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節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教學目標1.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2.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保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認同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形成環境保護意識。【教學難點】做到從實際行動出發保護環境。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做好預習。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教師】PPT展示圖片:青山—綠水—藍天—小鳥天堂—繁華的都市—擁擠的人群—高高聳立的排污煙囪—荒山—污水—灰蒙蒙的天空—垂死掙扎的小鳥【學生】欣賞的同時發表自己的感受或看法。[來二、講授新課(一)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教師】美麗的青山綠水沒有了,帶給我們的是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人類在制造巨大財富的同時,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課前學生已經查閱了資料,收集了大量有關土地利用對生物圈的影響,砍伐森林對生物圈的影響,環境污染對生物圈的影響的資料,讓學生首先結合PPT顯示的問題,同時對所收集的資料,以小組為單位分析討論,五分鐘之后進行搶答式的互動交流。看看哪一小組做得最好!【學生】分析人類主要通過哪些方面的活動對生物圈產生影響?(人類通過開墾荒地、采伐森林、興修水利、開采礦藏、興建城市、發展工業等活動對生物圈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二)土地利用對生物圈的影響【教師】屏幕顯示問題:1.土地有什么作用?2.我國目前土地的狀況如何?3.不合理利用土地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4.森林有什么作用?5.無節制砍伐森林有什么危害?6.我們應如何合理利用森林?7.環境污染對生物圈有什么影響?8.分析人類環境中的污染物來源【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教師】總結:1.土地的作用:是大自然恩賜給人類的無價之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糧食、棉花、蔬菜、水果、木材的生產離不開土地,家畜、家禽要在草地和養殖場中飼養,城市、鄉村更要在土地上發展。2.我國目前土地狀況:我國現在有耕地1.34億公頃,人均耕地僅為0.11公頃,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國耕地質量普遍不高,在約1.34億公頃耕地中,中低田占90%左右,約9000萬公頃,按耕地計算,我國的土地只能承載3.5億人,資源的合理承載人口為9.5億,最大人口臨界估計為16億,目前,我國人口已超過14億,早已大大超出社會經濟負荷能力和資源的合理承載能力。3.不合理利用土地將帶來水土流失,土地質量下降,不僅危及當代,還會貽害子孫。人類再也不能以征服者的姿態來對待土地,而應在合理利用的同時,積極地加以保護,建立人與土地之間的和諧關系,促進人類與土地的協調發展。4.森林的作用: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過 程中,森林起著核心作用,森林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增加濕度、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減弱噪音。5. 砍伐森林的危害:不僅造成森林資源的匱乏,還破壞了生物的棲息地,使許多物種瀕臨滅絕,更會引起全球性的氣候惡化,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瀕繁發生的水災和旱災等。舉例如:1998特大洪災、沙塵暴、長江水變渾濁等。6.保護、修復、擴大森林資源。人類應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分期分批砍伐和植樹相結合,砍伐一片的同時也在種植一片,節約木材,把木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讓森林發揮最大的作用,又不破壞生物圈。7.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類生產生活的大量有害物質排入環境,使環境惡化。環境污染不僅有礙工農業發展,也嚴重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及生物圈的穩定。【教師】指導學生用自己收集的資料以“人類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利弊”進行小型的辯論賽。教師給予鼓勵及適時的評價。【學生】分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可以是林場場長、餐館經理、衛生防疫人員等)。(三)控制環境污染有利于人類生存和生物圈的穩定【教師】引導:人類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嚴重,作為地球上的一員,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有沒有做過破壞環境的事情呢?【學生】反思(反思自己和他人破壞環境的行為)。【教師】正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存在著破壞環境的行為,所以我們的環境才會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地球上每一個人都從自身做起,那么我們的世界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活動過程: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擬定一份環保守則。2.內容要切實可行,容易做到的5件環保小事。3.擬定全班環保守則。每個小組成員可為本小組命名;闡述本小組的活動思想;設計本小組環保標志;書寫環保宣傳標語、口號,制定本小組行動計劃并擬定出全班的環保守則,張貼在教室里,倡導大家在生活中自覺遵守。【學生】暢談本節課自己的新收獲。[試一試] 調查本地區是否為酸雨地區【教師】收集當地的雨水,用pH試紙測定它的pH,看看是否是酸雨。如果是酸雨,你能試著分析其成因嗎?材料準備:收集雨水用的玻璃容器若干、棕色瓶、pH試紙、比色卡、標簽、鑷子等。實施建議:1.采樣:收集200~300 ml雨水,貼好標簽。2.測試: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雨水樣品,滴在pH試紙上,顯色后與比色卡的顏色比較,確定其pH。將采取于3個地點的3次降雨雨水分別測試后取平均值,作為本地該次降雨的pH。3.操作實驗并做好記錄。收集次數 收集時間 收集地點1雨水的pH 收集地點2雨水的pH 收集地點3雨水的pH pH平均值第1次降雨第2次降雨第3次降雨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根據測試,得出本地區雨水是否是酸雨的結論。同學分組討論各組得出的結論。如果不一致,分析原因。三、隨堂練習建議使用:【同步測試】第1節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docx。四、小結【教師】課堂小結,多媒體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