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章 第1節 地面上的植物被子植物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1)概述種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能夠區別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異同。(2)認識桃花的基本結構,理解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過程。2.能力目標:(1)通過對桃花的解剖,認識桃花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2)在比較植物之間的差異時,使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3.情感態度價值系觀目標:(1)通過觀察活動,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2)了解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過程,培養學生對植物的保護意識。學講重點: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花的基本結構,了解果實和種子的發育過程。學講難點:在解剖實驗中對桃花雌蕊中子房的結構觀察。學講安排:1課時學講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這句詩中的“粟”和“子”指植物的哪種器官?觀察比較蘋果和松球果的種子著生特點,認同種子植物分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二、自主學習觀察書本P60的桃花結構示意圖,認識桃花的基本結構,自學信息庫的內容,完成學案中的“自主先學”部分。三、合作學習1、觀察桃花的結構,認識桃的果實小組合作,參照P60桃花結構的圖注,參考P72信息庫,把桃花的各個部分的結構和功能弄清楚。2、解剖桃花,指認桃花的基本結構。實驗要求:(1)觀察外形。對照桃花的結構示意圖,描述桃花的組成。(2)辨認花瓣的顏色、數目以及雌蕊和雄蕊。把觀察到的結果記錄在學案的表格中。(3)解剖雌蕊中的子房,觀察胚珠(縱向切開子房即可,注意安全)。(4)思考:一朵花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為什么?3、小組合作,參照P61桃的果實,認識果實的基本結構。思考討論:①桃的果實由那幾部分構成?②果皮和種子分別是由桃花的哪部分發育而來?我們通常食用的是桃的那一部分?四、交流展示1、觀察桃花的結構(模型和實物結合觀察)讓學生用鑷子夾開一個花藥,用放大鏡觀察內部有什么結構;再用鑷子從花的中央將子房取出,用刀片將它縱向剖開,用放大鏡觀察子房里面有什么結構,說出:花藥里有花粉、子房里有胚珠。2、觀察桃的果實的結構(投影展示模式圖)學生上臺,在黑板上嘗試畫出桃的果實結構圖,并介紹它的果皮、種子等結構。學生總結果實的結構:果皮+種子五、課堂小結1、種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2、桃花的基本結構:花蕊(雌蕊、雄蕊)、花瓣、花萼、花托、花柄3、桃的果實的結構:果皮和種子4、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數量最多的一類植物。六、檢測反饋:見學案習題部分。七、教后反思《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本是地面上的植物的第一課時內容,由于被子植物的教學內容中有個桃花結構的實驗探究活動,為了讓同學們充分觀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特把被子植物當做一個課時來講。在此次教學過程中,對于種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學生很容易理解掌握,這節課的重點在于桃花的結構組成。正值陽春三月,桃花盛開之際,教學中先引導學生通過自學對桃花的結構有個基本的認識,再組織學生小組探究觀察桃花實物,并用放大鏡觀察桃花的花蕊,及解剖后的子房和胚珠結構。在實驗過程中,同學們熱情很高,但動手實驗的能力稍有些薄弱,尤其不能理解“子房的縱剖”,雖然在實驗操作之前,我已經做了解釋,效果仍然不是太好,如果之前將“子房的解剖”做成一個簡單的小視頻,播放給學生們看,他們操作起來可能會更明確一些。“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在教學中,引入了教參中相關的動畫,學生很直觀地就理解了,效果很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