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特征》教案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學段 初中 學科 生物章節 第一單元 第一章第一節 課題名 生物的特征 課時 1教學目標 1.觀察和比較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2.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學重點 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學難點 歸納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具 PPT課件,貼紙,黑水彩筆,珊瑚時間安排 情境導入 1分鐘學習研討 14分鐘+20分鐘練習反饋 9分鐘課堂小結 1分鐘作業布置 1分鐘課后小結 本節教材位于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節,是學生有意識地、科學地觀察生物的開始。教材要求教師不是從現代生物學發展水平的角度介紹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本課的特別設計就在通過教師精心編輯出來的、有意擴大了學習背景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了解生物區別于非生物的特征,通過集思廣益,協作互補,歸納出生物的共同特征。結果學生會突破教材內容,總結出教材未能表達出的生物的其他特征,如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生物能遺傳和變異、生物能適應環境等等,超越了教材。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達到不一樣的水平。本節課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創設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指導學生通過觀看以視頻為主的背景資料,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自主獲得關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識。在這些活動中,不同的學生將能夠達到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有利于實現“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展”的要求。備注 課前教師要完成好兩段視頻的制作,即:搜集學生較熟悉物體的圖片或視頻作為素材,制作成視頻文件A,以提供學生作為進行“區別生物和非生物”學習的背景資料;搜集能表現出生物生命特征的圖片或視頻作為素材,制作成視頻文件B,以提供學生作為進行“說明生物的共同特征”學習的背景資料。選材盡量廣泛、全面,不拘泥于本節教材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和達成意圖 媒體使用課前準備 課前布置好其它預習導學題,要求學生在課前按預習導學題要求完成預習。(預習導學題附后) 學生在預習題的指導下,通過瀏覽教材和調動原有認知,在課前完成簡單知識的了解,為課堂的深入學習打好基礎,以期達到高效。 紙質情境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周圍,有許多千姿百態的物體。小的時候,我們常童話般地稱呼它們,什么“太陽公公”、“月亮婆婆”、“風小子”等,……稻草人會和蜻蜓說話、貓頭鷹能當上博士等等。現在升入初中了,需要我們開始用科學的眼光來理性認識我們周圍的這些物體了。今天是我們升入初中正式學習生物學的第一課,——《認識生物》之《生物的特征》。 學生觀看幾幅童話般的圖畫。這時的學生剛剛邁入初中,絕大多數對事物的判斷常常處于童話般的認識中。這樣的導語提出了新的認知要求,有助于消除他們錯誤的認知。 課件學習研討 學習任務一 區別生物和非生物1.設問:你認識生物嗎?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請區分以下視頻展示的物體: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播放視頻資料A。2.活動:區別視頻資料A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并將區分結果各舉四例寫在不同顏色的貼紙上,并將視頻中沒有的生物和非生物也各舉一例寫在貼紙上,準備進行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3.展示:請一組代表將他們的活動成果分生物和非生物兩欄貼在黑板上,其他組審看,并把自己組里寫的與其他組不一樣的物體的貼紙分生物和非生物兩欄也貼在黑板上。 學習任務二 說明生物的共同特征1.設疑:你是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是生物呢?生物具有哪些特征呢?有某個特征的就一定是生物嗎?我們來找找生物的共同特征具有哪些?2.播放視頻資料B,小組討論歸總資料中表現的生命特征,準備進行交流。教師巡視、參與學生討論。3.請學生代表表達小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補充,教師歸納并一一板書在黑板上,同時教師把學生貼在黑板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貼紙選擇性地留下兩種植物、兩種動物和兩種非生物物體,如:汽車、機器人,與前面的板書一起構成表格形式。4.