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水中的藻類植物 課時1教 學 目 標 知識目標: 概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能力目標 分組完成“觀察水綿”和“觀察黑藻”的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觀察和動手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關注藻類植物的生存狀態(tài),理解其對自然界的影響,形成自覺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教學 分析 教學重點:闡述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組織學生分小組完成“觀察水綿”、“觀察黑藻”的小組活動。教學 資源 分組實驗,PPT,圖片,視頻資料等。教學設計過程導入 展示圖片:澳大利亞一處海灘上遍布著綠色的球狀物體,成就了當?shù)睾╇y得一見的“神奇景象”。 設問:這些綠色的球形物體是什么? 教師講解:據(jù)生物學家分析,這是一種罕見的海藻,在氣候溫暖的情況下,被海浪沖上沙灘。生物學家們認為海藻抱成團的原因是怕被魚吃掉,這是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表現(xiàn)。 (導入的設計意圖:事件緊扣課題,成功引出新課-----藻類,也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 學生活動:搶答 1、說出你知道的藻類名稱。 2、你可以在哪里找到藻類植物? (二)教師講解:藻類的起源與演化 藻類是最早出現(xiàn)的植物類型,是植物界最低等的種類。起源可以追溯到32億年前藍藻的出現(xiàn)。一直到距今6億年前的寒武紀時期,藻類都是地球上唯一存在的植物類型。對地球生命的演化及物種的起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xiàn)存的已知藻類有近3萬種,生存環(huán)境也絕非僅限在水中。 (三)藻類的分類依據(jù)及分布 1、由于藻類體內含有的色素種類及含量的不同,藻類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結合生殖等特點,可將藻類分為:紅藻、綠藻、褐藻等10個門類。 2、根據(jù)構成藻類的細胞復雜程度,可將藻類分為單細胞藻類和多細胞藻類。 3、根據(jù)藻類細胞內是否有核膜包裹的成形細胞核,可將藻類分為原核藻類和真核藻類。 4、根據(jù)生存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可將藻類分為:水生藻(淡水、海水)、氣生藻、共生藻及附生藻、極端環(huán)境中的藻類(溫泉藻及冰雪藻)。 (四)、藻類的主要特征 學生活動: 分組活動一、觀察水綿(淡水藻) 1、用放大鏡觀察水綿。思考: (1)顏色及外部形態(tài)? (2)水綿有沒有根、莖、葉 等器官的區(qū)分? 2、根據(jù)實驗導學案中的方法指導,制作水綿的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觀察其細胞結構。思考: (1)水綿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藻類? (2)結合書中P49的細胞模式圖,想想水綿的細胞結構與其他植物細胞有什么 相同點和不同點? 總結歸納:水綿是綠色絲狀體、多細胞的淡水藻;沒有根、莖、葉的分化;水綿細胞呈長筒狀,內有帶狀螺旋排列的葉綠體。 分組活動二、觀察黑藻(種子植物) 1、 按活動一的方法制作黑藻葉片的臨時裝片。 2、使用顯微鏡觀察其葉綠體的分布特點。 思考:水綿葉綠體的帶狀排列對其生存有何意義?(結論:帶狀排列的葉綠體,內含葉綠素,可以多角度吸收光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思考:水綿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圖片,教師簡要講解 水綿的生殖特點:斷裂生殖(無性繁殖)、接合生殖(有性生殖) 分組活動三、觀察海洋藻類----海帶、紫菜 學生自主學習P49頁及信息庫P55頁有關內容,思考:海帶和紫菜有沒有根莖葉? 小組討論:請從藻類的生殖、營養(yǎng)方式、生活環(huán)境及結構四個方面總結藻類的主要特征。 總結歸納: 大都生活在水中,是植物中最低等的種類; 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細胞內含有葉綠素等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yǎng)料--自養(yǎng); 主要用孢子進行繁殖。 (五)、藻類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自主學習書本P50-51頁相關內容,了解藻類與人類之間的關系。 有利:制造氧氣、提取工業(yè)原料、食用、保健品、凈化污水、新能源開發(fā)、建筑環(huán)保材料、供能。 不利:赤潮與水華 思考:如何預防藻類的過度繁殖? 歸納總結: (1)污水要經(jīng)過去污處理后再排入河道; (2)提倡農(nóng)業(yè)上少用化肥; (3)提倡家庭中多用無磷洗衣粉 三、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學生歸納) 四、習題反饋 藻類與其它種類的植物不同的地方是前者( ) A.主要生活在水中,植物體沒有根、莖、葉器官 B.主要生活在水中,植物體有的有葉等器官,有的沒有 C.生活中陸地上,植物體有的長有不定根 D.生活在陸地上,都是多細胞的植作業(yè)布置 《生物補充習題》相關作業(yè)板書設計 水中的藻類植物 一、藻類的起源與演化 二、藻類的分類及分布 三、藻類的主要特征(結構、營養(yǎng)方式、生存環(huán)境、生殖特點) 四、藻類與人類的關系教學反思 做得好的方面: 本節(jié)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方面,在充分考慮如何讓知識完整呈現(xiàn),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課本知識進行了補充。如藻類的起源與演化,藻類的分類依據(jù),藻類非常強的適應不同環(huán)境的能力,藻類在新能源開發(fā)和房屋供能上巨大的發(fā)展前景等,大大激發(fā)的學生探究的熱情。課堂中設計的問題注重啟發(f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組實驗、小組討論等方法去尋找答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 不足的地方: 在學生分組實驗中,忽略了對學生實驗操作規(guī)范性的指導和糾正;對于藻類為什么沒有根、莖、葉分化可以進一步從組織構成方面進行解釋。關于藻類魚人類的關系,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藻類的開發(fā)應用方面的資料,讓學生在課上介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