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面上的植物---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是建立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對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結構和生存環境等進行探討,學生認識地面上植物的層次可以再上一個臺階。尤其是學生在初步學習了種子植物的特征和繁殖方式的內容之后,再認識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特有的繁殖方式,可以比較完整地形成地面植物特征及繁殖方式。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對它們的特征和繁殖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時學生就會產生疑問,那校園里樹蔭下,墻角邊長得那些又矮又小是什么植物呢?它們又是怎樣繁殖的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結構特征及繁殖方式就會水到渠成。三、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概述蕨類植物、苔蘚植物的形態、結構特征及其生活環境。能力目標:觀察蕨類植物、苔蘚植物,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綜合、合作等多種能力培養學生查閱,歸納總結資料的能力情感目標:1、 簡述蕨類植物、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并總結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四、教學重點通過觀察和討論,形成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形態結構特征。五、教學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形態結構特征六、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做好課件,將智慧課堂需要用的任務提前做好存入草稿箱;準備好活動單;培訓學生登錄智慧課堂、軟件;提前組織學生采集葫蘆蘚、腎蕨。七、設計思路由于學生有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認識基礎,所以討論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時,在設計上以學生自學、小組互助觀察為主,教師利用平板推送小組互助式學習的任務,學生在平板完成任務或者完成后拍照上傳。教師打開后,可以迅速瀏覽各個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也可以讓學生評選出最佳作業并確定講解人員。利用智慧課堂軟件上的作業選項,可以隨堂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檢測,也可以利用搶答選項進行搶答。八、教學過程導入:同學們,在我們校園里除了被子植物、裸子植物之外,一些植物喜歡生長在樹木下的陰濕處、墻角下、巖石縫里(校園墻角、陰濕處的照片),同學們有沒有認真觀察過這些植物嗎?它們是?---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書為友 認識蕨類植物閱讀p65第2段+p66第1段的內容,了解蕨類植物的結構特征(例如根、莖、葉各有什么特點),并嘗試標注p65頁貫眾植株各部分結構的名稱。要求:做好標記,圈畫重點結構教師簡介:今天,我們選擇一種更常見的蕨類植物---腎蕨,又名蜈蚣草團結就是力量 觀察腎蕨(4 min)a.合作無間1、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腎蕨,測量其株高,想一想這與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嗎?2、找找腎蕨的根、莖、葉,有什么特點?3、做好對照實物講解的準備。b.展示風采對照腎蕨的實物和結構示意圖講解各個結構的特征。要求:面向大家,脫離課本,聲音響亮教師平板發布填圖作業:腎蕨結構示意圖,指導學生觀察實物,聯系課本內容,討論各個結構名稱,用小組的平板標注各個結構的名稱,分析其生存環境,每組提交一份。教師平板打開各個小組所交作業,進行簡單點評,選擇4份完成較好的作業進行瀏覽,并由同學推薦最佳作業,并請完成最佳作業的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臺前講解。教師展示:常見的蕨類植物的圖片,并簡單介紹。貫眾、蕨、卷柏(又名還魂草,藥用)、鳳尾蕨、桫欏(古老的世界性瀕危物種,我國一級保護植物,現存唯一高大蕨類植物)導入:唐 劉禹錫 《陋室銘》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這句話描述的什么植物?