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課組: 生物組 授課人: 授課日期 年月日課 題 第一章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 課時 1 課 型 新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2.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過程與方法 運用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了解生物的特征。提高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情 感 態 度與 價 值 觀 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重 點 1.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增強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難 點 合作和探究學習能力的形成;學生討論的組織。關 鍵 觀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較它們的區別。能夠舉例說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教 具 多媒體課件板書設計 第一節 生物的特征一、 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二、 生物能進行呼吸。三、 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四、 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五、 生物能生長和繁殖。六、 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七、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 教師調控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組織教學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授過程 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質疑啟思,討論問題。 討論與游戲,突破重難點。 教師展示生物和非生物的圖片(如鉛筆、小狗、汽車,豬籠草等),學生辨別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提問:區分生物和非生物的依據是什么? 出示機器人和人的圖片,請學生以機器人和人為例,分析非生物和生物的區別,討論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討論:植物和動物等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游戲:全班進行憋氣比賽。討論問題是:我們為什么只能短時間的憋氣?能否列舉一些動物如何進行呼吸?植物也要進行呼吸嗎? 學生辨別,回答是否具有生命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學生討論回答總結: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并找出動植物營養方式的不同。 總結:生物能進行呼吸,絕大多數生物需要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圖片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討論、交流、表達能力。 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也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分鐘15分鐘教學流程 教學內容 教師調控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新授過程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給養魚缸的魚經常換水?2.我們每個人自己排出廢物的方式有哪幾種?植物也會產生廢物,那么植物如何排出廢物?(4)縮手游戲:人們碰到熱水,火等物體會縮手,那么動植物呢?展示生物生長和繁殖畫面,引導學生舉例說出生物繁殖的方式。出示“狗的一家”的圖片,引導學生說出生物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展示細胞的圖片,提問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嗎? 思考、討論問題,做出回答。總結出: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 討論植物等其他生物對刺激是否會做出反應。總結:生物都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思考,總結: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看圖,聯系舊知。 總結: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基本練習 課后練習1,及導航中的選擇題鞏固應用 完成課后練習題2,對生物具有的七大共同特征加以鞏固。延伸拓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如果你對課本中提出“生物的特征”有什么不同意見而需要補充建議的話,課后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做出補充。本課小結 利用板書展示生物的七個基本特征,強化本節的重點和難點,使知識得到升華。作業 導航相關知識課后反思 本節既是本學期的前言,也是整個初中階段生物學的開頭部分。其吸引程度直接關系到日后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所以,提起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也是本節的第一個重點目標。在教學中,我遵循的思想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因此,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的時間是留給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之后再逐步引導學生總結出生物的七大共同特征。但是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時,時間有時把握不好,在日后的教學中會慢慢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