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氣(第1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2.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2)學習運用觀察、實驗、收集資料,從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等方法獲取信息;(3)運用分析、對比、歸納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整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對待任何事物都必須有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保持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空氣的組成;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比較。教學難點:1.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比較;2.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3.不斷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以便能很快適應化學課的教學。教具準備:集氣瓶、燃燒匙、紅磷、燒杯、塞子(帶導管)、彈簧夾、火柴,PPT。教學過程:[引入]創設謎語引入新課。PPT展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過渡] 因為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所以人們對空氣的認識比較晚。17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認為空氣是一種單一成分的物質,直到18世紀,通過對燃燒現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們才開始認識到氣體的多樣性和空氣的復雜性。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閱讀] 引導學生閱讀課本26頁,介紹拉瓦錫在研究空氣成分上的貢獻。[板書]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的貢獻[PPT圖片展示]研究空氣成分的裝置[講解] 拉瓦錫并不是最早研究空氣成分的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科學家著手研究空氣的組成。如瑞典化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利斯特里,他們很早就發現了空氣中的氧氣。但拉瓦錫最早用實驗得出了結論: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過渡] 拉瓦錫的實驗是在200多年前做的,由于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他的實驗比較麻煩。現在我們已經能用簡單的實驗來驗證拉瓦錫所得出的結論,接下來我們就用紅磷做原料來測定一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板書]2、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演示實驗] 實驗步驟(PPT):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向集氣瓶中預先加入少量水;③點燃紅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PPT]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水面盡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PPT]結論:集氣瓶內水面上升,說明空氣中的氧氣被消耗了。[PPT討論] 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而在我們的實驗中,為什么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1/5?紅磷熄滅后瓶內還有沒有殘余的氧氣 [PPT結論] 該實驗中,水面上升達不到1/5體積是因為氧氣含量低,或者我們在塞塞子的過程中,已經有少部分氧氣被消耗掉。紅磷熄滅后瓶內沒有殘余的氧氣,如果還有氧氣,紅磷還能繼續燃燒。[講解] 在紅磷燃燒這個實驗中,紅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了一種叫做五氧化二磷的白色固體,我們可以用文字的形式把這個反應表示出來:[PPT] 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思考] 能否用木炭、硫、鎂代替紅磷做實驗?(PPT)答:不能,因為木炭、硫燃燒生成了氣體,(但可以想辦法吸收產生的氣體)。鎂不僅與氧氣發生反應還可與空氣中的氮氣和二氧化碳反應。[講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實驗儀器的不斷精密化,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學家通過實驗一一發現。[板書]3、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課堂練習]PPT展示。[過渡] 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我們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氣中的氮氣或氧氣都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我們把它們叫做純凈物。[板書]4、純凈物和混合物(PPT展示)[分析]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紅磷:P、五氧化二磷:P2O5。[板書]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可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沒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課堂練習]PPT展示。[課堂小結]本課題我們重點學習了空氣的組成,同時還知道了純凈物和混合物等概念。[布置作業]上冊課本P32習題1、2.[板書設計]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氣一、空氣的組成:1、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的貢獻2、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現象: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生成一種白色固體,水面盡管上升了,但上升不到1/5。3、空氣的組成: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4、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可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沒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