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教學設計一、 教材分析 《鳥》選自蘇科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第十二章第一節,教材首先選擇了不同環境下的鳥類圖片,將學生帶進了鳥的王國,為學生總體認識鳥類建立了良好的基礎。接著教材以家鴿為例,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入手,讓學生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在多方面比較的基礎上總結、提煉出“鳥類的主要特征”是本節的重點。探究活動則是本節最重要且有效的學習方式。在保護鳥類的多樣性中,讓學生理解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二、 學情分析學生雖然對鳥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但邏輯思維不夠縝密,提出問題、觀察現象、分析綜合容易膚淺單一,不能觸及實質。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好組織引導工作,巧妙地拋磚引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探究。鳥類與人類的關系,學生雖有接觸,恐難深入。愛鳥護鳥的思想可能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層面。所以可通過具體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愛鳥護鳥情感。三、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概述鳥的主要特征。2.說出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概念。3.簡述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二)能力目標通過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的活動,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關注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關注鳥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形成愛鳥護鳥的意識。四、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一)教學重點:1.鳥的主要特征。2.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教學難點: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五、教學設計思路本節教學設計緊密圍繞教材,通過播放多媒體視頻“蝸牛和黃鸝鳥”引入新課。之后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經驗做出假設,主要用觀察法、資料分析法進行探究。通過比較,歸納總結鳥的特征。最后師生共同探討鳥與人類的關系,達成愛鳥護鳥的共識。六、教學準備視頻、PPT 、家鴿骨骼標本,活家鴿,紙飛機、雞骨、蛙骨、羽毛七、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新課導入 播放視頻:“多姿多彩的鳥類”在悠揚的歌聲中和充滿生機的畫面中提出問題:鳥為什么善于飛行? 學生欣賞并思考鳥為什么善于飛行,說出自己所了解的有關鳥類知識。 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相關知識,促使學生思考相關內容。新課教學活動一、 探究飛行的秘密 探究: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緦W生活動】活動材料:一張A4紙折成的尖頭紙飛機, 一張A4紙折成的禿頭紙飛機,三張A4張折成的尖頭紙飛機。(飛機的折法相同)試飛體驗:1. 相同力量扔一張紙的尖頭飛機和三張紙的尖頭飛機,2. 相同力量扔一張紙的尖頭飛機和一張紙的禿頭飛機,3. 用不同的力量扔同一個紙飛機。比一比哪種飛機扔得遠?質疑:物體要在空中飛行,必須解決哪些問題? 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并得出飛行需要適宜的外部形態、內部動力和較輕的體重。 利用演示實驗將問題引導到飛行的要素:減小阻力,具有動力,較輕的體重。活動二、探究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 一、觀察鳥的外部形態:指導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標本,觀察鳥的外形,量出翼和體寬,分析體型與飛行的關系,翼對飛行的意義,羽毛的作用,完成討論并分享鳥的外部形態與飛行的關系。 得出結論:1.流線型的體型可以減少飛行時的空氣阻力。2.前肢變為翼,翼附著羽毛,寬闊呈扇形,扇動空氣可獲得飛行動力。3.體表被覆羽毛 培養學生結合現有知識觀察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二、觀察家鴿適應飛行的內部結構【運動篇】提出問題:如按照上述分析為人類打造相應的流線型外衣并安裝羽翼,人是否能飛?提出問題:鳥類是如何保障飛行時的巨大動力供應的?呈現資料:鳥的胸肌占體重的1/5,人的胸肌占體重1/120。展示胸肌和胸骨之間的關系。學生活動:1.取家鴿的解剖浸制標本,觀察胸肌的特點,討論其與家鴿飛行生活的關系。2. 掂一掂家鴿的骨骼標本的重量,對比觀察家鴿和家兔的頭骨厚度、胸骨長度和寬度、長骨是否中空、尾骨是否愈合,在學案圖中填寫家鴿這四種骨骼的特點。【消化篇】回憶已有知識思考能量從哪里來?食物中的能量需要哪些系統配合才能釋放出來?呈現資料:消化系統:體重為1500克的雀鷹,能在一晝夜吃掉800-1000克肉。