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人體免疫(第1課時)教學目標1.掌握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抗體的概念,以及抗原、 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3.區別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4.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5.通過對免疫知識的學習,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6.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和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說出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3.說出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教學難點】1.說出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3.區別抗原、抗體的概念。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收集相關資料。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設疑:流感流行季節,有的人能始終健康的工作、學習、生活,而有的人卻未能幸免。每當春暖花開之季,有人會因對花粉過敏而出現打噴嚏、流鼻涕或皮膚出現紅斑等癥狀。我們怎樣解釋這些現象呢?【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一)人體的三道防線【教師】出示布滿細菌的手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今天我們的手接觸了哪些物品?”,皮膚能像天然屏障一樣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的侵害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嘗試回答。【教師】課件出示利用蘋果為實驗材料,對蘋果進行劃破果皮、涂上腐爛物等不同處理的實驗結果。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果皮能夠抵御病菌的侵入。從而類比得出“皮膚是人體的一道保護屏障”的結論。【學生】得出結論,認同皮膚是人體的一道保護屏障。【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由哪些結構組成?【學生】閱讀教材,嘗試回答。【教師】評價、總結。提問:第一道防線總能“固若金湯”地抵御病原體侵入人體嗎?【學生】 根據所學,結合生活經驗,回答。【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出人體的第二道防線由哪些結構組成?【學生】閱讀教材,嘗試回答。【教師】評價、總結。提問:第二道防線是否能“固若金湯”地抵御病原體侵入人體?【學生】 根據所學,結合生活經驗,回答。【教師】總結人體第一、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學生】觀看動畫,認識人體第一、二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教師】提問:第一、二道防線有何共同特點?【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總結:講解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學生】聽講,理解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和特點。【教師】講述:不管第一、二道防線多么堅固,病原體仍可能突破這些防線,損害機體,危及健康。幸好,人體還有第三道防線。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關于人體第三道防線的內容。提問:(1)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由什么組成?(2)人體免疫器官主要有哪些?免疫細胞主要指什么?【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評價、總結。提問:第三道防線主要靠什么物質發揮免疫功能?【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講解抗原、抗體的概念。【教師】免疫系統是怎樣抵御病原體的呢?【學生】閱讀教材,以水痘為例嘗試說出免疫作用的過程。【教師】講解免疫系統抵御病菌的過程。【學生】觀看動畫或視頻,認識第三道防線的作用過程。【教師】講解特異性免疫的概念,比較特異性免疫與非特異性免疫的異同點。【學生】聽講,理解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教師】總結人體三道防線的作用。(建議播放視頻:【生物世界】人體免疫系統對抗流感病毒)課堂反饋1.有些哺乳動物常用沾滿唾液的舌舔傷口,能使傷口好轉。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C )A. 抗體 B. 消化酶 C. 溶菌酶 D. 抗原2.下列屬于人體的第三道防線的是( C )A. 溶菌酶和肝臟 B. 血液和消化液C. 淋巴結和淋巴細胞 D. 皮膚、黏膜3.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是( A )A. 抗原 B. 病毒 C. 病原體 D. 細菌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3節 人體免疫(第2課時)教學目標1.掌握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初步理解抗原、抗體的概念,以及抗原、 抗體與吞噬細胞之間的關系。3.區別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4.用免疫的知識解釋一些人體的現象。5.通過對免疫知識的學習,確立“對傳染病積極預防”的思想。6.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和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說出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3.說出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教學難點】1.說出人體保衛自身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非特異性免疫與特異性免疫的概念及其區別。3.區別抗原、抗體的概念。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收集相關資料。調查自己出生后的預防接種情況(建議使用活動卡片:【活動設計】調查自己出生后的預防接種情況)。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人體抵御病原體侵害的三道防線的組成及兩種免疫的特點。【學生】復習舊知,在此基礎上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二)免疫的功能【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免疫的功能”部分內容。