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 生物 導學案備課時間:2020年9月11日 年級:七年級 設計教師: 審核教師:課 題 第一章 第二節 生物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課 型 新授課學習目標 1.舉例說明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形態、生理和分布的影響2.探究環境因素對生物生長的影響3.舉例說明生物能影響和改變環境,探究生物對環境的影響。重 點 生物因素與非生物因素,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活動“探究溫度和濕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3.活動“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難 點 1. 活動“探究溫度和濕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2. 活動“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導 學 流 程一、創境啟思大屏幕展示大雁南飛,蛇冬眠,影響小麥生長的圖片,讓學生討論,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分別是受哪些因素影響的?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 補充修改二、自探靜思閱讀課本14-20頁,完成導學案1-5的問題。演示實驗:觀察一滴水的生命。你是如何區別水滴中的生物與分生物的?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舉例說一說。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動物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反應,植物也可以么?生物體由小長大的過程叫什么?生物體產生新個體的過程是什么?請舉例說明。三、合作辨思一、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探究溫度和濕度對霉菌生長的影響”。討論1.實驗開始時面包片為什么要在空氣中暴露30min? 2.濕度對霉菌的生長有什么影響? 3. 溫度對霉菌的生長有什么影響?二、小組合作探究活動“測量不同植被環境的空氣溫度和濕度”討論1.為什么實測不同地點的溫度和濕度時干濕計放置的位置不同? 2.為什么每個實測地點要記錄3個數據的平均值?訓練反思課后訓練習題。見導學案鞏固訓練習題。植物的根能向著水肥比較多的方向生長,這說明植物() 能生長和繁殖 C. 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生活需要營養 D.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下列哪項不是生命現象() 蜘蛛結網捕蟲 C. 小雞破殼而出 海浪拍打堤案 D. 蜥蜴遇敵斷尾太陽花日出才開放與下列哪個現象相同() 植物的光合作用 C.人出汗和排尿 人手被針刺后縮手 D.母雞下蛋五、回歸拓思出示土地沙漠化的圖片,嘗試分析其原因。提出問題:你能否利用所學知識嘗試解釋原因并提出改善這一狀況的方法?介紹我國目前沙漠合理治理情況提問:沙漠治理的意義是什么 六、板書設計一.生態因素1.非生物因素:(光、水、溫度、空氣、土壤等)2.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七、學案反思 本節課與生活接近,通過創設情境,引導討論,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通過一步步引導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通過課下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較好的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