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地面上的植物(第二課時)教材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主要從地面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引入,通過介紹一些典型植物所生活的環境,以及它們具有的一些形態特征,使學生初步建立植物種類多樣性的概念。本節課是本節內容的第二課時,主要是以學生比較熟悉的桃和馬尾松為例,讓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認識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學情分析 桃和馬尾松是學生比較熟悉的植物,而且學生都是長期生活在農村,所以對植物比較了解,具備很好的認知基礎,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 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產生對地面上各類植物的保護意識。能力目標 1、通過描述各種植物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時,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認知目標 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夠區別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異同。教學重點 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特征教學難點 學生能力的培養。教法 導學法學法 觀察—思考—討論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視頻播放種子植物的生長開花歷程。 講述:在自然界中,許多植物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我們把用種子繁殖后代的植物叫做種子植物。 觀賞視頻播放的植物,思考:這些植物是通過什么來繁殖后代的?從而認識種子植物。 通過視頻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自主探究 自學課本桃花的結構。 請同學給大家介紹桃花的各結構 觀察桃花的模型,認識桃花各結構。 討論桃花各結構的功能。 通過組織學生觀察桃的結構,然后再與其果實相比較,認識被子植物果實的結構,從而了解被子植物的特征。動手操作 根據花的結構,解剖自己手中的花,并把各部分粘帖在導學案上。 觀察桃的果實,了解果實的結構。完成表格認識果實 組織學生觀察花生、蠶豆的果實,并與桃的果實相比較。 觀察花生、蠶豆的果實,與桃的果實相比較。 思考:1、花生、蠶豆的果實和桃的果實有什么不同?總結被子植物的特征 組織學生討論,進一步了解被子植物的特點。 討論:1、被子植物名稱中的“被子”是指果實的哪一結構?你熟悉的桃核是桃的種子嗎?2、在你認識的植物中,還有哪些是被子植物?請列舉一些植物加以說明。觀察馬尾松 視頻播放馬尾松的形態結構,組織學生與桃的結構相比較,從而引導學生了解裸子植物。 思考: 1、馬尾松的葉與桃的葉相比有什么不同?這種葉的形態與它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 2、馬尾松的松球果里有沒有種子? 3、松球果是果實嗎?與桃的果實相比較,馬尾松的種子有什么特點? 通過組織學生觀察馬尾松的形態結構,并引導學生與桃的結構相比較,從而認識裸子植物以及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區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總結裸子植物的特征 組織學生進一步討論裸子植物的特征、種類 介紹裸子植物在我國的地位 思考: 1、我國為什么被稱為裸子植物之鄉? 2、裸子植物的種類有哪些。 4、校園里有哪些植物是裸子植物?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5、嘗試說出裸子植物的生活習性。其它的被子植物 組織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其它常見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其它常見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從而對種子植物有一個更完整的認識。課堂練習 及時鞏固練習 小結本節課內容。 通過讓學生聯系,幫助學生鞏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