫氣(H2)、硫粉(S)
板書設計 課題2 元素1、元素的概念。2、地殼中和生物細胞中主要元素含量。3、書寫元素符號的要求。4、元素名稱造字的規律。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學案
日期:2012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二 設計:謝 燕
教學內容: 元素(2課時) 課 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加深對元素的概念的理解;(2)進一步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熟悉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加深對元素符號的記憶; (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保持對化學的濃厚興趣;(2)逐步積累化學用語,真正進入一個化學世界。
重難點 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難點:元素周期表的排規律和相關信息
教學法 學法:探究討論法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導同學們去過超市嗎?超市的商品擺放有什么規律?我們元素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規律可循呢?二、學元素周期表(板書)講解:科學家根據元素的原子結構和性質,把它們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得到了元素周期表。這里值得一提的是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獨到的見解,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貢獻。投影: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結構(板書)提問: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幾個橫行和幾個縱行?回答:7個橫行和18個縱行。講解: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共七個周期,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縱行稱為一族,其中8、9、10三個縱行為一族,共16族。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意義(板書)提問:每一個元素符號前都有一個數字,這些數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回答:這些數字是逐漸遞增的。講解: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給元素編了號,叫做原子序數。 原子序數 = 核電荷數 = 核內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提問:元素周期表中有幾種顏色?不同的顏色表示的元素有什么區別?講解:元素周期表對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用不同顏色做了分區。提問:元素周期表中除了元素名稱,元素符號、原子序數外,還有什么?講解:元素周期表中還標出了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三、結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它的內容十分豐富,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學習化學四、用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a.加熱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氣,氧化汞中含有氧氣分子。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構成的。c.水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
板書設計 元素宏觀概念(只講種數 、不講個數) 宏觀 元素 組成 物質微觀 原子 構成 分子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學案
日期: 2012 年 10 月 24 日 星期 三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愛護水資源 課 型: 自學討論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世界和我國的水資源狀況,學習用辨證的方法看待水資源的豐富和有限。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從而形成節約用水、保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難點: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法 學法:自學討論教法:自學討論
教具準備: 要求學生從圖書、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媒體上搜集與本教材相關的資料和有關水污染的知識和情況報道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教師利用學校現有的多媒體設備播放“水的新生”配樂詩風景片。學生聽著優美的音樂,看著壯觀的水畫面對本課題產生無限的遐想。師:大自然的水景是多么壯觀、多么變化莫測。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水資源。教師可引出課題──愛護水資源。二、學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并完成下列測試內容:1、地球的表面積約有多少被水覆蓋著?( )A、51% B、61% C、71% D、81%2、地球上最大的儲水庫是什么?( )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3、淡水約占全球總水儲量的多少?