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章 生物的進化第二節(jié)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教學目標的確定】課程標準與本節(jié)對應的“內(nèi)容要求”是:“闡明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探討生物進化觀點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根據(jù)上述要求和建議,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理解生物的適應性。2.評述拉馬克進化學說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3.評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貢獻和局限性。【教學重難點】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2.生物進化觀點對人們思想觀念的影響。教學難點理解生物的適應性。【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展示枯葉蝶和翅色艷麗的蝴蝶的圖片,枯葉蝶在停息時,它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是枯葉蝶對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教師:枯葉蝶的翅很像一片枯葉,這有什么適應意義?(這是擬態(tài)現(xiàn)象,使枯葉蝶不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拓展講解擬態(tài)的相關知識。教師:從進化的角度,怎樣解釋這種適應的形成?(枯葉蝶的祖先種群中出現(xiàn)翅似枯葉的變異個體后,由于這種變異是可遺傳的有利變異這種變異的個體生存和留下后代的機會多,久而久之,使這類蝴蝶具有翅似枯葉的適應性特征。)教師:同一環(huán)境中不乏翅色鮮艷的蝴蝶,這與你剛才作的解釋有矛盾嗎?如果有,又怎樣解釋?(這與對枯葉蝶適應性的解釋看似矛盾。其實,翅色鮮艷的蝴蝶可能具有其他防御敵害的適應性特征,如翅上有類似猛禽眼睛的眼斑等。)2.新課講授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教師:講解適應的概念。并講解適應的實例。教師:上網(wǎng)查查枯葉蝶的天敵有哪些。枯葉蝶能完全免于天敵的捕食嗎?(枯葉蝶的天敵有捕食性鳥類、步甲、土蜂、胡蜂、獵蝽、青蛙、蟾蜍等。枯葉蝶不能完全免于天敵的捕食。)教師:雷鳥在冬季來臨前將羽毛換成白色的,這有利于在白雪皚皚的環(huán)境中保護自己。這種適應現(xiàn)象有沒有局限性?(有局限性。例如,如果降雪延遲,已經(jīng)換成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鳥反而容易被天敵發(fā)現(xiàn)。)教師:在進行以上分析的基礎上,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適應相對性的原因。(適應性特征來自遺傳,即來源于可遺傳的有利變異的逐代積累,是對之前的環(huán)境適應的結(jié)果。由于環(huán)境總是處于不斷變化中的,遺傳的穩(wěn)定性與環(huán)境不斷變化之間的矛盾是適應相對性的根本原因。)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教師:那么各種生物的適應性是怎么形成的?教師:物種不變論認為,各種生物自古就是如此的。你們感覺這個觀點正確嗎?教師:接下來,拉馬克提出當今所有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進化來的,各種生物的適應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來就如此的,而是在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他認為適應的形成都是由于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徹底否定了物種不變論。教師:拉馬克認為,器官用的越多越發(fā)達,比如食蟻獸細長的舌頭的形成是因為長期舔食螞蟻。器官緋聞不用,就會形成形態(tài)上的退化,比如鼴鼠長期生活在地下,視覺派不上用場,眼睛就萎縮退化。而這些因為用進廢退而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給后代的。教師:拉馬克的進化學說雖然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但是未被人們普遍接受。教師:接下來,達爾文提出的自然選擇學說對生物的進化和適應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釋。教師:通過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解釋模型講解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教師:長頸鹿主要以樹葉為食,而在漫長的干旱季節(jié),食物的缺乏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設想在某個歷史時期,長頸鹿的祖先群體中出現(xiàn)了頸長的個體,這一變異是可以遺傳的。這樣的個體在生存和繁殖上具有什么優(yōu)勢?(這樣的個體更容易得到食物而生存下來,產(chǎn)生后代的概率更大。)教師:經(jīng)過若干代的繁殖,長頸鹿祖先群體中頸長的個體所占的比例將會怎樣變化?(長頸個體所占的比例會變大。)教師:枯葉蝶在停息時形似枯葉這一適應性特征的形成,能否同樣用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能。這樣的個體產(chǎn)生后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因而生存下來產(chǎn)生后代,而這種變異是可遺傳的,后代也具有這一性狀。)教師:在進行以上分析的基礎上,請你用自己的話概括適應是如何形成的。(適應是有利變異在長期自然選擇中逐漸積累的結(jié)果。)教師:講解群體中出現(xiàn)可遺傳的有利變異和環(huán)境的定向選擇是適應形成的必要條件。講解達爾文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的意義。教師: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和神創(chuàng)論的主要沖突是什么?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之后,為什么遭到許多人的攻擊、謾罵和譏諷?(在西方國家,當時“神創(chuàng)論”和“物種不變論”占統(tǒng)治地位,人們普遍認為所有的物種都是神創(chuàng)造的,自古以來既沒有物種的絕滅,也沒有新物種的產(chǎn)生。達爾文認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進化來的,生物界通過自然選擇不斷進化,這觀點否定了“神創(chuàng)論”,不能為當時的宗教觀念所容,因此,遭到許多人的攻擊、漫罵和譏諷。)教師:19世紀末,嚴復、梁啟超等以自然選擇學說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作為喚起同胞救國圖強的警鐘。這一做法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激勵國人奮發(fā)圖強,使中華民族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師:馬克思讀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后,在寫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說:“雖然這本書用英文寫得很粗略,但是它為我們的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馬克思所說的“我們的觀點”是指什么觀點?(馬克思在這封信中所說的“我們的觀點”是指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對于人們正確認識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有什么啟示?(人類與其他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員,而不是凌駕于其他物種之上的“主宰”。)教師:總結(jié):(1)對人們破除迷信、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具有重要作用。(2)為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礎。(3)對人類正確認識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有重要意義。(4)1898年,嚴復等為了激勵國人奮發(fā)圖強,把達爾文學說引入我國,使中華民族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使人們正確認識人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人類與其他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人類是大自然的一員,而不是凌駕于其他物種之上的“主宰”。【板書設計】6.2 自然選擇與適應的形成一、適應的普遍性和相對性二、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jié)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