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金剛石、石墨和C60(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1)初步認識金剛石、石墨、C60等碳單質的微觀構成、性質和用途,初步認識物質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關系。(2)了解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知道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3)能完成一些簡單的驗證金剛石、石墨物理性質的實驗。2. 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活性炭吸附實驗、對比分析石墨、石墨烯、碳納米管的微觀結構的活動,學習用比較、歸納的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2)通過小組實驗、討論,在合作、交流、討論過程中學習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驗證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增強探究欲望,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2)通過了解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科技前沿知識和分析相關碳單質的微觀結構,體驗人類在研究物質結構的同時,還能改變物質、創造新物質,感受并贊賞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教學重點金剛石、石墨和C60的微觀結構、性質和用途,及其相互間的關系。教學難點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教學器材玻璃刀、鉛筆芯、玻璃、小燒杯、裝有活性炭的玻璃管、可樂、干電池、燈泡、導線、電路板等。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播放視頻:生銹的鎖用鉛筆芯可以打開 學生認真觀看 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布置任務】自學課本P106-1071、金剛石 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2、金剛石 石墨物理性質差異的原因【組織交流】 自學課本完成學案學生自查、互查小組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作出評價。 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合作學習通過交流、評價,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圖片展示】金剛石、石墨的用途 認真觀看【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活動---1 體驗金剛石的硬度: 用小刀和玻璃刀分別刻劃玻璃 探究活動---2 驗證石墨的導電性 【組織交流】各小組在實驗中觀察到什么現象,得到了什么結論?【常識介紹】生活中的誤區:鉛筆芯中不含鉛【圖片展示】金剛石、石墨的微觀結構圖 【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活動--- 3 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布置任務】自學課本P107-1081、活性炭和木炭的吸附性及其原因2、C60的結構及用途【圖片展示】顯微鏡下的活性碳結構。【圖片展示】活性炭的用途【圖片展示】介紹碳納米管、石墨烯、C70、C240 C540 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開展實驗,認真觀察、記錄,積極思考。學生傾聽帶著問題觀看,學生認識金剛石、石墨的結構,從結構中找到其與性質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作開展實驗自學課本完成學案學生自查、互查認真觀看認真觀看 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加深印象,并且明白性質與用途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圖片幫助學生認識金剛石、石墨中碳原子的不同的排列方式。幫助學生建立結構、性質間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讓學生親自實驗,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合作學習強化對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這一結論的認識。了解前沿科技,激發興趣。【課堂小結】學完本課后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思考、交流收獲。 學生自主反思,提高元認知能力。【課堂反饋】 學生積極思考,回答問題。 檢驗、鞏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板書設計】 課題1 金剛石、石墨和C601、金剛石、石墨、C60、活性炭等物質的性質和用途。2、不同的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3、物質的結構決定了性質,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