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索生命的方法》教學設計1 設計依據與思路本設計是江蘇版七上第二章《探索生命》第二節《探索生命的方法》的內容,一個課時。課標分析:本章內容與一般的概念知識不同,課標建議,讓學生理解重要概念科學探究的方法,教師應積極提供機會和情境,讓學生應積極參與、動手、動腦,親身經歷觀察、實驗、探究等過程,在實踐中參與探究的完整過程,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材地位:本節介紹了重要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讓學生親身參與和經歷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而使學生初步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為以后的探究活動提供系統的探究思路。學情分析:初一的學生好奇心強,探究興趣濃厚,但實踐經驗和生活經驗不足,缺乏對事物本質的細致探究,需要教師積極創設豐富的探究情境,最大可能地提供探究的空間和機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充分享受探究的樂趣,為今后的自主學習提供最大可能性。設計思路:創設豐富的探究情境,層層深入,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1.鼓勵學生在“青霉素的發現”探索故事中,發現和了解科學家探索中的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獲得一定的感性認識。2.鼓勵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走向團隊“小弗萊明”的探究“生蛆”之旅,通過分析其過程,獲得一定的理性認識,初步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通過不斷的設問追問和答疑,讓學生參與其中,初步理解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唯一變量和重復實驗等具體方法以及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培養學生在探索中所必備的精神和素養。3.聯系生活,關注社會焦點。通過小組合作,體驗探究環節,在“蚯蚓對不同的兩種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中,讓學生體驗一次探究的全過程,通過探究過程中蚯蚓在自來水和洗潔精稀釋液不同刺激下的兩種反應狀態的對比,能使學生理解實驗變量的含義并初步學會設計對照實。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4.雁過留聲,適時總結。5.創設新情境進行拓展與遷移: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個性,沿著科學家的足跡,創設課外拓展新情境,探究“光對植物的生長有沒有影響”,為部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供再提升和發展的空間,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熱情。2 教學目標2.1 知識目標1.分析科學探究故事,說出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2. 從“小弗萊明”團隊的具體探究情境(生蛆)展示和學生參與中,初步理解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和控制唯一變量的具體方法和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3. 在“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中,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2.2 能力目標1.通過鼓勵學生在“青霉素的發現”探索故事中,發現和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高學生善于觀察,處理信息,分析和概況總結的能力。2.從“小弗萊明”團隊的具體探究情境(生蛆)展示中,通過不斷的設問答疑,提高學生的分析、推理、質疑、評價和理解科學探究的能力。3.在提供多種生活情境中,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4.通過小組合作,體驗探究環節,在“蚯蚓對不同的兩種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中,在培養與他人合作能力,并初步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生活的社會關注的簡單問題。5.在創設的課外拓展新情境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感悟科學探究中所必備的精神和素養。2.感受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悅,感受親自體驗的快樂,體驗生命探究的樂趣。3.養成善于觀察、思考、樂于探究的習慣,培養實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難、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培養愛好小動物的情感。4.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界生命的奧秘,創造生命科學奇跡的欲望。3 教學重難點(1)重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設置對照實驗,確定變量和重復實驗的方法。