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3:質量守恒定律一、三維目標1、知識目標: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見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探究化學變化中存在的客觀規律,從微觀角度認識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3、情感目標:通過對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通過對一些化學變化的探究,培養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二、學習重點、難點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難點:運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一些現象三、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探究法四、教學過程:[復習]寫出下列化學變化的文字表達式1.紅磷在氧氣中燃燒 2.鋁箔在氧氣中燃燒 3.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4.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催化下制氧氣 5.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6.水電解[引入]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物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新的物質,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有沒有變化呢?存在著什么關系呢?這就是本節課要討論的問題。[講授新知] 現在我們根據下列幾個實驗方案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表中。實驗方案 實驗4-7 實驗4-8 實驗4-9實驗現象反應前總質量反應后總質量分析(要求)針對所選實驗方案,觀察和探究以下問題,并結合實驗條件思考和作出分析:(1)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及其它變化;(2)實驗中觀察到的質量變化情況。(3)注意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歸納)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恒定律。(講述)實際上這一規律早在1774年拉瓦錫這位科學家就研究出來了。(投影)1774年,拉瓦錫用精確的定量實驗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應中各物質質量之間的變化關系。他將45.0份質量的氧化汞加熱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質量的汞和3.5份質量的氧氣,于是他認為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總和與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相等的,而且反應前后各元素的質量也保持不變。下面同學們繼續分組做實驗:(投影)1.取一支蠟燭粘在一小塊玻璃片上,將玻璃片和蠟燭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點燃蠟燭,天平會發生什么變化 2.取一根用砂紙打磨干凈的長鎂條和一個石棉網,將它們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在石棉網上方將鎂條點燃,將鎂條燃燒后的產物與石棉網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比較反應前后的質量。(討論)(1)上面兩個實驗的結果與你實驗前的預測相同嗎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實驗結果 (分析)(討論)(2)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會出現什么實驗結果 (3)對于前面實驗,如果玻璃管上端沒有系小氣球,將會出現什么結果 (小結)任何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只是有的化學反應生成物顯不同狀態或裝置氣密性不好,造成一部分物質逸出,因而反應后留下的物質質量減輕。(提問)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為什么比細鐵絲的質量大?(討論)為什么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小結)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生成物)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鞏固練習)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恒定律可歸納為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個可能改變。根據①元素的種類;②相對原子質量;③分子種類;④分子的總和;⑤物質種類;⑥原子數目;⑦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⑧原子的種類。 按下列要求填寫選項的正確序號:(1)五個不改變:從宏觀看 和 不變,從微觀看 、 和 不變;(2)兩個一定改變:從宏觀看 一定改變,從微觀看 一定改變;(3)—個可能改變: 可能改變。[小結]質量守恒定律的涵義(鞏固練習)1化學中有多種“守恒”,請用連線的方式找出對應關系。質量守恒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與質量不變原子守恒 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元素守恒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2、練習冊[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