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學習目標】1、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2、列舉不同的生態系統。3、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4、舉例說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5、闡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的。【學習重、難點】重點:生態系統的組成及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難點:生態系統各成分之間的關系。【學習過程】一、情景引入:我們見過的水庫、樹林、農田中既有生物也有非生物,在生物學上稱作什么?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學習任務一: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1、自學教材P19,結合教材中的插圖,認真分析P20的“資料分析”。(1)什么是生態系統?(2)樹、昆蟲、啄木鳥間的關系是怎樣的?(3)樹樁會最終消失嗎?蘋果為什么會腐爛?(4)在生態系統中,植物、動物、真菌細菌各是什么角色?(5)分析圖I—16理解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關系。2、小組討論,交流“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3、歸納出生態系統的組成。4、拓展反思(1)一片森林中所有的生物能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嗎?(2)你父母每天上班勞動,創造勞動價值,他們是生產者嗎?(3)生態系統多種多樣,但組成上有共同的地方嗎?學習任務二:描述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和食物網。1、認真閱讀教材P21-23,知道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理解物質和能量沿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2、自學教材P22觀察與思考,將插圖中的生物用箭頭連接起來,表示不同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然后思考教材中的討論題。3、小組討論,交流“觀察與思考”中的討論題。4、自主學習P23資料分析,思考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5、小組討論、交流“資料分析”中的討論題。6、拓展反思:我們人類自己在食物網中處于什么位置?學習任務三:理解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1、自學教材P23—24的內容,理解生態系統是相對穩定的,并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2、閱讀教材P24技能訓練,結合插圖,嘗試提出問題。3、小組討論,交流提出的問題。4、拓展反思:什么樣的生態系統容易破壞,什么樣的生態系統不容易破壞,為什么?三、嘗試應用有些人愛吃蛙肉,為此便有人大量捕捉野生青蛙,這種做法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四、診斷評價1.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 ) A .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魚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 一個池塘2、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蟲大量繁殖,水稻減產,生態系統失調,原因是破壞了生態系統的( ) A.生產者 B.分解者 C.消費者 D.食物鏈3、下列食物鏈中,正確的是( ) A.草→兔子→狐貍→狼 B.植物遺體→真菌→動物 C.貓頭鷹→老虎→種子 D.青蛙→蛇→鼠→貓頭鷹4、生物圈具有自我維持相對穩定的能力這種能力是( ) A.無限的 B.不受影響 C.有限的 D.永不改動5、右圖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草、鼠、蛇、鷹四種生物體內有毒物質含量的相對數量關系,其中丙最可能代表A、草 B、鷹 C、蛇 D鼠6、在一個草原生態系統中,狼、草類和兔子的數量關系如右圖所示,請據圖回答:(1)A代表的生物是 ;B代表的生物是 ;C代表的生物是 。(2)如天氣持續干旱,草類減少,兔子的數量 ,狼的數量 ;干旱結束,雨量充沛,草類增多,此時兔子數量 ,狼的數量 ,在一般情況下,三種生物的數量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3)由于大量捕殺狼,導致狼在草原中滅絕,此時草原中的兔將會 ( )A、增多 B、減少 C、維持不變 D、先增多,后減少7、右圖是人工構建的“桑基魚塘”生態系統,根據圖和提供的材料,回答問題:(1)該生態系統中,蠶與桑是______關系。(2)在利用蠶沙、人畜糞便、秸桿、雜草、樹葉等物質生產沼氣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是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3)魚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源于 ____________。(4)該生態系統中,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提高了_________率。(5)DDT是一種很難分解的有毒物質,如果DDT進入該生態系統,體內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應是________。五、系統總結、構建知識網絡定義:在一定 內,生物與 所形成的統一 的。如: 、 、 等等。生產者:主要是指 ,能通過 制造有機物,不僅養活了 ,還為 的生存提供食物。消費者:主要是指 ,不 能自組成 己制造 ,而是 或 地以 為食物。分解者:主要指 、 ,把 分解成簡單的物質,歸還土壤。非生物部分 如: 、 、 等。食物鏈: 和 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指 與 的關系。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 食物鏈,他們彼此 ,形成 ,生態系統中的 和 就是沿著 和 流動的。生態系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