(2)難點:理解提出問題、設置對照實驗、確定變量和重復實驗的方法。在科學探究中重要性。4 課前準備4.1 探究實驗器材1.鑷子(小心挑取蚯蚓) 2.紙巾 3.標簽 4.膠頭滴管(2個)5.蚯蚓(小燒杯放4條) 6.培養皿(對照實驗) 7.空燒杯(倒廢水)8.小燒杯A (清水) 9.小燒杯B(洗潔精稀釋液)(1滴:600毫升)4.2 配制洗潔精稀釋液(1滴:600毫升)4.3 完成探究活動單的設計4.4 多媒體課件和剪切合并視頻4.5 探究背景材料5 教學策略5.1 教學主線:讓學生一路追尋科學家的探究之旅。(1).組織學生觀看青霉素的發現科學故事,產生初步的感性認識,初步發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2).鼓勵學生參與,引導學生走向團隊“小弗萊明”的探究“生蛆”之旅,通過分析其過程,獲得一定的理性認識,初步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3).小組合作,親自嘗試體驗完整的“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過程,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4)沿著科學家的探究足跡,創設課外拓展新情境,探究“光對植物的生長有沒有影響”,為部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提供再發展的空間。5.2 探究創新:為了學生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教材提供的嘗試體驗探究的課題《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表面爬得快》,讓學生觀察蚯蚓在硬紙板上和玻璃板上兩種運動狀態的對比,來理解實驗變量的含義,初步學會設計對照實驗。多年的教學實踐,效果不明顯,實驗結果不穩定,無法重復。本設計大膽創新,創設觀察“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 ,讓學生體驗一次探究的全過程,蚯蚓在自來水水和洗潔精稀釋液不同刺激下的兩種反應截然不同,效果明顯,同時聯系生活中的“洗潔精的安全問題”,詮釋了科學探究真正可以更好地解決生活問題的內涵,又培養了愛護小動物的情感。6 教學流程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視頻導入并發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1.出示青霉素圖片,引出青霉素的發現探索故事,播放視頻并組織學生觀看。2.提出要求:結合視頻思考兩個問題。3.沿著學生的思維科學引導學生回答4.總結重要概念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1.帶著問題觀看視頻。(1).你認為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經歷了哪幾個過程?(2).你覺得弗萊明有哪些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2.思考并回答問題 。 3.初步發現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4.感悟科學家的探究精神。認識到科學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帶著問題看視頻,激發學生好奇心,引發學生認真深入思考。在“青霉素的發現”探索中,發現和了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二.初步理解科學探究中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控制唯一變量和重復實驗的具體方法以及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1.為學生創設走向探究之路“小弗萊明”的實驗情境背景。2.展示實驗圖片。3.組織學生一起踏上“小弗萊明”探究“生蛆”之路。4.引導學生理解他們“作出假設”的依據。5.出示“小弗萊明”準備的實驗材料,組織學生思考它們的用途。6.運用設問和追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設計對照實驗、確定變量的方法以及在探究實驗的重要作用,同時不斷地滲透方法指導。7. 提供探究“綠豆萌發的外界條件”新情境 1.聽到“小弗萊明”就是自己八年級的學長,心情很激動。2. 認真地觀看“小弗萊明”在“探究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的實驗中,觀察到了什么意外的現象。產生期待的心情。 3.學生理解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開始”“問題的提出往往來自生活中觀察到的那些疑惑不解的現象 。4.初步認識假設是有事實依據的,假設不一定都正確。5.學生積極參與“生蛆”實驗的設計,并不斷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6.學生初步掌握和理解了“設計對照實驗、確定變量”的方法。同時也學到了在探索中所必備的精神、素養和方法。(重復實驗、貼標簽、記錄畫表格、不怕吃苦等)。7.學生在提供的新情境中,學生自主并主動地理解和掌握了對照實驗、實驗變量和重復實驗的含義。 1.巧妙引入“小弗萊明”探究之路,啟發學生:科學探究不只是科學家才能做到事情,對科學探究過程的理解變得相對簡單親切,能激發學生的繼續參與欲望。為學生逐步走向嘗試 體驗探究之路埋下伏筆。三、通過小組合作,嘗試體驗探究。,在“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中,讓學生體驗一次探究的全過程。 1.過渡環節:出示校園樹死亡情境2.