( )A、2.23% B、2.33% C、2.43% D、2.53%4、海水中含有的化學元素大約有多少種 ( )A、50多種 B、60多種 C、70多種D、80多種5、中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幾位 ( )A、第二位 B、第四位 C、第六位 D、第八位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國家是( )A、印尼 B、巴西 C、美國 D、中國7、中國人均水量約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 )A、1/2 B、1/3 C、1/4 D、1/58、我國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A、內蒙古 B、海南 C、西藏 D、青海9、世界水日是幾月幾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4日 D、7月4日10、我國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A、湖北 B、內蒙古 C、河北 D、天津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處于缺水狀態( )A、1億 B、3億 C、5億 D、7億12、南水北調工程將使我國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擺脫缺水困難,請問是將哪里的水調往北方?( )A、珠江 B、長江 C、黃河 D、金沙江通過這些題目,同學們知道了水的分布現狀,也證實了自己的自學能力。(在此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贊揚的語言,多鼓勵學生,對于學生們的自學能力給予肯定。)三、師生互動【小結下列知識】(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1、地球表面約71%被水覆蓋──“水球”2、海洋水: (1)儲量約占全球總儲水量的96.5%;(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蘊藏化學資源(海水中含有80多種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鹽量很高,人們可從海水中提取出大量無機鹽。) (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3、由于人口增多、工業、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較嚴重,造成水資源缺乏。2、將學生課前準備的資料展示,并與教師準備的材料一起進行交流總結。如:(1)愛護水資源從節約用水和防治水體污染兩方面考慮。 (2)我國的“節水標志”。(3)有關水污染而引起的環境問題的圖片和報道。(二)、愛護水資源1、節約用水:使用新技術,改革工藝和改變習慣可以減少大量工農業和生活用水。2、防止水體污染:(1)水體污染是指什么?(2)水體污染源:①工業污染:工廠的“三廢”(廢氣、廢渣、廢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②農業污染:農藥、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造成水的污染。④其他污染:A、病原微生物污染B、需氧有機物污染C、富營養化污染(赤潮)D、惡臭物污染E、地下水硬度升高F、重金屬離子污染(水俁病)J、石油泄露造成的海水污染H、熱污染I、放射性水污染(3)水體污染的危害:三、結重放“水的新生”,由學生朗誦配樂詩──水的新生。在優美的風景和詩篇中同學們更加體會到愛護水資源的重要性,并啟發學生以“我認識的水”為題,從名稱、化學式、組成元素、主要性質、主要用途、水的凈化、愛護水資源等方面寫一篇小論文。四、用、下列關于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B、水是一種有限的寶貴資源,必須保護水資源C、人類需要的淡水可通過海水蒸餾來補充 D、雨水是天然蒸餾水,所以是純凈物2、科學家預言“水短缺,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這是因為( )A、水中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提取這些資源消耗了水B、由于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水在不斷地蒸發減少C、淡水資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勻D、水不斷受污染,使淡水資源越來越不充裕3、請你們談談自己的節水經驗,在愛護水資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嗎?五、
板書設計 (一)、人類擁有的水資源(二)、愛護水資源1、節約用水:2、防止水體污染: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 學案
日期:2012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四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水的凈化 課 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和軟水的區別;2.了解沉淀、過濾、吸附和蒸餾等凈水的方法。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觀察和實驗等方法得到信息;2.學習運用比較、歸納、總結等方法對所獲信息進行加工。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2.用學到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縮短理論實踐間的差距;
重難點 重點:了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了解沉淀、過濾、吸附和蒸餾等凈水的方法難點:培養學生動手實驗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做好實驗