分析:對應學生列舉的生命特征,對前面列舉的幾種生物和非生物物體,與一起進行“是”或“否”的分析判定。在判定時,學生可能會產生爭議,如“汽車是否需要營養?”、“冰雪是否會生長?”等,可以保留不同學生意見,為后面總結出“共同特征”埋下伏筆。5.將學生都判定為“是”的“特征”歸納出來,總結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注意矯正學生錯誤的認識。還要補充學生不易了解的“除病毒外,生物由細胞構成”。強調只有具備這全部特征的物體,才是生物。 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疑問,觀看視頻資料A。視頻資料A里展示了云彩、溪水、冰雪、菊花、蝴蝶、人、汽車、機器人、桌椅、黑板等學生熟悉的各種物體,伴以輕音樂,讓學生能陶醉其中,靜心觀察辨別,符合教學需求。小組活動,將在視頻資料A中區分出的生物和非生物各舉四例寫在不同顏色的貼紙上。視頻里沒有的但自己又很熟悉的生物和非生物,再各舉一例各舉四例寫在不同顏色的貼紙上。小組學習,以及貼紙題板展示,有助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分別添加一種生物和非生物,有助于學生類比發散思維,也可體現學生原有的觀察力,或者顯示出原先對這些物體錯誤的認識。展示即為組間交流,有助于互相審看,互相學習啟發,也有助于學生先自行矯正錯誤。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疑問,觀看視頻資料B。 學生將自己能在視頻資料B看出來的生命特征在小組里表達出來,成員之間會爭論、合作等,直至達成共識,得出小組學習成果。學生代表表達小組學習成果,其他組補充。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前面列舉的生物和非生物,一起進行是否具備這些“生命特征”的判定。學生將生物體都判定為“是”的“特征”歸納出來,總結出生物體應該具備的特征。形成基本觀點:具備這些特征的物體,才是生物。本環節讓學生學會集思廣益,調動思維潛力,協作互補,甚至超越教材內容,總結出教材未能表達出的生物的其他特征,如生物有一定的壽命、生物能遺傳和變異、生物能適應環境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達到不一樣的水平。 課件貼紙黑板課件黑板貼紙練習反饋 要求學生先獨立完成課堂練習題(附后),然后小組合議,最后通過課件師生交流答案。選題時有意識地選擇“珊瑚是生物嗎?”,通過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和閱讀課后習題中的文字信息,運用本課所學知識,請學生判斷。 學生按教師要求完成練習,通過師生交流反饋本節課的學習情況,及時評價和矯正。練習題的選擇主要圍繞本課的學習目標,突出本課的重點。“珊瑚是生物嗎?”一題,是通過讀題和觀看視頻,提取重要信息,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判斷珊瑚是否是生物。本題選材非常典型,對鞏固知識和調整認識差異有幫助。 紙質課件珊瑚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學完這節課后,假如有人問你:‘什么是生物?’你會怎么回答?”同學們,美麗的大自然精彩無限,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科學地觀察。也許有些生物與我們朝夕相伴,但我們對它們卻很陌生。下節課我們將要從調查身邊的生物開始,請同學們按照預習學案的指導,先到校園里認識一下各種生物吧! 課后熟悉校園布局,初步認識校園的主要生物,預習“調查的方法”。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和主動思考的習慣,為下節課的內容做好鋪墊。 課件作業布置 布置下節課的課前預習任務(見下節課的課前預習導學題)。 學生在教師布置的預習導學題的指導下,預習下節課內容,為下節課的有效學習搭建平臺。 紙質板書設計生物的特征特 征 竹 魚 細菌 機器人 汽車 巖石 冰雪需要營養會呼吸能排泄廢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會生長會死會繁殖是由細胞構成的會動注:本板書內容要根據課堂學生活動的實際生成情況進行調整課前預習導學題1.自然界的物體根據是否有生命,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和 。2.思考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生命?課堂練習題1.下列物體不屬于生物的是( )A.菊花 B.病毒 C.花生 D.雪花2.下列都屬于生命現象的組合是( )①黑母豬產出黑、白、花三種顏色小豬仔 ②蜘蛛結網捕蟲③鐵皮生出褐色銹跡 ④海浪拍打堤岸 ⑤雨后春筍節節高⑥冬日里不斷揚起的塵土 ⑦小雞破殼而出A.①②③ B.②⑤⑦ C.④⑤⑥ D.③④⑥3.下列關于生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有顯著的運動或遷移現象B.動物能呼吸,植物不能C.動物能排出體內廢物,植物也能D.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4.請將下列左右兩列相關聯的內容用線段連接在一起:5.閱讀了解課本有關珊瑚的介紹,回答珊瑚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西瓜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鯨在海面上產生霧狀水柱植物落葉烏賊遇到敵害,馬上從墨囊中噴出墨汁種子萌發成幼苗破殼而出的雛雞生物能繁殖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