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下生物學科教案課題 23.1傳染病的預防(1) 主備 劉金菊 主核 使用補充課時序數 13 使用者 課型 新授 使用日期 4.12教學目標:1、認識病毒及病毒性傳染病。2、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流行的基本環節和傳播途徑。3、模擬體驗傳染病的傳播途徑,掌握預防傳染病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識。教學重難點: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教與學互動設計:1、引入新課(1)問題:你患過感冒嗎?患感冒時和你同處一個教室的同學和你的父母會受到傳染嗎?(2)播放“非典”錄像,再現恐慌場景。2、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1)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多種猜測,肯定多種答案:細菌、病毒、真菌、頭虱等。(2)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補充和校正。(3)承前啟后: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通常體積微小,需要借助顯微鏡觀察,如細菌、寄生蟲等,但大多數是病毒。3、認識病毒(1)多媒體演示SARS病毒圖片。指出:傳染性非典是SARS病毒引起的。(2)用心形、球形、不規則型、多棱角形的氣球模擬演示病毒的形態,用圖片解釋病毒的結構、營養方式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3)引導學生明確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必須依賴其他生物的活細胞才能生存。4、指導達標練習 結合生活實際引入:學生有話可說,興趣濃厚播放非典視頻,給予視覺的沖擊,和情景的再現,學生印象深刻學生自主學習,總結教師適時點播課后追記 這節課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關,特別是播放“非典”的視頻,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從而引出----傳染病;學生興趣濃厚,效果不錯;但個別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應加強清華中學八年級上冊生物學案課題:23.2傳染病的預防(1)【考點】1.傳染病致病的病原體2.傳染病的特點3.認識病毒【自主學習】1.傳染病是由致病的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 人 與 人 之間,或 人 與 動物 之間傳播的疾病。2.傳染病具有 傳染性 和 流行性 的特點。3.引起傳染病的病原體,除了 細菌 、 病毒 以外,還有 真菌 和一些 原生動物 等。【鞏固練習】一.自主選擇1.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微生物是(B )A.細菌 B.病毒C.霉菌D.寄生蟲2.細菌的細胞不含有哪一種結構(A )A.細胞壁 B.細胞膜 C.細胞質 D.細胞核3.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D )A.細菌性痢疾B.肺炎 C.腳癬 D.流感4.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發病季節是( B )A.春季、夏季 B.春季、秋季 C.夏季、冬季 D.冬季、春季5.病毒性肝炎的傳播途徑是(B )A.飛沫和空氣 B.飲水和食物 C.蚊子和跳蚤 D.土壤和水源6.下列常見傳染病中,不屬于血液傳染病的是(D )A.絲蟲病 B.乙型肝炎. C.瘧疾 D.血吸蟲病7.下列關于病毒的敘述中,錯誤的是(D )A.都是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B.都沒有細胞結構C.都不能獨立生活D.都對人體有害8.下列傳染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C )A.甲型肝炎 B.瘧疾病 C.狂犬病 D.傷寒9.2003年春我國部分省市出現了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癥(SARS)的流行,下圖是引起SARS的元兇——冠狀病毒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圖中A是 蛋白質外殼 ,B是 核酸 。主要的遺傳物質是[ B] 核酸 。(2)該病毒寄生在人體的 活細胞 里,離開人體就不能 表現生命活動 。(3)該病毒侵害人體,最有可能是下列哪類生物傳播給人類的( A )A.鳥類B.兩棲類C.細菌D.哺乳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