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碳的單質》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為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題1金剛石、石墨和C60,對于身邊的化學物質這個專題而言,學生已經在前面學習了我們周圍的空氣以及自然界的水,對一些物質的性質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但物質用途的教學不是相應單元的重點內容,所以很容易被學生和教師忽略,而本課題的學習就是呈現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中將物質結構、物質用途與物質性質的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學習化學的科學觀,即物質結構、性質、用途的這條主線將貫穿于整個化學物質的學習過程中。對于后面碳的氧化物、金屬、酸堿鹽的教學也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二、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2)知道同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種的物質(3) 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力目標:以碳的單質為載體,引導學生形成觀念:(1)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2)科學發展是無止境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樹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點。(2)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三、學習者特征分析通過前面五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有了由現象推知性質、由性質了解用途的思維,但是對于結構與性質的關系還不知道,所以要使學生初步認識“用途—性質—結構”三者之間的關系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聯系生活實際,多與以前所學知識相聯系,由簡到難讓學生逐步掌握,易于接受。教學過程中通過探究實驗如鉛筆芯的導電性、觸摸鉛筆芯、木炭吸附性實驗等可以充分的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將課堂教學真正的放大到社會生活中,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教師引用比賽的模式展開對三種物質的學習,讓學生覺得新鮮、有趣。新課程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本課在教學的設計上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知識的魅力、應用的價值,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金剛石、石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難點:金剛石和石墨物性差異很大的原因。六.教學用具多媒體、電池、導線、燈泡、鉛筆、活性炭、紅墨水、金剛石、石墨C60模型、錐形瓶七、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有競爭才會有優化,如今各式各樣的PK大賽在全國各地進行著。今天,在我們的化學課上也要進行一場科學杯我最喜歡的單質大賽——碳家族決賽。也請同學們作為評委,給出公正的結果。入圍本次大賽的三位選手分別是:金剛石、石墨、C60。本次大賽分兩場,每場各位選手都會展示自己的亮點,也請各位評委在比賽期間在你的評分表上做出相應的回答。(板書)金剛石 石墨 C60 期待比賽開始,激發學習興趣 運用碳家族決賽讓學生當評委的方式,激趣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多媒體展示)下面進行第一場的比拼,有請第一位選手閃亮登場。展示金剛石的顏色、形狀、光澤(師)指導學生思考所提問題。(師)總結:金剛石:無色透明、正八面體、璀璨奪目 認真獲取多媒體信息,總結結論 利用多媒體的講解,讓學生學習獲取有效的知識點的方式,讓枯燥的知識生動化,讓學生學會學習。(多媒體展示)第二位選手登場學生仔細觀察,并得出結論 獲取信息,進行總結(師)總結:石墨是灰黑色、細鱗片狀、有金屬光澤(多媒體展示)有請第三位選手——C60登場 認真獲取多媒體信息,總結結論 運用課件展示資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的主動性(師)第一輪過后,我們對三位選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多媒體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那么,你喜歡誰? 根據三種物質的有關信息的了解,自我選擇喜歡的碳的單質,并說明理由。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體會學習的樂趣(師)不論我們喜歡誰,在最后的大賽中勝出的選手都能代表它的家族,為什么呢?因為它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設問)金剛石也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對于這一點同學們一定感到非常吃驚,讓我們用事實來說話。(多媒體視頻)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師)事實說明金剛石的確是由碳元素組成的。(板書) 金剛石碳元素(C) 組成 石墨 C60同種元素 不同種單質 認真思考,體會,理解 通過視頻展示金剛石在液氧中燃燒這個在課堂上無法演示的實驗,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金剛石是由碳元素組成的這一事實,將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師)為了保證比賽的公正性和客觀性,我們要讓它們繼續展示才藝。