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食物中的有機物》1教學目標 1、了解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概念。 2、初步了解食品的成分以及檢驗食物中淀粉的方法。 3、了解糖類(淀粉和葡萄糖)、油脂、蛋白質的化學元素組成及其在體內的變化和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4、了解維生素對生命活動的獨特功能和主要的食物來源。5.讓學生意識到化學與生活有密切的關系,在此基礎上,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2學情分析知識儲備:通過生物課的學習,他們已經知道了食物中富含營養物質,但這些營養物質對人體的重要作用及吸收過程并不是很了解。心理特點:初中生心理特點為好奇心強、對事物的認識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技能。能力水平:他們初步具備了收集、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為本節課探究學習提供了保證。3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有機物的概念及四種營養素在人體中的作用教學難點 判斷食物中的有機物4教學過程活動1【導入】創設情境 孕育新知教師調查學生的早餐,設問是否合理,及它們含有哪些成分。從學生日常飲食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活動2 【活動】探究活動 解決重點探究活動一:師生合作探究,引入概念教師展示圖片:燒焦的饅頭和面包片,引入有機物的概念,并強調一些特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從而認識食物中的有機物和無機物。探究活動二:小組合作探究,認識食品成分教師出示表格,學生帶著課前收集的食品包裝袋,開展探究活動,最后小組派同學匯報,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探究活動三:學生實驗探究,學會檢驗淀粉教師:“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句話體現了什么化學知識 學生分別向饅頭、米飯、土豆片和蘋果片上滴加幾滴碘水,觀察現象。設置檢驗食物中的淀粉的實驗,目的在于讓學生感知食物盡管形態和味道各不相同,但在與碘水作用是時都顯藍色,說明都含有一種共同物質 ——淀粉。教師介紹 淀粉是人體攝入的主要糖類物質,人體所需熱量的60%-70%來自糖類。探究活動四: 生活常識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教師:觀察你周圍的肥胖人群,你發現他們的飲食有什么特點嗎?其中吃的食物中主要含什么營養物質?學生根據日常生活常識回答。教師繼續提出“油脂的功能、種類,食物來源,消化吸收過程”等探究問題。這樣從生活實例引入對知識的探究,體現化學與生活密切聯系。探究活動五:通過生活實例中的蛋白粉,引入下個營養物質——蛋白質。教師繼續提出“蛋白質的功能、種類,食物來源,消化吸收過程”等問題,開展活動探究。探究活動六:師生共同合作,通過“幾百年前歐洲水手因不能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C患壞血病”的故事引入維生素的探究。活動3【練習】鞏固練習 實踐新知1.請你將自帶的食物,按它們所富含營養物質的種類,快速分組找“家”,并說出食物的名稱。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學習中他們分工明確、任務具體,也體現出同學間的互助精神與合作意識,在愉快的氛圍中解決本課的難點。2. 看看小洋的早餐食譜,你覺得合理嗎 請為自己設計你的午餐食譜!活動4【作業】布置作業 鞏固升華請調查自己家庭的本周食譜,查閱并參考食物營養表,研究這些食譜營養搭配是否合理,有什么問題和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