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章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第1節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一、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1)討論交流,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2)合作交流,能說出俗名和學名的由來,闡明生物學名的組成,知道俗名和學名的差異。2.能力目標能識別生物的俗名和學名。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是很大的進步。二、教學重點:生物學名的含義。三、教學難點: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是很大的進步。四、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導入 多媒體展示圖片: 同學們,圖片上的這種生物認識嗎?(馬鈴薯)它是我們家鄉的特產。當地人習慣俗稱它為洋芋、土豆,陜北俗稱它為山藥蛋,廣東稱之為薯仔。人們在日常的交流中,由于國家不同、民族眾多,語言、方言、習慣等各不相同,生物的俗名也因此千差萬別,在交流理解上就會產生歧義,造成溝通障礙。 有什么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本節課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共同學習“生物的命名”這一內容。 二、新授 (一)生物的俗名 1. 認識生物的俗名 人們在認識生物的歷程中,對于已經知道的生物都要給予一定的名稱,這種人們習慣使用的名稱叫做俗名。 圖片展示:南瓜、牽牛花、刀豆、杜鵑鳥這些生物,同學們知道它們的俗名嗎? 南瓜:又名金瓜,當瓜熟透時一般為金黃色 牽牛花:又名喇叭花,其花形如喇叭 四季豆:又名刀豆,其外形如刀 杜鵑鳥:又叫“布谷鳥”。每到麥子黃熟,稻谷下種的季節,它就在田間地頭叫,其叫聲像“布谷——布谷——”。 2. 生物俗名的缺陷 生物的俗名能生動形象地反映生物某一方面的特點或其生活習性。但是,漸漸地,人們發現俗名也有缺陷,你知道嗎? (1)同物異名 像蟑螂這樣,又稱油蟲、偷油婆、小強等有著多個俗名的現象,我們稱之為同物異名。 同學們,你還知道哪些同物異名的例子嗎? (2)異物同名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曾有詩云:“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你知道詩中的“子規鳥”是指什么鳥嗎? 對的,子規鳥就是杜鵑鳥。 同學們,如果李白詩中這樣描寫:“蜀國曾聞杜鵑,宣城又見杜鵑”,你能明白作者描寫的是杜鵑花還是杜鵑鳥嗎? 所以,異物同名現象也會在交流中造成不便。 (3)讀音誤解 如鯨魚jing yu和金魚jin yu,人們也會因為讀音不準而造成誤解。 展示圖片: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生物俗名,雖然形象生動,但往往因為同物異名、異物同名、讀音誤解等原因,引起了生物名稱的混亂和交流研究的許多困難。 因此,創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這是生物學家在千百年前就有的愿望,并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二)生物的學名 課件展示: 自主學習:1. 生物學名的創立者。 2. 生物學名的命名法組成。 3. 生物學名的表示方法。 4.雙名法優越性。 1. 創立者——林奈 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耐確立了一種生物命名法──雙名法,一直沿用至今。林奈從小喜愛大自然,對植物特別有興趣,只要有機會,他就鉆到樹林里去觀察和采集植物。老師和同學都稱他是“小植物學家”。上大學以后,家庭的貧困給他帶來很大的壓力,但這絲毫也沒有影響他研究植物的熱情。為采集標本,他歷盡艱辛,但他從未因困難和危險而退縮。 展示圖片:林奈 視頻播放:林奈與雙名法 2. 科學名稱——雙名法 雙名法使每個物種只有一個科學名稱叫學名,從而確保了物種的名稱不相混淆。是一種科學的國際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 學名由兩部分組成,用斜體的拉丁文表示。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部分是種名,表示該種生物的主要特征和產地,全部用小寫。 展示圖片: 如玉米:Zea mays ,前一個詞為屬名,第二個詞為種名。 再比如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其中Litchi表示荔枝的屬名荔枝屬,來源于荔枝在我國的發音,chinensis為種加詞,意為中國的,最后的sonn.是該種的命名人pierre sonnerat的名字縮寫。 同學們,你知道雙名法的組成了嗎? 討論: (1)把你的姓名與課本圖14-3中的一種植物或動物的學名進行比較,姓名與學名有什么相對關系? (2)一種生物的俗名是多樣的,而學名卻是統一的。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為什么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展示圖片: 梅:Prunus mume ↓ ↓ 屬名 種名 (相當于姓)(相當于名) 生物俗名雖然形象、生動、簡潔,但往往因為同物異名、異物同名和讀音誤解等,引起生物名稱和交流研究的困難,所以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有利于世界范圍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當然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三、小結與應用 課件展示: 1. 生物的名稱有 俗名 和 學名 兩種。 2. 瑞典博物學家 林耐 創立了 雙名法 ,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屬名,第二部分是種名。 四.知識搶答: 1.正式提出科學的生物命名法——雙名法的人名是( ) A.達爾文 B.虎克 C.林奈 D.巴斯德 生物的學名是用什么文字來表示的( ) A.英文 B.中文 C.拉丁文 D.阿拉伯文 在植物園或公園里,經常可以看到各種植物的標牌。如下圖: 紅豆杉(紅豆杉科) Taxsus chinensis 栽培較廣泛,供藥用、觀賞。 試回答下列問題: (1).標牌上“紅豆杉”是植物的名稱,標牌上的外文是 文,Taxsus是此植物的 名,chinensis是 名。Taxsus chinensis表示該種植物的學名。 (2).按照雙名法命名,每一個物種只有一個科學名稱即 ,從而確保了物種名稱 。 五.談“我的收獲” 六.作業: 1.完成《 練習冊》p47~48頁習題。 2.觀察校園里或公園里的植物掛牌,認識它的學名、了解它的特性。3.嘗試調查超市商品的擺放規律。 你想知道生物是如何科學分類的嗎?我們將會在下節課中繼續學習。 創設情境 設疑導入 觀看圖片,說出圖片中生物的不同俗名。 認同生物俗名能反映其特點,體會俗名的由來。 設疑激趣,認識到有同物異名現象的存在,認同在交流上會帶來不便。 觀察圖片,知道有異物同名現象的存在。 觀察圖片,進一步知道生物俗名還會因為讀音造成誤解。認同全世界進行統一科學命名的重要性。 閱讀教材 自主學習 觀看視頻,了解林耐,感受科學家的探究精神。 說出雙名法的組成及表示方法 看圖片例子,知道雙名法的組成。 思考、討論并回答。 觀看課件,回答。 鞏固應用,以搶答形式呈現,激趣。 進一步完善三維目標 理論聯系實際,體驗學習生物的樂趣。 通過調查活動為下節學習做好鋪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