學生答:苔蘚植物與書為友 認識葫蘆蘚(2 min)閱讀p66頁第2段+p67第1段的內容,了解苔蘚植物的特征,并參考教材p66圖11-14葫蘆蘚結構的示意圖,認識苔蘚植物的結構。葫蘆蘚科普大課堂a.要求:1、活頁紙上繪制葫蘆蘚的示意圖,并標注結構名稱。2、做小老師向大家科普葫蘆蘚的相關知識。面向大家,脫離課本,聲音響亮b.提示:1、模仿腎蕨的學習過程,小組互助制定講解內容。2、對照小組繪制的結構示意圖講解。教師平板推送拍照作業:每個小組一張活動單,繪制葫蘆蘚的結構示意圖,并表明結構名稱,并拍照上傳。小組成員討論商量講解內容。教師平板打開各個小組所交作業,進行簡單點評,選擇4份完成較好的作業進行瀏覽,并由同學推薦最佳作業,并請完成最佳作業的小組派一名代表到講臺前講解。(講解時,教師提醒講解順序,內容,以及概括苔蘚植物的特征)教師展示:常見的苔蘚植物的圖片,并簡單介紹。泥碳蘚,墻蘚,地錢我的筆記自己來 比較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打開第二臺投影儀,一組的學生用油墨筆在黑板寫,其他小組在活動單上完成并拍照上傳。名稱 舉例 生活環境 結構特征 繁殖方式根 莖 葉蕨類植物苔蘚植物教師平板推送拍照作業:其他小組在活動單上完成,并拍照上傳。黑板板書小組講解“比較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教師平板打開各個小組所交作業,與黑板完成進行比較,請有補充的小組進行補充 。與書為友 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2 min)閱讀p67頁第3、4段,聯系實際生活和你的同桌說說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眼疾手快 (學生利用平板答題)判斷:下列哪一項功能與苔蘚植物或蕨類植物有關?苔蘚植物選A,蕨類植物選B。1、可以檢測空氣污染的程度的是_________。2、古代的__________長期埋在地層中形成了煤。3、____________(芒萁)是酸性紅土壤的指示植物。4、____________的嫩葉可食,是國際流行的綠色食品。5、____________減少雨水對土壤的沖刷,能夠保持和涵養水源。教師平板發布選擇題學生利用平板智慧課堂軟件答題,教師提前設置好正確答案,然后根據軟件中的正確率,講解部分錯誤率高的題目。溫度而知新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學習了幾種類型的植物:藻類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你還記得它們各自具有的特征嗎?搶答時刻:規則:1、當相關植物的圖片的在課件中呈現時,即可搶答。搶到的同學說出該植物屬于哪一類,回答正確所在小組加10分。回答錯誤扣10分。2、每組起評分50分。教師平板推送搶答題:下列幾種植物的圖片和名稱,學生利用自己的平板搶答并判斷屬于哪一種植物?小麥滿江紅草莓迎客松水綿葫蘆蘚課外活動 通過查閱、搜集資料和實地考察,關注淮安這兩種植物類群的生存狀況,強化與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的情感,增進環保意識,并嘗試向有關部門提出環保建議,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八、板書設計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名稱 舉例 生活環境 結構特征 繁殖方式根 莖 葉蕨類植物 腎蕨 陰濕處 須狀不定根 地下莖 地上部分為葉 孢子繁殖苔蘚植物 葫蘆蘚 陰濕處 假根,僅起固著作用 無輸導組織 僅由一層細胞構成,吸收水喝無機鹽,進行光合作用九、教學反思本節課依托智慧課堂這個軟件,利用平板交互推送完成了這節課。通過“以書為友”的活動讓學生“認識腎蕨、葫蘆蘚”,通過“團結就是力量”的活動“觀察腎蕨”,平板標圖的活動同學們第一次參加,興趣盎然。而觀察葫蘆蘚時教師要求模仿腎蕨的學習過程,繪制葫蘆蘚的結構示意圖,小組討論制定“葫蘆蘚科普大課堂”的內容。這些活動都讓學生攻克了本節課的重難點---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結構特征,效果顯著。利用教師平板推送題目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了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與人類的關系,比常規上法更吸引學生積極思考。最后利用平板進行的“搶答時刻”將課堂的氣氛提到了最高,每個小組成員都興奮的參與,通過這個游戲檢測了大家對生活中常見的植物類型的判斷。接下來課外活動的布置,就把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得到了升華。整節課有40分鐘左右的時間都是學生在活動和講解,真正的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第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