教學法 學法:實驗探究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多媒體燒杯、藥匙、漏斗、濾紙、玻璃棒、帶鐵圈的鐵架臺、平底燒瓶、石棉網、酒精燈、試管、碎瓷片、帶橡皮塞的雙直角導管。滴管,河水、自來水、蒸餾水、明礬、肥皂水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創設情景]“飛流直下三千尺……”詩中描述的是哪一種物質?天然水含有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飲用,需要經過凈化處理后才供生活使用。這節課我們學習“課題3-水的凈化”二、學問題]前幾天布置同學們對“汨羅市居民生活用水是怎樣得到的”進行調查。下面請說說調查結果。匯報調查結果: 汨羅市居民生活用水是經過下列過程得到的:汨羅江水→明礬凝聚靜置→過濾沉降物→活性炭吸附→漂白、消毒→生活用水。閱讀課本第一自然段,劃出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和方法[活動探究1]明礬凈水。匯報活動結果:燒杯中的江水上層變澄清了,下層有沉降物析出。說明明礬有凝聚懸浮物的作用,可做凈水劑。討論、閱讀課本P53內容。回答: 過濾時要做到“一貼二低三靠”。[活動探究2]過濾沉降物學習小組交流、匯報活動結果思考、閱讀課本P54第一自然段觀察、了解、思考[活動探究3]硬水和軟水的鑒別。匯報活動結果:盛軟水的燒杯中出現豐富的泡沫,而硬水的燒杯則沒有氣泡,有大量的沉降物生成。閱讀課本P54 2—3自然段回答:1.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費肥皂又洗不干凈衣服;2.鍋爐用水硬度高,浪費燃料,而且易引起管道變形或損壞,甚至可能引起爆炸。3.長期飲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的健康。思考、閱讀課本P54 第5自然段。回答: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思考觀察、聽老師講解實驗。聽講、記憶可能回答:1.我想發明一種新型凈水機,通過處理,即可以除掉水中可溶性和不溶性雜質,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2.我想發明一種新型鍋爐,既能節約能源,又能在燒開水時自動降低水的硬度。 回憶、學生代表小結。思考、練習 對河水的凈化探究,重點了解沉淀、過濾、吸附、蒸餾這幾種凈化方法。[巡堂指導][引導]有什么現象 說明什么?[問題] 1.怎樣把水中的沉降物除去 2.過濾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問題]在實際的自來水生產中,可以用什么物品來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呢 [展示]家用活性炭凈水器并講解其凈水原理。[設問]經過上述沉淀、過濾、吸附等凈化處理后, 渾濁的繡江河水變澄清了,這是否意味汨羅江水已經變成純凈物了呢 [巡堂指導][問題]上節課布置同學們預習、查閱資料或上網查詢,請說說硬水的危害。
三、結學完本課以后,你想到些什么 請談談。[課堂小節]本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知識 四 用.課堂練習:課后1、2兩題2.課后作業:課后3、4題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 導學案
日期: 2012 年 10 月29 日 星期 一 設計:謝 燕
教學內容: 水的組成 課 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認識水的組成;(2)了解并區分單質和化合物過程與方法:(1)結合資料,從人類認識水的組成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和思維方法,認識實驗探究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性。 (2)充分利用討論,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現象的能力和習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水的組成難點:對單質和化合物概念的理解
教學法 學法:實驗探究,比較類推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電解水實驗的儀器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一、導創設情景:講述拉瓦錫發現水的組成的故事。學生體驗科學家進行科學探究過程。今天,我們如何來證明一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呢 學生討論、交流、發言。得出結論:要證明一種物質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可以把該物質分解,通過證明產物的方法來判斷。回憶舊知;思考討論。二、學組織討論1、如何設計電解水的實驗?2、請畫出示意圖3、把你所畫示意圖與教材中的圖進行比較。按要求組裝儀器觀察:氣泡、氣體體積、檢驗氫氣是響聲等現象分析歸納:探討教材中的“討論”欄通過以上實驗說明水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分析、討論、交流、發言書寫文字表達式學生閱讀教材最后一段內容,讓學生對這段內容進行理解抗質疑 根據氧氣、氫氣、水、紅磷、五氧氣二磷等物質的化學符號,你們能看出它們的特點嗎?討論、發言、歸納單質、化合物的概念。三、結通過本課題的學習,你們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體會?四、用基礎訓練布置作業:教材課后1、2、3、4 提供資料:氧化汞→汞+氧氣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電解水檢驗氧氣檢驗氫氣 指導學生自學
板書設計 課題1 水的組成水的組成電解水的實驗:(1)現象:出現氣泡,V正極:V負極=1:2(2)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水→氫氣+氧氣 (H2O)(H2) (O2)2、小結: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單質和化合物1 、單質:O2、H2、N22 、化合物:H2O、CO2、Fe3O4、Al2O3、P2O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新市中學化學科導學案
日期: 2012 年 10 月29日 星期 一 設計 :謝燕
