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空中的生物——鳥類》教學設計學習目標:認識常見的鳥類,并能舉例說明不同生存環境下鳥類的多樣性;能能過研究代表動物——家鴿,學會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利用觀察、比較等方法,研究家鴿的外形特征,并思考外形與飛翔生活的關系;利用資料分析、表格歸納整理等方法,研究家鴿與飛翔生活相適應的內部結構。認同結構決定功能、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觀點。學習任務一:說出常見鳥的名稱,了解不同形態的鳥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學習任務二:觀察、記錄家鴿的形態結構特征,總結鳥類共性的適應飛翔生活的特征。觀察鳥的體形、體表、前肢是怎樣的?思考這與它的飛行生活有什么關系?1、觀察體形( )、體表被覆( )、前肢變成( )。(絨羽) (正羽)2、『比較兩種羽毛』:觀察羽毛球上的正羽,撕開正羽的羽小枝和羽小鉤,它們之間可以重新鉤連成片嗎?絨羽可以鉤連成片嗎?對比觀察正羽和絨羽,你發現了什么?①去除羽毛的鳥體很少成流線形。②翼上的正羽呈覆瓦狀排列。翼下揮時可以連成整片,利用空氣的反作用力,獲得升力。③鳥的羽毛層里含有許多空氣,可以減小身體比重。野鴨沒有羽毛時,身體比重是每立方厘米0.91克;有羽毛層時,身體比重是每立方厘米0.6克。3、『模擬實驗:吹紙條實驗』取一條5cm寬、28cm長的紙帶。將5cm長的紙帶夾入書中,余下部分懸落在書沿。水平舉起書本,使紙帶位于嘴巴下方。吹動紙帶上方,觀察紙帶發生了什么?多吹幾次。(鳥翼) 鳥的翼前緣較厚,后緣較薄,翼的上面比下面長,氣流從上面流動的速度比下面流動的速度快,有利于獲得上升的升力。(一)、運動(肌肉和骨骼) :1、『資料1』家鴿全身肌肉和骨骼分布圖2、『浮沉實驗』:把各類動物骨骼放入液體,你發現了什么?(實驗后,立刻取出實驗用骨,歸位。)3、『觀察折斷的雞長骨』:觀察雞長骨橫切面,長骨是中空的還是實心的?根據以上『資料1』的圖片、『浮沉實驗』和『折斷雞的長骨觀察』實驗,嘗試用幾個關鍵詞形容家鴿骨的總體特點 胸骨與胸肌發達與飛翔生活有什么關系?(二)、呼吸1、『資料2』鳥類的呼吸器官和哺乳動物相比,多了( )。正因如此,鳥類在飛行中胸廓不動,能靠氣囊的擴張和收縮來完成呼吸運動。通過氣囊進行肺的雙重呼吸,無論( )( )都交換氣體。家鴿在飛行時消耗的氧氣要比靜止棲息時多20幾倍,這種呼吸方式為鳥類的飛翔生活提供大量能量。2、『實驗模擬雙重呼吸』:利用氣球、水彩筆,模擬一次呼吸,肺進行了兩次氣體交換。肺與毛細血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請在“肺”的外側用水彩筆畫上簡易的“毛細血管網”后,再吹起氣球模擬雙重呼吸。家鴿的氣囊一共有9個,分布在內臟器官之間,有的還突入到骨的空腔里。氣囊除了輔助呼吸以外,還可以( )、( )、( )。(三)、循環心臟 占體重的百分比/% 心搏次數/min人 0.42 72家鴿 1.71 135~244金絲雀 1.68 514蜂鳥 2.37 6151、『資料3』鳥的心臟與哺乳動物的心臟一樣,都分為四個腔。下表是鳥與人心臟大小及心搏次(心率)數的比較鳥類,動脈血和靜脈血可以完全分開,(動脈血含氧量高,靜脈血含氧量低)這種完全雙循環血液輸氧能力高。總結:鳥心臟( )個腔,占體重百分比( )(大或小)、心率( )(快或慢)與血液循環( )(完善或不完善)。鳥類飛行消耗大量能量,以上結構能運來大量的氧氣和有機物,滿足細胞內的呼吸作用所需,同時迅速運走二氧化碳等代謝廢物。(四)、消化1、『資料4』鳥類飛行時耗能大,所以進食多,消化能力強,且迅速的排出食物殘渣。從而保證能量的供給的同時隨時保持相對輕的體重。對照下圖中鳥類的消化系統構成。總結其功能:嗉囊可以儲存食物,這樣能使鳥類一次取食更多的食物,也可以軟化食物,為食物的消化做準備。肌胃能借助于食入的砂石磨碎食物,以代替牙齒的咀嚼小腸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場所直腸極短而不能貯存糞便,這是對飛翔時減輕負重的一種適應。2、『實驗:觀察肌胃的胃壁厚度』總結:鳥類的食量( )(大或小),消化能力( )(強或弱),排出殘渣( )(快或慢)家鴿適應飛行生活的形態結構特征梳理形態結構特征 與飛行生活關系分析 (增加動力/減輕比重/ 減少阻力/利用氣流)外部形態 (體形、體表、前肢)運動 骨骼肌肉呼吸循環消化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