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驗活動8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教學目標知識要點 課標要求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重點) 體驗固體混合物初步提純的實驗過程;學習蒸發操作技能,鞏固溶解、過濾操作技能教學過程【實驗用品】燒杯、玻璃棒、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漏斗、藥匙、量筒(10mL)、鐵架臺(帶鐵圈)、托盤天平、濾紙、火柴。粗鹽。合作探究探究點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1.粗鹽初步提純需要哪些步驟?2.過濾時需要哪些實驗用品?3.整個操作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4.在蒸發時,何時停止加熱?閱讀教材討論歸納。【實驗步驟】1.溶解用托盤天平稱取5.0g粗鹽,用藥匙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mL水的燒杯里,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一直加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觀察所得食鹽水是否渾濁。稱量剩下的粗鹽,計算10mL水中約溶解了多少克粗鹽。2.過濾過濾食鹽水,仔細觀察濾紙上剩余物及濾液的顏色。過濾操作要點歸納: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要緊貼在漏斗內壁,中間不留氣泡。二低:液面低于濾紙邊緣;濾紙低于漏斗的邊緣。過濾時要始終注意到濾液的液面需低于濾紙的邊緣。三靠:盛待過濾液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上;玻璃棒緊靠在三層濾紙處;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緊靠燒杯的內壁。3.蒸發(1)把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用酒精燈加熱。(2)加熱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3)當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蒸發皿的余熱使濾液蒸干。觀察蒸發皿中食鹽的外觀。4.計算產率精鹽產率=×100%。(1)若濾液渾濁,應再過濾一次,造成濾液渾濁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儀器不干凈;過濾時液面高于濾紙邊緣;濾紙破損等。)(2)制取粗鹽時,能否采用降低溶液溫度的方法來達到同一目的?(提示:從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考慮。)(不能,因為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小,改變溫度時,溶解度變化不大,很難使晶體析出。)(3)本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利用了氯化鈉的哪些性質?(本實驗利用了氯化鈉易溶于水、不與水發生反應、當水蒸發時能變成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等性質。)(4)考慮到粗鹽的來源,你判斷這樣提純的鹽是否為純凈物,并設計實驗驗證你的判斷。(經過提純后的鹽并不是純凈物,里面還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實驗設計:取提純的鹽加入足量的蒸餾水配成精鹽溶液,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精鹽中有氯化鎂;取上層清液,向其中加入碳酸鈉溶液,若仍然產生白色沉淀,說明精鹽中有氯化鈣。)板書設計實驗活動8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1.溶解2.過濾3.蒸發4.計算產率:精鹽產率=×100%教學反思成功之處 本節課充分開發學生的生活經驗,探究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方法,重點探究并建構實驗室中用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的正確操作方法,培養學生從化學的角度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實現科學教育與人文精神培養相融合的教學理念不足之處 應將設計實驗、選擇儀器裝置、動手操作、得出結論的任務大膽交給學生,教師要注意及時巡回指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