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制作臨時裝片》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通過學生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的臨時裝片的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臨時裝片的制作是學生學習生物學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教材在活動安排上,圖文并茂,以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為例詳細介紹了裝片制作過程的幾個具體步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些步驟每一步對裝片的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高效完成實驗組織教學。 臨時裝片制作過程的幾個具體步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些步驟每一步對制取裝片的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示范一次,然后讓學生獨立完成整個裝片的制作過程。應該注意的是,對每一步操作,教師不宜講解太多太細,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去實踐,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也應該由學生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自己找出原因。這樣做不僅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也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使學生不僅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并通過閱讀課本完善細胞的基本結構,并在圖中指出各結構的名稱,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好鋪墊。二、教學課題 知識與技能: 1.嘗試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通過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和觀察,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臨時裝片的制作,進一步認識和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2.通過對植物細胞結構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實際觀察的真實圖像,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分組實驗,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2.通過學生親身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善于思維,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制作臨時玻片標本; 2.識別細胞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 1.臨時裝片的觀察 2.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的識別。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根據教材準備實驗材料和用具:載玻片、蓋玻片、紗布、小燒杯、膠頭滴管、鑷子、小刀、吸水紙、解剖針、顯微鏡、清水、滴瓶裝的碘液、紫色洋蔥、抹布 學生準備 1.預習教材實驗部分,識記實驗步驟 2.帶好《生物實驗報告冊》,準備畫圖用的HB鉛筆、橡皮、小尺等文具。四、設計理念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本著讓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體驗,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五、學法引導臨時裝片的制作既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多媒體演示、教師演示、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和識別細胞的基本結構。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在本節課中,注重指導學生將實驗步驟的歸納 “擦、滴、撕、展、蓋、染”,便于學生記住操作要領,在實驗過程中,還關注同學間的相互合作,并以小組競賽形式,評選最優秀的裝片和最優秀的實驗小組。對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展示機會,并及時表揚富有創造性的實驗。激發他們專注實驗過程。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英國著名的科學家羅伯特。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能觀察到人肉眼觀察不到的微小結構。微觀世界一定很奇妙,今天我們就借助現代的光學顯微鏡,來學習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一起制作和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期盼會有什么新的發現? 【教師演示】: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操作一定要規范) 1.擦:用紗布輕輕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注意:手持蓋玻片和載玻片的兩側,不可以捏上下表面。) 2.滴:將載玻片水平放在實驗臺上,用膠頭滴管在載波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注意:載波片滴清水時,不可以用手拿著,水必須滴在載波片的中央) 3.撕:先用小刀在洋蔥內表面劃一個長寬各約1厘米的小正方形,再用鑷子輕輕撕下。(注意:先劃出“井”字形,取中間的小正方形,能獲得較好的表皮,撕取時,不能撕下葉肉) 4.展:把撕下的表皮放在載波片上水滴的中央,如有折疊,用鑷子和解剖針輕輕展平。 5.蓋:用將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注意:為防止氣泡產生,應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一側的邊緣,將它的另一側先接觸水滴,再輕輕放下) 6.染:用滴管吸取碘液,滴在蓋玻片一側,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兩到三次,使碘液浸潤玻片標本的全部。 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 【學生上臺展示】:(其他學生做評委,實驗結束,一起點評) 學生小組競賽:全班4大組,2人一小組,從各大組中選出兩張最好的裝片。(速度快,裝片整潔無氣泡,表皮撕取大小適中為優勝者) 7.觀察:將制作完的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放在載物臺上觀察。(注意:為防止標本滑落,應用壓片夾固定好,為防止碘液流出,載物臺不能傾斜,指導學生一律站起觀察。) 【教師演示】:顯微鏡的使用 1.取鏡和安放:打開鏡箱,右手握鏡臂,左手托鏡座,將顯微鏡放在實驗臺上略偏左的地方。 2.對光:先升高鏡筒,調節轉換器,選擇低倍鏡,再選擇光圈和調節反光鏡,獲得明亮的視野。 3.觀察:將臨時裝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頭偏在一側,緩緩降下鏡筒,直至物鏡接近玻片為止。再用左眼注視目鏡,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觀察到物象,若圖象不清晰,可以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圖象為止。 4.收鏡:一“前”-------物鏡向前成倒“八”字 二“后”-------壓片夾平行向后擺放 三“垂直”----反光鏡垂直 【師生互動】 指導學生觀察已選出的較好的洋蔥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 【說明】:在科學探究過程中,不僅要學會細致的觀察,還要將觀察結果進行記錄。同樣對生物細胞進行了解,也要進行客觀的記錄,因此,我們要學會繪制細胞結構圖。 【自主閱讀教材第8頁】 繪圖用具、方法、注意事項。并指導學生繪制洋蔥表皮細胞,完成《實驗報告冊》第6頁第5題。 (強調:1.細胞結構中明暗結構通過細點的疏密來表示,不能用鉛筆將細胞核涂成一個圓球;只畫一個細胞即可;細胞結構名稱,需在對應結構右側畫出水平線,標注名稱。) 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板書】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 【拓展延伸】: 1.制作臨時裝片時,如何操作才能避免在蓋玻片下出現氣泡? 2.為什么要用蓋玻片蓋著標本,才能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細胞時,用碘液的作用是什么? 【總結】通過本節課學習,你知道了哪些知識? 學生小結:(學生代表2名) 教師小結:這節課通過制作和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使我們可以從細胞角度上進一步了解我們身邊熟悉的植物細胞的內部結構。【作業】:《生物實驗報告冊》第7頁2、3、【板書設計】: 制作和觀察植物細胞的臨時裝片 一、洋蔥鱗片葉表皮臨時裝片的制作 1.擦片2.滴水3.取材4.展平5.蓋上蓋玻片6染色 二、顯微鏡觀察臨時裝片 1.取鏡和安放2.對光3.觀察4.收鏡 三、細胞的基本結構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中貫徹新課改精神,注重發揮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探究實驗過程中,學的愉快,玩的開心。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和對比、并實事求是的把所觀察到的繪制出來,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素養,由于課堂時間緊湊,加上繪圖是學生新接觸的技能,所以在教學中注意為學生提供示范,鼓勵學生對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自主查找原因,小組合作探究解決問題。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