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燃燒與滅火》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2. 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識,培養自護自救能力(二)過程與方法:1. 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探究滅火的方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2. 能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燒現象和滅火的方法與原理。(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研究燃燒的條件、探究滅火的方法,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2. 通過認識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變化均有規律,認識規律、掌握規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發展,避開災害,造福人類。3. 通過安全知識的學習,增強安全意識,學會自我保護。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燃燒條件和滅火的原理難點:燃燒條件三、學情分析本課教學對象為珠海市體育運動學校九年級學生,他們與普通中學學生相比有很多明顯的特點。在性格上,體校初中學生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好奇心強,有濃烈的探索欲望,但他們自控力弱,不喜歡被約束。在知識上,他們的基礎薄弱,知識體系零散,對知識點難記易忘。在能力上,他們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根據實驗現象初步得出結論。而本節知識涉及的燃燒與滅火是生活中可以觀察到的事情,比較貼近生活,容易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容易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本次課的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增加對學生的吸引力,是讓學生學到并記憶更多知識的關鍵。四、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通過“總結燃燒的概念、“探究燃燒的條件”、“判斷物質是否燃燒”、“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火災的自我防護”五大環節來組織教學,將教學內容穿插在五個環節之中。1. 總結燃燒的概念。通過回顧學過的燃燒現象,引入問題“燃燒是什么?”,并請學生討論回答,最后由老師講解總結。2. 探究燃燒的條件。先進行“用酒精燈點燃小木條和玻璃棒”、“用小燒杯罩住正在燃燒的蠟燭”、“用酒精燈同時點燃小木條和木炭”三個實驗引出,思考“是不是所有的物質都能燃燒?”、“蠟燭為什么熄滅了?”、“哪個先燃燒?為什么?”三個問題,再總結燃燒需要可燃物、氧氣、達到著火點三個條件。最后由生物老師講解總結。3. 判斷物質是否燃燒。通過實驗,討論“空氣中的紅磷”、“空氣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四個條件下物質是否燃燒,驗證物質燃燒的條件,最后由老師演示實驗,并講解總結。4. 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得出“關閉煤氣灶閥門開關”、“用鍋蓋蓋住燃燒的油鍋”、“將菜倒入燃燒的油鍋”三種方法滅火的原理,最后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滅火的原理。5. 火災的自我防護觀看視頻,認識到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只有一次,不能重來。要珍愛生命,預防火災。并總結如何逃生自救。五、教學環節與活動環節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 列舉古代、近代、現代生活中對火的利用,最近神州火箭上天也是燃燒給為類帶來的好處,特別是奧運火炬點燃是體育人精神的象征。 但燃燒也可以帶來火災、爆炸等危害生命安全和財產缺失的事故。 火既是人類的朋友,也是人類的敵人,為了更好地了解和使用火,必須學習燃燒和滅火。 通過總結火給人類帶來的福與禍進行過渡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導入新課。(一)總結燃燒的概念 【觀看】觀看木炭燃燒、鎂條燃燒、白磷燃燒三張物質燃燒的圖片,思考物質燃燒時的共同特征和反應實質。 【總結填寫】燃燒是可燃物和氧氣發生和一種______、______的劇烈的_______反應。 復習鞏固前面所學知識,得出燃燒的定義,并為探究燃燒的條件做鋪墊。(二)探究燃燒的條件 探究物質燃燒所需要的三個條件。 【實驗一】探究可燃物 探究結論: 引導學生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步驟。 培養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 激發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二)探究燃燒的條件 【實驗二】探究氧氣(或空氣) 探究結論: 【實驗三】探究溫度達到著火點的影響 探究結論: 引導學生進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步驟。 培養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培養實驗操作能力,和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 激發起學生探究燃燒本質與燃燒條件的興趣。(二)探究燃燒的條件 特別強調: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隨環境發生改變。 學生通過實驗與教師互動,進一步增加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燃燒與滅火的興趣。 總結燃燒的條件,強調三個條件同時具備的要求。(三)判斷物質是否燃燒 根據活動二學過的燃燒的三個條件,判斷燃燒是否發生。 創設情景,讓學生根據物質燃燒所需要的條件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在碰撞中激發思維的火花。(三)判斷物質是否燃燒 首先判斷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燒。 結論: 再判斷空氣中的白磷與空氣中的紅磷是否燃燒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進一步地加深了對燃燒條件的認識。 通過此實驗再次讓學生學到一種常用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三)判斷物質是否燃燒 結論: 再判斷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是否燃燒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進一步地加深了對燃燒條件的認識。 通過此實驗再次讓學生學到一種常用的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四)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通過觀看微課視頻: 1.關閉煤氣灶閥門開關 2.用鍋蓋蓋住燃燒的油鍋 3.將菜倒入燃燒的油鍋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感性認識,總結滅火的一般原理與基本方法。 設置討論環節,提示燃燒的三要素與滅火原理的對應關系。 最后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滅火的原理。(四)探究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 問題的能力。 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五)火災的自我防護 展示火災燒傷的可怕畫面,給學生強烈的印象,深刻認識火災帶給人的危害。(五)火災的自我防護 火災自救的方法: 撥打119報警求救;彎腰低頭,并用濕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不能盲目跳樓,用床單或衣物綁成繩索逃生;在窗品的紅色鮮艷物品呼救。 學生討論并回答在火災中如何進行自救。 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增強合作意識。(四)酸雨的形成 學生總結今天的收獲。六、教學資源(一)多媒體教學設備及教學軟件:電腦、投影機、投影幕、音箱、無線熱點、PowerPoint、希沃教學軟件、手機同屏廣播軟件等。(二)實驗器材:木棍、玻璃棒、酒精燈、打火機、燒杯、蠟燭、木炭、鑷子、坩堝鉗、石棉網。七、教學評價珠海市教研中心組織在珠海市體育學校組織開展了一節面向初三學生的《燃燒和滅火》公開課,一節課下來,讓人受益匪淺、感觸良多。首先,這堂課與生活十分貼切,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為整堂課的順利進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趙老師準確把握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學生的認知起點、障礙點和發展點。知道燃燒的概念,其次是燃燒的條件,燃燒的化學本質,滅火的原理、滅火的方法。首先趙老師通過復習木炭燃燒,鐵絲燃燒,白磷燃燒等舊的知識讓學生尋找燃燒的共同點,師生共同探討得出燃燒的概念。再通過實驗來完善燃燒的概念。然后趙老師通過實驗和學生一起討論,得出了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教學流程上比較流暢,環節的設計上很連貫,層次也較分明。如,在推理探究滅火的原理的時候,趙老師使用自己親自在廚房錄的微課,讓學生的耳目一新,給這堂課帶來了又一次高潮。我覺得在與學生的問答中,趙老師如果能再使用個別提問的方式提問學生,就更能給學生更多的交流機會,就能得到更好的效果。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