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教案教學目標認知目標:(1)概述人體通過眼等感覺器官獲取外界環境信息的情況。(2)描述眼球的結構及各主要部分的功能。(3)說出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能力目標:(1)嘗試觀察瞳孔大小變化的情況并做出解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能自覺保護視力,注意用眼衛生。(2)有自覺關愛盲人的意識,懂得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學重點(1)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2)近視的成因及預防的方法。教學難點(1)眼球的結構和視覺的形成。(2)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眼習慣,樹立愛護眼睛的意識。教學流程[課前準備]學生:白紙、水彩筆、課本。教師:CAI課件、白紙、眼球模型。教學策略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思路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認真觀看漫畫和解說,受語言的感染,產生學習的欲望。 1、PPT出示“真情告白”,吐露一位近視眼學生的苦惱與困惑。用生活中的事例導入課題,激發學生情感,進入新課學習。 1、利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例,使本節課一開始就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生物學科與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自主學習理清脈絡 2、學生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按要求完成學生學習提綱上的有關問題。3、小組代表匯報交流,歸納書上知識點,提出小組內提出的疑問,其余組進行補充。4、學生對照學習提綱上的問題,認真觀看FLASH動畫,了解基本知識。 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學習。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提綱[看一看][填一填][做一做][議一議]巡視、指導,參與討論,點撥引導。3、組織小組交流與評價,學生有困難的題目及時解答。4、PPT出示FLASH動畫,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有關問題。 2、全班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自主學習,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培養合作精神,符合新課程的新理念。3、遵循“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得出的、能夠獨立發現的,盡量給學生機會讓他們自主獲取知識”的原則進行指導。梳理學生提出的問題,重視課堂資源的動態生成。4、通過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情景模擬學以致用 5、通過觀看FLASH動畫,了解近視的有關知識。6、學生分組討論分析,全班交流,得出結論,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學生思考后回答:光線到達視網膜的通路上的結構,如:角膜、晶狀體、玻璃體等出問題,視網膜出問題,視神經出問題,或視覺中樞出問題。總結:只要是與視覺形成有關的結構出問題都有可能使人看不見。6、全班進行表達與交流,并做好組內評價工作。 5、近視眼的探究及其預防PPT出示FLASH動畫,幫助學生理解近視的有關知識。6、PPT出示“曾經有一個小男孩,他從小失明了。有一天,他問他的媽媽太陽是什么樣的。媽媽說,太陽有一個金色的圓盤,圓盤外是紅色的火焰。男孩問道:紅色是什么樣的呢?媽媽無語凝噎。是啊,紅色是什么樣的呢?不親眼所見,靠別人的描述能清楚知道嗎?”6、組織交流與評價對學生得出的結論予以肯定,對學生的表現予以鼓勵。 5、通過FLASH動畫,讓學生了解有關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6、通過身邊的事例,指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體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并從情感上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生的共鳴。6、通過恰當的評價,培養學生善于聆聽他人的意見并給予評價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拓展延伸關注社會 7、可以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8、以小組為單位,課后進行調查,各組明確任務,講究合作,追求實效,寫好調查報告。 7、出示CAI課件,布置開放性作業:請圍繞第十屆全國“愛眼日”(6月6日)的主題“預防近視,珍愛光明”,設計一份倡議書或宣傳標語或會徽等,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幫助大家樹立良好的用眼習慣,要求主題突出,形式不限,可以課后完成。8、布置調查任務,加以指導,提出要求,鞏固并延伸本節內容。 7、通過設計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魅力和重要,體驗關愛生命的使命感,激發學生的情感。8、讓學生帶著熱情,帶著思考走出教室,加深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樹立學生的健康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