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護水資源》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使學生了解水之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國水之源的現狀。2、 知道水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初步掌握節水的一些基本方法與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過程與方法:1、 引導學生讀圖,識記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響;在此基礎上出示有關資料,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2、 從生活、生產實例出發,使學生了解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重要性,樹立水資源危機的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學習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水資源的豐富與有限;2、 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3、 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社會責任意識;重難點:重點:理解保護水資源的重大意識;難點:學生用語言準確地表述水資源的保護措施;教學方法:談話法、讀圖分析法、閱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法、多媒體展示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提問:當我們在沙漠中行走到筋疲力盡時,自帶的水沒有的時候,你最渴望得到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回答:水學生再次答:水是生命的源泉,沒有水就無法生存 激發學生對水的認識過渡揭示課題《愛護水資源》 教師幻燈展示九寨溝的山水教師幻燈出示節水圖標 欣賞自然界的美景教會學生認識幾種節水圖標 激發學生對水的審美意識地球水資源的分布 教師出示問題討論:1、水在地球上的分布與儲存量2、教師多媒體展示:a、外星看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用地理知識看圖b、教師啟發談話:的是海洋,的是陸地,我們生活在陸地,而陸地上的水資源分布怎么樣? c、教師幻燈出示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湖泊水為咸水資源,河流水、地下水、大氣水、生物水為淡水資源d、教師多媒體出示水資源的分布圖表,引導學生閱讀分析圖表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p68—p70頁學生回答:地球是水球學生討論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圖表得出,海水資源豐富,淡水資源缺乏,不到總水量的百分之一。 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對比分析能力水資源的缺乏 教師出示問題討論:為什么會缺水 ?水資源的缺乏會產生哪些危害?教師出示缺水的原因:a、海水量大,淡水量少;b、人們的用水量大;c、水體污染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教師幻燈出示水資源缺乏的危害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缺水的原因學生感悟水資源缺乏的危害,人類無法生存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水的重要性的認識,從而培養節水意識節約用水 教師出示問題:1、你應該采取什么措施節約用水?2、教師指導學生聯系我國氣候、河流等自然特征,再次分析我國水資源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夏秋多,春冬少,南方多,北方少教師幻燈出示節約用水的方法 學生閱讀教材p70—p72頁學生討論回答:興修水庫、南水北調學生分小組討論節水方法,小組代表發言 培養閱讀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增強節水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水體的污染及防止 教師出示討論:1、水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教師指導小組討論教師幻燈出示水體污染原因:工業三廢的任意排放;農業上的化肥農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未經處理任意排放教師過渡到水體污染對人類會有什么樣的危害呢?教師提問:怎樣防止水體污染呢?我們應該怎么做?6、教師幻燈出示防止水體污染的措施 學生閱讀教材69頁至72頁學生分小組討論:各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得出水體污染的原因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學生分小組討論,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代表發言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對水的認識,再次讓學生明確水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責任意識小結作業布置 師生共同討論:我們怎樣來愛護水資源?教師:人人愛護水資源,為增強人的健康而努力奮斗吧!學生回家上網查詢世界水日及中國水周及主題 首先節約用水,其次防止水體污染板書設計: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愛護水資源防止水體污染第二部分 教學策略本節課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的教學策略:主要采用談話法、讀圖分析法、閱讀法、小組合作討論探究法、多媒體展示等第三部分 教學評價1、體現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本課選取了很多與我們生活非常貼近的情境,從導入到探究,無一不是從身邊選取生活現象進行說明,讓學生感到地理并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2、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拓展。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備課的過程中注意抓住最能吸引學生的地方,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這是優秀老師必備的素質。我覺得這點做得不夠。3、開放性使用教學預設。在授課中不能囿于既定的教學設計,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開放性地使用教案,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4、能夠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比較活躍。5、教學方法比較新穎,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來帶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6、能夠突破教材的一些限制,進行知識結構的重新梳理,避免了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7、對于學生的回答,能夠通過激勵性的語言給予學生以正面的鼓勵和評價,有利于學生大膽回答問題。8、課堂結構比較完整,講練結合,課堂效果明顯。第四部分 教學反思 本堂課教學的思想源泉主要來自于《標準》中的一些設計理念:即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化學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未來公民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在本堂課中,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大量的直觀信息給了他們深刻的感性認識,感染了他們的情感,震撼了他們的心靈。課后,通過組織學生參觀、采訪、實地調查給他們帶來更多理性的思考,也使他們的情感得以升華。此外,在本堂課中,通過課前查閱資料,鍛煉了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過學生對網絡資源的使用,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的應用網絡資源,減弱網絡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通過參觀訪問,可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與人交流能力等。 但是,在實施教學活動中也不難發現,沒有知識性的任務驅使也導致了某些小組的學生在課堂上以一種娛樂性的眼光對待。又由于家庭情況的影響,許多家庭沒有電腦,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不高,使資料的收集也不盡人意。特別是課后的實踐性活動耗時較長,且考慮社會支持度、安全等諸多因素,實施起來難度較大。效果也差不盡人意,似有虎頭蛇尾之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