蜂鳥一天所吃的蜜漿,約等于它體重的2倍學生活動:1.閱讀課本P81家鴿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填寫圖中家鴿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名稱。2.觀察實物——雞消化系統的部分器官,將“器官名稱標簽紙”擺在相應的器官旁,說說它們的作用。仔細觀察肌胃的內表面是否光滑及胃壁的厚度。 呈現家鴿消化系統圖片資料:直腸短,糞便隨時排出;呈現家鴿有喙無齒的圖片。小結:鳥類食量和消化能力特點【呼吸篇】。 呈現資料:呼吸系統:出示肺與氣囊的關系模式圖和氣體交換模式圖,研究家鴿的氣囊在氣體交換中的作用。1.觀看視頻,描述家鴿呼吸過程。2.演示:雙重呼吸的模型,概述雙重呼吸的過程。小結:家鴿特有的雙重呼吸?!狙h篇】呈現資料:循環系統:出示鳥類和人的心率,心臟比重的表格。想一想鳥的這種心律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如何?【其他特征】體溫恒定:鳥是恒溫動物講述恒溫動物和變溫動物的概念,提問體溫恒定的意義??偨Y: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生活的特點連線:家鴿的特征和飛行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什么聯系?思考:鳥都能飛嗎?能飛的都是鳥嗎? 學生分析資料進一步思考與飛行相適應的特征。發達的胸肌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高高隆起的龍骨突擴大胸肌的固著面積。學生分析得出結論:骨骼輕薄、中空、堅固。支持身體、減輕體重。分析資料得出結論:鳥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強,利于獲得足夠營養,滿足能量供應。直腸短,糞便隨時排出,利于減輕體重。有喙無齒。鳥具有氣囊輔助呼吸,提高了氣體交換的效率,滿足飛行時對氧氣的需要,氣囊還可減輕身體比重。鳥的心臟占體重的比例大,心率快,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強,保障物質運輸,滿足能量供應。學生討論得出:體溫恒定增強了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擴大了動物的分布范圍。學生總結家鴿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偨Y鳥類的共同特征。 引導學生由表及里深入探究鳥與飛行相適應的特點。培養學生圖文轉換能力和資料分析能力。發展學生通過理解概念進行分析推導的能力。 總結所學知識活動三:舉例說出鳥類與人類的關系 小組交流:舉例說說鳥類與人類生活的關系觀看視頻:《珍稀鳥類——勺嘴鷸》,談談我們如何與鳥類和諧共處?每個小組寫一句保護鳥類的宣言: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學生回答:捕食林業害蟲,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具有觀賞價值傳遞書信思考回答:為了人類的鳥語花香請愛護鳥等。學生互動回答總結 促進對鳥與人類生活關系的深入了解。培養學生愛鳥護鳥的情感價值觀.總結歸納,提煉重點。八、板書設計第六節 鳥一、探究鳥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一)外部形態:體型流線型 ;體表覆羽 ,前肢特化為翼(二)強大的飛行動力胸肌發達,有龍骨突: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用肺呼吸,發達的氣囊,雙重呼吸; 心跳頻率快,運輸能力強(三)輕的體重骨骼輕薄 長骨中空.不貯糞便.沒有牙齒二、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九、教學反思本節的教學設計圍繞鳥類的主要特征這一重要概念來組織教學活動。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引導學生做出假設,通過觀察、模擬實驗等方法,由外而內,由整體到局部的探究得出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整節課的教學,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的認知沖突,環環相扣,邏輯清楚,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構建鳥的主要特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前后知識之間的關聯,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驗,與新知識建立有效的聯系。并且通過畫出心目中的鳥這一活動,強化對鳥主要特征的認識。本課在完成知識目標的同時,也培養學生觀察和探究的方法,發展了收集資料和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后收集各種各樣鳥的資料,比較不同鳥的喙、足、食性與生活環境之間的關系。確立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基本觀點。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關于鳥與人類的關系這部分的教學,通過讓學生各抒己見,寫公益廣告的方式進行情感教育。加強了生生互動的同時,也更有效的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不足之處:1、在知識之間過渡上,語言設計組織不夠精煉,過渡不是很自然。2、在進行學生探究過程中,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觀察鳥的身體結構。3、在引導學生方面,要根據課堂效果采取適宜教學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