歸納免疫的功能。【學生】閱讀課本,嘗試歸納。【教師】評價、總結。【教師】免疫總是對人體有益嗎?【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評價、總結:免疫也會對人體產生負作用。在進行器官移植時,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排斥移植的異體器官。免疫系統過強或過弱都會引起人體生理活動的紊亂,如過敏反應就是人體免疫功能過強導致的。簡單介紹過敏反應。【學生】聽講,認識免疫系統過強或過弱都會引起人體生理活動的紊亂。(三)計劃免疫【教師】同學們都進行過預防接種嗎?都打過哪些預防針?(建議使用活動卡片:【活動設計】調查自己出生后的預防接種情況)【學生】交流自己的預防接種情況,了解自己接種疫苗的情況以及所接種疫苗主要治療的傳染病。【教師】介紹人類接種牛痘治療天花的歷史,使學生了解預防接種的起源。(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牛痘接種——人類戰勝天花)【學生】閱讀卡片,感受人類對抗傳染病的艱辛而又充滿成就感的過程。【教師】引出計劃免疫的概念,并進行講解。【學生】聽講,了解計劃免疫的概念。【教師】為了保護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兒童從剛出生即開始進行預防接種。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計劃免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生物世界】“四苗”預防接種)【學生】聽講或閱讀卡片,了解“四苗”預防接種的知識,感受我國對預防接種工作的重視,以及對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注。【教師】講述計劃免疫的意義: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手段,可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目的,也是貫徹以“預防為主”的主要措施,對于保護兒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質、造福子孫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聽講,認同計劃免疫的意義。(四)艾滋病【教師】課件出示艾滋病病毒的圖片,介紹艾滋病的的危害:艾滋病是一種免疫缺陷病,又稱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艾滋病的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主要侵犯并瓦解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不能抵御病原體,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種疾病的侵害。【學生】 聽講,了解艾滋病的危害。【教師】講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攜帶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淚液和尿液中,主要通過靜脈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而傳播,也可以通過輸入含HIV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艾滋病病人用過的注射器等傳播,已感染HIV的婦女可通過分娩、哺乳等傳給胎兒或嬰兒。總結來說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有以下三種: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學生】聽講,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教師】目前還沒有可臨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間接接觸到傳染源的人都屬于易感人群。我們應該怎樣預防艾滋病呢?【學生】根據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討論得出預防艾滋病的方法。【教師】我們要積極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關懷艾滋病患者,不應歧視艾滋病病人。(建議播放視頻:【拓展素材】永遠在一起——關愛艾滋病患者)課堂反饋1.下列有關計劃免疫的說法錯誤的是( C )A. 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保護易感人群的措施B. 計劃免疫的目的是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C. 計劃免疫用的疫苗是一種抗體D. 計劃免疫是有計劃地給特定的人群接種,提高人體的免疫力2.下列關于免疫的描述,錯誤的一項是( C )A. 免疫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B. 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C. 計劃免疫可使疾病痊愈 D. 預防接種屬于計劃免疫3.關于免疫和計劃免疫的說法,恰當的是( D )A. 人體的免疫功能越強越好B. 抗體能直接吞噬與其結合的抗原C. 移植相匹配的器官后不需用免疫抑制藥D. 計劃免疫的實質是特異性免疫四、課堂小結學習了免疫系統的三大功能,理解免疫系統在人類保持健康上的重要意義;了解計劃免疫的概念及接種疫苗的重要性,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預防接種。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怎樣預防艾滋病,認識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的重要性。五、板書設計(二)免疫的功能1.免疫的功能(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2)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3)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2.免疫并不總是對人體有益(1)免疫功能過強:進行器官移植時,會產生排斥反應;過敏反應;自身免疫病。(2)免疫功能過弱:引發某些疾病。(三)計劃免疫疫苗:用失活的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種疫苗后,人體可以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四)艾滋病(1)病原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2)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3)積極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關懷艾滋病患者,不歧視艾滋病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3節 人體免疫(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3節 人體免疫(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