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知識點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主要是由于流水侵蝕黃土所致。由于黃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容易出現暴雨,造成較大的地表徑流,而且地勢起伏較大,水流速度較快。黃土顆粒細小,質地疏松并含有碳酸鈣,遇水容易溶解、崩塌。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對土壤的保護,更加助長了溝壑擴展,加速了水土流失。強降雨是我國主要氣象災害之一。當某一地區連降暴雨時,常會突發山洪、泥石流等,造成水庫垮壩、江河橫溢、房屋被沖塌、農田被淹沒、通和電信中斷,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危害。雨水較大時容易形成溪流,會侵蝕地表,改變地形和地貌4當我們乘船沿江而下時,有時會看到大河中央有一些由沙石堆成的島”,人們稱它們為沙洲。5河流上游水流速較快,把大量的泥沙帶到了下游寬闊處,水流在下游速度緩慢,泥沙在這里堆積下來,便形成了沙洲。6我國長江三角洲是流水帶來的泥沙堆積形成7流水具有搬運(沙洲形成)和沖刷(鵝卵石)作用8河水流出陡峭、狹窄的山谷時,河道會突然變寬、變淺,水流也會減慢。沉積物在這里沉積下來,便形成了沖積扇。9.很久以前,黃土高原被大量的植被覆蓋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林草植被面積不斷縮小。造成黃土高原植被減少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生產建設中對植被的破壞。10.人類各種活動對地表對變化產生來重要影響。人類改變地表的活動有開山采礦、亂砍濫伐、圍湖造田、過度放牧等。11.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人們對地表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土地過度耕種、草原過度放牧和亂砍濫伐森林等行為,使土地逐漸變得貧瘠,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為294.91萬平方千米,占國土總面積的30.72%。12.人類保護地表環境的舉措有綠化沙漠、退耕還林、綠化荒山、合理采礦等。13.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的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緊迫感。14.沿著地表流走對雨水叫做徑流15.河流分上游,中游,下游。水流速最快,侵蝕最嚴重的是上游,大的鵝卵石一般會出現在中游,泥沙和細沙最容易在下游沉積下來實驗總結:實驗名稱:流動的雨水對地表對影響實驗材料:水槽,托盤,塑料瓶,土壤,小石子,木塊實驗方法:先用土壤、小石子在托盤中制造一個小景觀,再將托盤斜放在水槽里,最后擠壓裝水的塑料瓶,讓水從瓶蓋上的小孔噴出,澆在土壤上。實驗現象:土壤表面有細溝,有小石子漏出來實驗結論:流動的雨水對地表有侵蝕作用,會改變地形和地貌實驗名稱:探究沙洲對形成過程實驗材料:噴壺,水,沙土,托盤實驗方法:在托盤的上方推積一些沙土,傾斜托盤,用噴壺在沙土上方均勻灑水,使流水能夠沖走沙土。實驗現象:泥沙隨著水向前移動,托盤底部有泥沙堆積實驗結論:河流上游水流速較快,把大量的泥沙帶到了下游寬闊處,水流在下游速度緩慢,泥沙在這里堆積下來,便形成了沙洲實驗名稱:光滑的鵝卵石實驗材料:有棱角小磚塊,玻璃瓶,水,沙實驗方法:1.找到 3~4塊有棱角的小磚塊2.將小磚塊放入玻璃瓶中,并加入適量的沙和半瓶水,擰緊瓶蓋3.每位同學依次快速用力搖動玻璃瓶1分鐘,觀察搖動后小磚塊實驗現象:小磚塊棱角變圓潤,光滑來許多實驗結論:鵝卵石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長時間沖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