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特征》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是在前面學習了致同學們之后的第二節課,在第一節課中學生們認識了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接著學習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貼切的,同時它是后面學習調查生物及其分類的基礎,讓同學們在常見的生命現象的層面上了解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外界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他們學習生物的起點基本上是一致的,通過第一節的學習,他們對生物學知識有一些淺顯的認識,但是對生物本質的認識還不夠,所以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展。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圖片,能夠準確識別出生物與非生物。2、通過觀察圖片,聯系生活實例,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表達問題的能力。4、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學生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1) 創設情境同學們,生物學是我們初中新接觸的一門課程,從字面上來理解,生物學就是用來研究生物的一門學科,那究竟什么是生物呢?我們第一章就先來認識生物。下面大家先來看一段視頻,思考一下,機器人是不是生物呢?(看完后)通過剛才的短片,我聽到同學們有不同的答案,那究竟機器人是不是生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一章第一節生物的特征。(2) 導學達標1、出示本節課學習目標,之后通過幾幅圖片讓學生思考3個問題:(1)什么是生物?(2)生物都有什么特征?(3)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生物?請學生描繪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畫面中哪些物體是生物,哪些物體是非生物。使學生對生物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注意鼓勵中差生參與)教師肯定學生的回答,并作解釋。2、讓學生結合教材第四頁至第七頁的內容,三分鐘時間分組討論生物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并派小組代表來解決這個問題。3、通過提問,共同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1)植物和動物對營養的獲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人類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鯨產生霧狀水柱其實也是呼吸。植物其實也是能夠進行呼吸的。(3)動物和植物排出體內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4)通過小測試活動,大家體驗在對方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的反應。同樣的,河豚受到驚嚇會變成像刺猬一樣,含羞草受到碰觸時展開的葉片會合攏,這些事例說明了什么?(5)一個嬰兒從母體內產出,不停地長大,這就表明了?(6)長大后,我們發現我們兄弟姐妹幾個長的都不一樣,比如說,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這又說明什么現象呢?那相反的,我們發現我們長得都挺像的,你們看,貓的四口之家完全一樣,這體現的是?(7)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們要把病毒除外。這一過程的設計使學生對生物概念的認識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是知識的拓展和延伸。4、實例展示,小組討論:如何區分寵物狗和絨毛狗?它們到底是不是生物呢?(3) 課堂小結找學生談談本節課自己的收獲,之后教師總結: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什么是生物,以及生物的姐共同特征,并且我們能夠通過這些特征判斷它們到底是不是生物。強化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使知識得到升華。(4) 練習反饋多媒體展示練習題,學生討論作答。(5) 布置作業練習冊本節習題做完,課本預習下一節知識。教學反思: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節課中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本節課的知識點就是生物的7個基本特征,為了使學生們帶著問題一步步地探究性學習,我首先播放多媒體課件,使他們對生物的概念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之后小組討論,找組代表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其他組同學補充。接著師生之間逐個內容的分析,再通過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達到對生命本質的認識,引入特征的例子,讓學生根據已有得認識去判斷,從眾多的生物事例中歸納出生物的共同特征,獲得系統的科學知識。新課標還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愛護生物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度。每堂課我們都要控制好每個環節的時間,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學生討論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加強引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講、練、評相結合,注意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需求點和困難點。真正實現基本知識、技能和學習習慣同重,優化教學設計過程,把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