(多媒體展示)才藝展示;金剛石(師)通過這段展示,可看出金剛石具有一點重要的物理性質,是什么呢?指導學生得出結論。(師)金剛石的硬度很大,那么它有什么樣的用途呢?總結:金剛石的硬度很大,可以做玻璃刀、鉆頭等。(多媒體展示)石墨才藝展示(師)石墨具有哪些物理性質?總結:質軟、有導電性、滑膩感、熔點高(師)追問:石墨具有哪些用途呢?總結:質軟-鉛筆芯,導電性—電極、電刷;滑膩感—潤滑劑;熔點高—石墨坩堝 根據材料展示總結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讓學生初步感受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的聯系(引入)小時候常聽家長說:不要把鉛筆含在嘴里,會鉛中毒的?那么,鉛筆里真的含有鉛嗎?(師)介紹鉛筆的信息。(演示實驗)石墨的導電性實驗用事實說明石墨具有導電性(知識拓展)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物質都是由石墨組成的,大家想知道它們是誰嗎?(多媒體展示)無定形碳:木炭、炭黑、活性炭、焦炭 根據材料展示總結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并對石墨家族的其他成員的結構和性質進行了解 通過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介紹,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聯系之緊密(師)提出問題:“碳”和“炭”有什么區別?解決問題:碳是一種元素,在描述物質組成時用,而炭是一種物質。(師)這些物質都是大量的石墨微小晶體和少量的雜質構成的,雖然都是混合物,但是他們的主要成分都是石墨。(多媒體展示)引導學生觀察石墨的結構。(師)石墨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而活性炭就是將水蒸氣通過木炭而制成的,所以,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還要強。 由于他們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以常用它們來做吸附劑。如:在水的凈化中的應用。 思考,理解 針對學生在書寫物質名稱時,常常“碳”“炭”不分的問題進行講解說明,讓學生明白物質與元素的區別(演示實驗)取少量水,加入一滴紅墨水,再加入少量活性炭,振蕩,觀察現象。結論:由于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所以具有吸附性。 思考,理解 鍛煉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能力(多媒體展示)有請第三位選手展示(師)C60雖然目前應用還不是很廣泛,但其實它是碳家族的新寵,因為它具有很多的應用前景。(多媒體展示)C60潛在的應用前景 了解C60 通過材料介紹,引導學生以發展的眼光看待與碳單質相關的知識(師)經過兩輪的比拼,我們對三位選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結合兩輪的信息,我們發現,它們的性質和用途之間似乎存在著某種聯系。(小練習)請以這幾種物質的性質和用途為素材,用“因為…所以…”造句。例如:因為金剛石很硬,所以能做玻璃刀 指導學生練習,并總結 積極回憶所學知識并回答 應用語文的關聯詞讓學生理解掌握因為物質具有什么樣的性質,所以才有什么樣的用途(展示課件)請注意,硬、軟、導電、滑膩感這些都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而做鉛筆芯、電極、電刷等都屬于他們的用途,由此可見,物質的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是?總結: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反之,物質的用途可以反映物質的性質。板書:結構(決定)性質 理解性質和用途的關系 引導學生提高通過分析得出結論的能力(師)我們今天學習了很多關于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也得出了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那么我們抽出幾點來分析一下,看看會有什么新的發現。(展示)石墨和金剛石的部分性質提問:它們的物理性質一樣嗎?它們的物理性質存在很大的差異,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為什么物理性質有如此大的差異呢?讓我們來看看它們的結構。(展示)金剛石、石墨、C60的結構金剛石:網狀結構石墨:層狀結構C60:C60分子是由60個碳原子構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結構穩定。 仔細觀察三種物質的結構模型,根據老師講解,分析并理解物質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通過具體的物質模型,讓學生體會三種物質的結構不同,繼而明白結構的不同導致了它們性質上的差異性,形成結構決定性質的概念。總結:由于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不同(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板書) 理解 形成完整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關系的知識體系(師)通過今天的比賽,相信在同學們心中都有了自己最喜歡的碳家族的成員。比賽雖已結束,但是我們不能忘記它們在比賽中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東西。(多媒體展示)同一種元素能組成不同的單質2.3.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 回憶,總結,體會。 增強學生多角度觀察事物,善于發現事物優點的情感價值觀。(師)比賽已經結束,不知大家對我們今天的三位選手了解如何,下面讓我來考考大家。練習(附:課堂教學學案) 練習 讓學生學以致用,知道只要認真學了,就能用得上。八、板書設計Science杯我最喜歡的單質大賽——碳家族決賽金剛石 石墨 C60 金剛石碳元素(C) 組成 石墨 C60同種元素 組成 不同種單質九.教學反思用途性質結構決定決定反映用途性質結構決定決定反映用途性質結構決定決定反映PAGE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