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年級 七 學科 生物 教師 任教班級 1、2、3班課題 8.1生物體的基本結構(2) 主備人課型 新授 課時 第1 授課時間教學設計 二次備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闡明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2)區別動物、植物細胞在結構個的異同;(3)了解細胞核要生命活動中的生要作用。2.能力目標:(1)初步學會制作臨時玻片標本; (2)能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嘗試繪制細胞結構圖。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合作精神 教具: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消毒牙簽,燒杯,吸管,0.9%生理鹽水,稀碘液(或龍膽紫), 吸水紙重點難點 識別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基本結構,說出這些結構主要功能。進一步嘗試制作臨時玻片標本。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探究過程: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結構 (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2 人一組)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1) (2) 2.用消毒牙簽的一端,在漱凈的口腔側壁上輕輕地刮幾下。3.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中涂抹幾下。 (3) (4)4.用鑷子夾起潔凈的蓋玻片,將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滴,然后,輕輕地蓋在水滴上。5.在蓋玻片的一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用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二)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先想一想怎樣使用低倍顯微鏡?再將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用低倍鏡觀察,在視野中所看到的邊緣整齊的扁平細胞,就是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重點觀察一個口腔上皮細胞,辨認它的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三)繪圖依照所觀察到的細胞,畫一個口腔上皮細胞圖,并且注出各部分的名稱。二、鞏固提升一、比較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 人和動物細胞都沒有細胞壁,細胞質中也沒有葉綠體和中央大液泡,細胞質中的線粒體也與呼吸作用有關。二、分析細胞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書中的相關內容。問題:(1)對細胞進行染色時,著色最深的是細胞的什么結構?為什么?(2)染色體、遺傳物質(DNA)觀察克隆羊“多利”產生過程細胞核是遺傳信息的中心,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三、課堂小結 討論理解得出:細胞是植物體、動物體和人體生命活動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四、課堂檢測:見投影五、作業:完成實驗報告附:板書設計 8.1生物體的基本結構(2)一、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二、細胞的基本結構1、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動物細胞的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2、把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結構填入下面表格。結構名稱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注:有的結構打+)三、細胞核在生命活動中的作用:和遺傳有密切關系。 討論教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