教學內容: 化學式和化合價(1課時) 課 型: 新 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化學式及其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圖、表的觀察,讓學生學會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歸納并初步運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自編化合價口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通過交流討論,活動探究,發展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精神
重難點 重點:化學式及其意義、化合價的知識難點:化合價的理解
教學法 學法:探究式教法:四環六步
教具準備: 小黑板、多媒體
教學內容及預見性問題(學生活動) 方法與措施(教師活動)
導(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讀出下列元素的名稱:H、O、C并試著組合成熟悉的一些物質的符號,比一比,誰寫得最多、最快。 [點撥]物質符號有:H2、O2、CO2、C、H2O2、H2O、CO等,這些符號就是物質的化學式。二、學一、什么是化學式【活動1】自學教材第一、二三段,完成下列問題化學式就是用 和 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每種純凈物的組成是 的。書寫物質化學式時應以事實為基礎,不能想當然任意書寫化學式的意義有四點,以“H2O”為例:一是表示 ,二是表示 ,三是表示組成該物質的元素為 和 ,四是表示一個水分子由 構成。歸納]化學式的意義:宏觀意義:表示物質及物質的元素組成。 微觀意義:表示一個分子及該分子的原子構成。【活動2】思考:怎樣表示兩個水分子 n個水分子呢 [歸納]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的個數。【活動3】 [討論] H、2H、H2、2H2各表示什么意義 [歸納]元素符號右下方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符號前面有數字時,該符號只有微觀意義。[點撥]元素符號前面的數字和右下方的數字都表示原子個數,但右下方的數字是固定的,而前面的數字可根據需要書寫。二、化合價 【 活動4】 [提問] 不同物質的化學式中各原子個數比是否相同 [討論交流] 物質不同原于個數比可能不同。[展示] 【活動5】 [設問]化學式中各原子個數比為何都是固定地、唯一的 [點撥]化學式中各原子個數比都是固定的、唯一的原因——形成化合物時,各原子為了使其結構達到穩定即最外層電子達到8個,不同原子得失電子數目不同所決定的。 [歸納]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說明]化合價是元素化合時表現出來的一種性質。【 活動6】閱讀表4-6(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 [歸納]①化合價有正價和負價之分。②有些元素具有多種化合價。③常見元素化合價記憶口訣:一價鉀鈉氯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要記清,銅汞常見正二價。4.常見原子團(根)的化合價: -1價:OH-、NO3- -2價:SO42-、CO32- -3價:PO43- +1價:NH4+ 5.化合物中,一般金正非負。 [說明]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化合時,金屬元素顯正價,非金屬元素顯負價。 [提示]①根的化合價與根帶的電荷數一致。②化合價標示方法與離子所帶電荷標示方法不同。 【活動7】 [討論]O2、H2中氧元素和氫元素的化合價。 [歸納]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點撥]化合價是元素化合時表現出來的—種性質,而單質中元素沒有化合,故設為零價。 【活動8】 [計算]NaCl、H2O、Al2O3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 [歸納]在化合物里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 【活動9】 [設問]如何表示元素和根的化合價 [提示]元素和根的化合價表示方法:在符號的正上方先標“+”或“-”號,然后標數值。 [點撥]化合價的表示與離子符號的區別:“+”、“-”和數值順序相反,化合價數值為“1”時不能省略。 [拓展]元素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舉例]:+2價的鐵元素,:氧化亞鐵中鐵元素顯+2價。三、結本課題主要學習了物質的化學式以及化合價。啟示:將化學知識編成口訣快板有利于知識的記憶四、用1.化學式H2O所表示的意義中,錯誤的是 A.表示水這種物質 B.表示一個水分子 C.表示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構成 D.表示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2.下面關于“2”的含義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A.Zn2+中的“2+”表示鋅粒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B.2NO中的“2”表示2個一氧化氮分子 C.H2SO4中的“2”表示一個硫酸分子含有二個氫元素 D.中化學式上方的“-2”表示3個硫酸根的化合價為-2價
板書設計 化學式和化合價一、 什么是化學式二 、化合價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 教學反思與總結
審核人簽名 行政簽名 評價等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佳木斯市| 麻阳| 乾安县| 巴东县| 隆德县| 平罗县| 阿克苏市| 本溪市| 迁安市| 岗巴县| 洞头县| 丹棱县| 望奎县| 保山市| 阳曲县| 平原县| 仁寿县| 蒙山县| 绥江县| 古蔺县| 资中县| 全椒县| 乌兰察布市| 栾川县| 嵊泗县| 鹿邑县| 孙吴县| 兴化市| 奎屯市| 琼海市| 辽阳县| 剑川县| 邓州市| 宜州市| 昌黎县| 宝兴县| 孟津县| 安平县| 论坛| 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