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水中的藻類植物【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幾種常見的藻類植物名稱;2、說明水綿細胞的主要特征;3、概述藻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能力目標1、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比較水綿與其他植物細胞的異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等綜合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關注身邊的水資源,關注藻類植物的生存狀況,加強自我環保意識。【教學重點】:水綿的結構特點,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學難點】:對學生觀察能力、收集資料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討論法、實驗法、講授法【教學過程】:學習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導入: 走進植物王國 視頻播放,感受大千世界的植物,為引入藻類植物做鋪墊。 觀看視頻,領會“科技改變世界,智慧創造神奇”中植物王國的奇妙。一、水中的藻類植物 引導學生閱讀藻類植物的百科詞條。(下發鏈接,引導學生在平板中瀏覽,并提取重要信息) 歸納:海洋藻類和淡水藻類 圖片:海洋藻類 1.認識海帶 視頻:海帶的生長 思考下列問題: ①海帶是什么顏色的?能否進行光合作用? ②海帶可以分幾部分?分別是什么? ③海帶是否有真正的根、莖、葉?為什么? 圖片:海帶的孢子體 認識海帶的生殖方式 藻類是一類比較原始、古老的低等生物。藻類的構造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多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的葉狀體。 結合實物,觀看視頻,得出結論: ①褐色,含葉綠素和其他輔助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②葉狀體、柄、根狀物三部分。 ③無根、莖、葉的分化。 是一種很低等的生物 知道海帶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二、觀察水綿 圖片:江水 從“春來江水綠如藍”中思考江水顏色呈現的原因。 認識水綿 視頻:水綿的采集 觀察水綿,思考下列問題: 水綿呈什么顏色?用手摸有什么感覺? 水綿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生物? 水綿細胞中有哪些結構?有沒有葉綠體?什么形狀,怎樣排列? 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實驗; 制作觀察水綿臨時裝片; 交流觀察結果。 比較與歸納: 從生活環境、結構特點、繁殖方式進行比較。 初步認識淡水中的藻類植物。 觀察杯中的水綿 從視覺,觸覺上觀察水綿。 (綠色 滑膩) 帶著這些問題,根據提供的材料,學生動手實驗,制作水綿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完成實驗報告。 討論比較后完成表格。三.藻類植物的基本特征 引導學生分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歸納 ①生活環境: ②形態結構: ③繁殖方式: 學生思考總結: ①大多生活在水中 ②結構簡單,沒有根、 莖、葉的分化;細胞內含有葉綠素等色素, 能進行光合作用。 ③用孢子進行繁殖。四.藻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 通過學生對海苔的了解,引導思考可以食用的還有哪些藻類? 藻類還有哪些其他用途? 展示藻類植物經濟意義的投影片 藻類植物為人類創造了重大價值,但環境污染使藻類植物過度繁殖并給人類帶來重大危害。 圖片:大量藻類中的水 認識:赤潮、水華 視頻:赤潮的危害 以我們身邊存在的事實來教育學生,使他們進一步領悟到關心和愛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感。 學生觀察討論后回答: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醫藥上使用。③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了解赤潮和水華的發生原因五、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參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