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中的藻類植物(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2.能力目標嘗試完成“觀察水綿”的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觀察和動手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關注藻類植物的生存狀況,形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進行“觀察水綿”的活動。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討論法、實驗法、講授法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展示水中多種綠色開花植物的圖片,復習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組成。提出問題:是不是所有水中植物體的組成都是這樣的呢?設計意圖:在第九章學生們已學過《植物體的組成》,但課本上是以綠色開花植物為例進行講解的,沒有提到其它類群植物體的組成。通過問題的提出,可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新課講授】(一)觀察水綿1.出示水綿圖片,介紹水綿的生活習性;2.指導實驗:(1)提示學生觀察的方法:在觀察水綿時,要注意從宏觀到微觀層層深入觀察;(2)復習:如何制作臨時裝片和顯微鏡的正確使用;(3)請學生帶著這幾個問題進行有目的的觀察:①水綿的顏色和形狀如何?用手觸摸水綿,你有什么感覺?②水綿是由單細胞生物還是多細胞生物?③水綿每個細胞的形態如何?④水綿每個細胞中有哪些結構?有沒有葉綠體?什么形狀?怎樣排列?⑤水綿的每個細胞的形態結構都相同嗎?而綠色開花植物的每個細胞形態結構一樣嗎 ⑥對照器官的觀念,看看水綿有根、莖、葉等器官嗎?3.學生分組觀察水綿的形態結構;4.師生共同小結水綿的形態結構特點。提出問題:水綿是綠色開花植物嗎?為什么?是不是所有藻類植物的形態結構都與水綿一樣呢?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實驗。最后根據觀察的結果來判斷水綿的組成是否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二)認識多種常見的藻類植物1.出示多種不同形態藻類植物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到藻類植物的多樣性。2.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先讓學生根據前面的學習談談對藻類植物的認識,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3.學以致用:(1)出示黑藻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它是不是藻類植物。(2)播放《憶江南》的音頻,讓學生思考“江水為何如此之綠”。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藻類多樣性的同時,能概括出它們的主要特征。并能學以致用。(三)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1.組織學生討論藻類植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補充。提出問題:既然藻類有這么多的好處,那么水體中的藻類植物是不是愈多愈好呢?2.播放視頻,讓學生認識到水中藻類過多繁殖的危害。3.結合視頻:讓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1)赤潮(水華)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赤潮和水華有哪些危害?(3)如何減少赤潮和水華的發生?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雖然藻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水體中藻類過度繁殖,也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從而提高學生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課堂小結】(略)【當堂檢測】(略)【板書設計】水中的藻類植物一 觀察水綿:1.水綿的顏色、形態:2.水綿細胞的形態結構:二 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1.大多生活在水中;2.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的個體,沒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3.細胞內含有葉綠素等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三 藻類植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有益:提供氧氣、提取工業原料、食用、凈化污水等。有害:水體中的藻類過度繁殖會危害漁業生產和海洋生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