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說出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和觀察等探究活動,提高實驗能力。3、情感目標:加強保護蚯蚓等動物的情感,強化“生物與其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二、教學重點: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主要特征。三、教學難點:探究蚯蚓的運動四、教學準備:1、有關實驗準備:有關實驗工具、用品。2、多媒體課件:有關蚯蚓的視頻材料五、教學過程: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診斷性評價引入:猜猜我是誰? 調查,生活中見到過蚯蚓的同學請舉手 參與猜謎和調查,產生興趣。 能否產生探究欲望。了解蚯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 引導學生討論,引出關鍵問題:蚯蚓是如何適應土壤穴居生活的? 得出結論:生活在潮濕、疏松、有機物豐富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機物為食。通常在洞穴中生活,夜間爬出地面覓食。 1、能否認真討論 2、能否得出正確結論。觀察蚯蚓的外形 分析其適于土壤生活的特征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和步驟 1、身體形狀? 2、身體構成?所有體節的大小、顏色、光滑程度有區別嗎? 3、如何區分前后端? 4、感受體表 揭秘蚯蚓的運動結構。 小組合作完成觀察活動,得出結論: 1、蚯蚓的身體長圓柱狀,可減少鉆土時的阻力。 2、蚯蚓身體由許多環狀體節構成。有幾節較粗大、顏色較淺且光滑。叫環帶。 3、近環帶的一端為前端,反之為后端; 能否按照觀察提示,開展合作觀察,記錄觀察結果。學生的綜合分析和總結能力探究蚯蚓對濕度的反應 展示實驗方案; 播放蚯蚓應激性視頻;揭秘蚯蚓的呼吸方式和神經系統。 學生實施實驗,教師巡視指導,記錄現象。得出結論:潮濕環境易于保持蚯蚓體表濕潤,便于蚯蚓進行呼吸。 是否參與探究并得出結論:蚯蚓對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應靈敏、準確。探究蚯蚓在不同物體表面的運動 實驗的設計思路:把蚯蚓放在一塊硬紙板上,觀察它的運動情況。再把它放在玻璃板上,觀察它的運動情況。 組織討論:如何排除無關變量的干擾。 1、實施研究。 2、得出結論:靠肌肉舒、縮和剛毛協助運動。 1、能否參與研究 2、能否得出結論總結、拓展 1、指導學生總結:蚯蚓有哪些與土壤生活相適應的特征? 2、對實驗材料的處理 3、環節動物的特征 4、蚯蚓與人類的關系 圍繞有關問題進行總結和討論。 《蚯蚓頌》升化情感。我們應該怎么處理這些小動物?放歸大自然! 能否獲取相關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