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血液循環(第1課時)教學目標1.區別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說明不同類型血管的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說明心臟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能概述心臟的生理特征。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區別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描述心臟的結構。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圖片素材。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導語:平日里,當我們身體感到不適去醫院就診,有時醫生會讓我們驗血,必要時還需要輸液治療。是否注意到驗血或輸液時,針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想過為什么要在這些部位取血或輸液嗎?同學們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內側的“青筋”,這些被人們稱為“青筋”的結構是什么?對,這是我們人體內的血管——血液流動的管道,本節課我們來一起學習認識它。新課講授(一)血管是血液流動的管道1.實驗:用顯微鏡觀察各種血管。觀察步驟: (1)在顯微鏡下觀察血管的橫切片,區別并比較動脈與靜脈管壁結構的差異。 (2)觀察毛細血管裝片。 2.三種血管的比較學習: 多媒體展示三種血管的模式圖,討論三種血管的特點。 小結:師生共同得出:(1)動脈:A概念: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B特點: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最快。 (2)靜脈:A概念: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輸送回心臟的血管。B特點:與同級動脈相比,靜脈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管內血流速度較慢。 (3)毛細血管:A概念:是連通微小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B特點:數量最多,分布最廣,它的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徑極小,紅細胞只能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進行物質交換。(二)心臟是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1. 實驗:觀察心臟的結構。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 (1)心臟壁主要由心肌構成,心肌具有收縮和舒張的功能。當它收縮時,血液被壓出心臟,舒張時,血液流回心臟。就這樣,心臟晝夜不停地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 (2)心臟有四個腔:上面有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有左心室和右心室。由于輸送血液距離長短不同,心臟四個腔的壁厚薄出現不同;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更厚些。 (3)只有同側的心房與心室相通。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可見,心室與動脈相連通;心房與靜脈相連通。(4)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都有能開、閉的瓣膜。 2.心臟的功能: 討論:心臟與結構相對應的功能是什么? 播放視頻資源:【教學實驗】心臟的結構和功能。結論: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3. 心率和心輸出量(1)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2)成年人在安靜狀態下平均心率為75次一分種。(3)心臟每次收縮時由心室向動脈輸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輸出量,心臟每分鐘輸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輸出量,又稱為心輸出量。(4)心輸出量的多少,是衡量心臟工作能力的一項指標。 多媒體展示演示動畫資源:【知識探究】跳動的心臟,觀察心臟工作的具體過程。 總結: (1)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具體過程是兩個心房先收縮,此時兩個心室舒張,接著心室收縮,心房舒張,然后心房心室同時舒張。(2)一個心動周期所經歷的時間是由心率決定的。三、課堂小結教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己梳理總結。課堂總結:PPT展示。四、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第2節 血液循環 第1課時.docx。1第2節 血液循環(第2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簡述血液循環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說出血液循環在人體中的意義。2.了解血壓和脈搏。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描述血液循環的過程及血液成分變化情況。2.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教學難點】1.說出血液在循環過程中成分的變化。 2.闡明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和功能。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相關視頻圖片素材。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導語:我們已經知道,心臟收縮時,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時泵出心臟的,血液離開心臟后經過了哪些路徑,發生了哪些變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臟的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血液循環的途徑。二、講授新課(一)血液在心臟血管系統中循環流動1. 播放視頻資源:【教學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討論: (1)如何根據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和血管的特點,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2)紅細胞是怎樣在毛細血管中運行的? 小結:血液在心臟和全身的血管所組成的密閉管道系統內循環地流動叫做血液循環。 2. 體循環和肺循環:播放視頻資源:【生物世界】心臟就像臺水泵。觀察血液循環途徑示意圖思考:(1)體循環和肺循環的起點和終點各是什么部位?(2)體循環和肺循環通過什么結構取得聯系?(3)在體循環和肺循環中,血液的成分各發生了什么變化?發生變化的部位在哪里?(4)寫出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總結:(1)體循環中的血流方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2)肺循環中的血流方向: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3)體循環與肺循環同時進行,通過心臟連通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路線。(二)血壓和脈搏反映心臟和血管活動狀況1. 播放視頻資源:【教學實驗】為你的家人量血壓,展示幾種測量血壓與脈搏的方法。 討論:(1)血壓的計量單位是什么? (2)什么是收縮壓? (3)醫生測量血壓后如何表示血壓值的? (4)健康成年人收縮壓、舒張壓的正常值各是多少? (5)何為高血壓?何為低血壓? 小結: (1)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2)收縮壓和舒張壓。 (3)血壓的表示方式。 (4)血壓的正常值及意義。 (5)血壓異常。 2.脈搏 心臟收縮,左心室射入主動脈,主動脈壁先向外擴張,然后回縮,這種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動脈壁向遠處傳播,這就形成脈搏。 提出問題:不同的運動量對脈搏的影響相同嗎?組織學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動。三、課堂小結教師:本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學生自己梳理總結。課堂總結:PPT展示。四、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第2節 血液循環 第2課時.docx。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2節 血液循環(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北師大版七年級下冊 第2節 血液循環(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