引入探究課題:“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3.引導各小組作出假設4.組織學生討論、完成《探究活動單》中設計方案部分并展示方案。5.教師操作演示補充。6.組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體驗全過程。并適時介入指導。7.組織學生交流成果。8. 情感提升。組織學生觀看高濃度洗潔精稀釋液下的蚯蚓反應狀態的視頻。9.補充探索生命的其他方法。 1.學生積極思考并提出了值得探究的問題。2.學生首先理解探究目的是通過親自參與“蚯蚓對自來水和洗潔精稀釋不同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探究體驗,嘗試并感悟科學探究一般方法。3.學生根據探究任務分組進行討論,設計和制定探究方案,展示方案。4.學生掌握新的實驗操作方法。 5. 在嘗試體驗探究中,學生通過探究過程中蚯蚓在自來水和洗潔精稀釋液不同刺激下的兩種反應狀態的對比,得出結論并完成科學探究單。 并初步學會設計對照實驗,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6.各小組在全班范圍內交流,分享成果與感悟。7.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心靈有所觸動。學生自發感悟生活的啟示。 8. 了解探索生命的其他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嘗試體驗。學生親身體驗“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探究情境,培養與他人合作能力,并初步學會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解決生活的社會關注的簡單問題。感悟科學探究中所必備的精神和素養。感受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悅,感受親自體驗的快樂,體驗生命探究的樂趣。激發保護小動物的情感。四.雁過留聲 展示題目反饋鞏固。 思考并回答。 及時鞏固重要概念完善補充五.課后拓展探究 1.展示新情境。 2.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 1.理解:探究“光對植物的生長有沒有影響” 。2.思考探究方案。3.有參加的欲望和表現。 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實現科學探究能力再提升和發展。7 教學反思7.1 對生物學科課程性質的很好解讀。從這節課的整體設計看,始終圍繞著學生對重要概念“科學探究”的發現、理解、體驗和提升進行的,而且是以“一路追尋科學家的足跡”這條線索,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學生在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進而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其學習成果將成為未來公民必備的素養。7.2 開發創新探究實驗的設想(1).踐行“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對教材中探究《蚯蚓在什么樣的物體上爬得快》重新開發,創設探究“蚯蚓對不同的液體刺激有怎樣的反應”的實驗情境。(2). 蚯蚓在“清水和洗潔精稀釋液”兩種環境下反應狀態截然不同,時間短,效果明顯 。學生體驗感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的同時,探究的科學素養和自覺愛護生命的意識也得到了培養。7.3 關注課題的研究成果(1).本設計得到了省級課題《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研究成果的大力支持。(2).踐行了兩年來課題逐步形成的培養和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新理念,大膽嘗試設計了這節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新授課。(3).本節課設計的基點:為學生今后兩年的初中學習,分步驟、分專題逐步培養和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探究活動單第 小組 記錄員姓名 匯報員姓名探究課題: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一.探究目的:通過親自參與探究體驗,嘗試并感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解決生活中實際小問題的能力,樹立愛護生命的意識。二.推薦器材和實驗指導:1.鑷子(小心挑取蚯蚓) 2.紙巾 3.標簽 4.膠頭滴管(2個)5.蚯蚓(小燒杯放4條) 6.培養皿(對照實驗) 7.空燒杯(倒廢水)8.小燒杯A (清水) 9.小燒杯B(洗潔精稀釋液)(1滴:600毫升)三.探究過程:1.實驗準備:4人一組,圍繞“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這一探究問題,討論并制定探究方案。2.嘗試探究(1)提出問題: 蚯蚓對洗潔精稀釋液的刺激產生怎樣的反應?(2)作出假設 :(3)設計方案:小組討論后,嘗試填寫下面的實驗設計表格。設計項目對照實驗 蚯蚓 滴加液體 觀察時間 溫度實驗組 2條 1毫升洗潔精稀釋液 2分鐘 室溫對照組 毫升 (液體)(4)探究實驗:小組合作,進行探究,認真觀察,如實記錄現象。對照實驗觀察記錄 實驗組 對照組實驗現象(5)得出結論: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恰當地分析。實驗結論是 。(6)表達交流:全班范圍內交流,分享探究成果與實驗感悟。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