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氣的成分(一)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知識與技能: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2.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情感與態度:培養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練習觀察、記錄、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教學資源1、課標、教師用書2、化學儀器 集氣瓶、導管、燃燒匙、燒杯、紅磷教學整體設計1.重點:解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本節課的重點。2.難點: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養成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3.教學整體設計:本課題主要采用問題探究來設計教學,始終貫穿“設置主題──分析思考──實驗探究──總結交流”的教學流程,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精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達到實驗教學的真正目的。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討論,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教 學 過 程導入新課(約2分鐘)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1.擺放好課本、練習本、學習用具; 2.提問:想想為什么風會動?植物為什么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會長得更快? 3.回答p28頁你知道嗎? 檢查:教師指名學生回答。(有針對性)可見空氣無時不刻不在我們的身邊,對于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那它們究竟是一種什么物質呢?以下我們就來開始我們今天的學習,看看它究竟是何物。 通過比賽回答的形式引入課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 讀 探 究(約20分鐘) 學生閱讀課本30頁圖2-4 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先看看他所用的裝置圖,課本30頁圖2-4 了解拉瓦錫研究空氣的實驗所表現的科學態度,認識拉瓦錫的結論中的不足。觀看空氣成分示意圖 P29 頁圖2-2 由拉瓦錫得出的結論是:空氣中含有氧氣和氮氣,其中氧氣占1/5;后來陸續發現稀有氣體等其他成分。齊聲叫好,期待實驗細心觀看,跟著老師的操作思考讓學生初識儀器,有利于以后做實驗,增強學生的意識 那你們想不想來親眼看一下上面的結論是否正確?教師介紹實驗儀器,操作實驗并提醒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的變化 演示實驗2-1提問:實驗現象有什么變化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學生分組討論,并報告討論結果。并填寫教材28頁實驗2-1.討論出實驗的結論。引導學生對實驗中的問題進行交流。空氣中各種成分的體積分數是多少。空氣的組成是怎么樣發現的?空氣的各組成的比例是否固定不變?氮氣和和稀有氣體有什么特性和用途? 實驗探索:指導學生完成實驗2-1,觀察現象并思考: 1.向集氣瓶內裝入少量水,并作上記號d。并將廣口瓶從b-d處分為五等分,做好記號。 2.向燃燒匙中加入稍過量的紅磷,關閉c處的止水夾后,點燃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緊。 3.提示學生觀察紅磷燃燒現象。 4.冷卻后,打開止水夾,再由學生觀察現象。 5.進入廣口瓶中的水的體積相當于原廣口瓶內空氣中哪種氣體的體積 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在進行的探究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實驗解決問題; 2合作交流(約10分鐘) 引導學生觀察課本32頁圖2-7,形象的體會空氣是混合物。總結出混合物 純凈物概念 展示閱讀提綱,閱讀課本29頁有關教材內容,討論后教師做適當歸納。空氣含有多種物質,如氮氣、氧氣、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換句話說,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混合物。引入混合物、純凈物的概念。 混合物和純凈物有何異同?(啟發:從組成是否固定,各組成能否保持其單獨存在的化學性質,由多少種純物質組成,能否用物理方法把各組分離開等方面考慮。) 初步學會用觀察、實驗的方法獲取信息,并從實驗信息中得出科學的結論。鞏固訓練(約5分鐘) 提問回答(在學生描述提出的問題時,及時對不規范的語言加以更正) 檢查站P30,練習冊P7 9題 使學生初步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拓展升華(約3分鐘) 學生代表回答,記錄思考問題,課后討論,下節課提問回答。 引導小結,這節課學到了什么,提出課后思考問題,如果這個實驗最終測得氧氣的含量不足1∕5,有哪些原因?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作業布置 課本39頁 習題2.1 3、4 5板書設計 認識空氣(一)空氣有哪些成分氮氣和稀有氣體有用嗎?純凈物和混合物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