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lo1.2 在社會中成長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匯報人:PPTNEW學習目標了解個人成長離不開社會的原因熟悉親社會行為的含義與表現理解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原因/重要性(重點)123理解養成親社會行為的方法(難點)4自主學習1、什么是社會化?2、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3、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意義)4、養成親社會行為應該怎么做?人的演變過程因母親過早去世,父親智力低下,而年邁的奶奶又無力照顧,在陜西榆林市清澗縣玉家河鄉貧窮的小山村王家河村,一名“啞童”常年被用繩子拴在樹上,在被拴的6年多中與他作伴的是一只山羊。期間,孩子從來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就連“爸爸、媽媽”這些簡單的詞語也不會說。拴拴與羊為伴6年的多照片后來,多家媒體報道了他的經歷。一些熱心讀者為他捐款2萬余元,并專程派車將孩子送到聾啞語言康復學校,套在他身上6年的繩套這才真正被解開。在學校老師的教育下,他先是學會了自己吃飯,又學會了簡單的穿脫衣服,并且終于開口說話了。他之前為什么不會人類的語言?后來又為什么掌握了人類的基本生活技能?“羊孩”后話……只有通過社會,我們才能真正實現由“生物的我”向“社會的我”的轉變,才能真正實現我們人生的社會價值。拴拴的變化啟示我們融入社會有什么意義?在社會中成長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6八年級學生王潔和小伙伴利用周末時間,在小區里組織了“小小英語角”活動。周末的早晨,在小區里帶領小學生一起大聲朗讀英語。他們在教小學生的同時,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小學生們的英語也進步很快。一段時間下來,王潔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你是否有與王潔類似的經歷?與大家分享你的付出與收獲?分享課堂生物人社會人社會化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剛出生的人,僅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類特征,但還不具備人的品質。通過學習社會知識、從生物人變成社會人,完成了人的社會化。1、什么是社會化?新課探究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社會的關愛老師的教誨生物的我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教師的教誨社會的關愛社會化的途徑知識技能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社會的我社會化的影響社會化的結果生物人社會化社會人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要在社會課堂中成長。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6欣賞:棉花到衣服的完美蛻變!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6結合視頻和圖片,說明糧食、學習用品、住房、交通工具等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我們的穿離不開他人和社會我們的吃離不開他人和社會我們的行離不開他人和社會我們的住離不開他人和社會電影拍攝電影制作在影院觀看電影我們的精神生活離不開他人和社會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我們的生存與發展都離不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6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為我們提供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衣食住行精神滋養2、為什么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個人成長與社會的關系06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②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02. 養成親社會行為1.親社會行為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包括一切積極、有社會責任感的行為。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2.親社會行為的表現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親社會行為?二、養成親社會行為生活有哪些親社會行為?你能舉例說明嗎?關心體諒他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有需要的人同學遇到困難伸出援助之手跟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每天觀看新聞聯播為災區捐款捐物積極參加志愿服務、、、、實踐探究3.為什么養成親社會行為?06思考一:如何看待童姓家族的善舉?提示:關愛他人,是一種親社會行為。一個小善舉,堅持300年:浙江寧波寧海縣前童鎮的一童姓家族,從清朝時期開始,就在前童鎮黃洋市路廊為過往行人提供免費茶水,到童松達這一代,已有300多年。80多歲的童松達行動不便,大兒媳胡亞麗毅然承擔起了燒茶的重任。 “童家人十代燒茶,到我們這里不能斷了,樂善好施是我們童家人的傳統,這也是我們對祖祖輩輩的承諾。”思考二:童姓家族的善舉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在社會上傳播了樂善好施的理念。(1)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了解、服務社會。親社會行為的意義0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結合張桂梅老師的事跡,說說養成“親社會行為” 有何意義?(2)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意義)他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多角度)(3)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②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3、為什么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意義)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判斷對錯整天宅在家里,幾乎不出門翻越圍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通過以上這些行為,你認為應該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06我是小林,每個周末,我都會參加城市文明交通志愿崗活動,在十字路口引導行人遵守交通信號燈,倡導大家文明出行,或者給一 些路人指路。冬天冷,夏天熱,一站就是兩三個小時。每當我看到行人安全通過并為我豎起大拇指,我心里特別高興。學校有志愿者社團,主要的服務場所是地鐵。地鐵里乘客特別多,像買票、進站、換乘、排隊上車都需要引導,保障暢通的秩序。我們做的主要就是這些工作。在工作的過程中,我也學到了很多技能與方法走出校門,調查城市共享單車使用情況,并開展“清潔單車,文明騎行”的公益工傳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大家也提高了自身的文明素養和社會公德。獲得了新的知識,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4.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②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社會實踐。③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要學會謙讓,學會分享,熱心幫助他人。在社會課堂中成長養成親社會行為在社會中成長本課小結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社會是什么(表現)為什么怎么做隨堂測試1.下列行為不符合“親社會” 要求的有( )①說話做事隨大流②生活消費看大家 ③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④與社會上的三教九流廣交朋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062、養成親社會珩為既有利于社會的和諧,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下列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①年見校園的垃圾桶倒了,上前主動把它扶好②劉新同學將自己的課外輔導書借給班上的同學傳閱③大家積極主動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捐款捐物④娜娜同學見張婷同學跳舞,她也學跳舞;過幾天,她看見周紫麗同學學唱歌,她又改學唱歌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3.62歲蘭文順老人,10年義務照顧村里的五保老人。除了照顧五保村的老人外,對其他需要幫助的孤寡老人,他也照顧到位,被大家公認為“敬老模范”。蘭文順老人的行為( )①是一種親社會的行為②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③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尊重與認可④是熱心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行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D4.據某研究機構調查:“59.83%的大學生在暑期很少外出或是從不外出,幾乎沒有任何戶外活動。”大學生過于“宅化”的問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 )①大學生是社會精英,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②社會課堂是大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源泉③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④脫離社會不利于我們的成長和發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 ③④D5.2021年11月25日上午,青島六中舉行了“攜手愛心共建暖冬”愛心募捐活動,同學們以募捐的形式奉獻愛心,通過捐贈書籍、學習用品、衣服等實際行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為解決他們生活、學習上的困難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用大家的力量共同托起孩子學習生活的希望。【我分析】(1)青島六中師生愛心募捐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 【我行動】(2)為了倡導同學們向青島六中師生學習,你所在的中學團委會決定向全校同學發出倡議。請你寫出倡議的要點。是親社會行為,是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行為。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2023學年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1.2在社會中成長課件.pptx 視頻1:馬斯克把世界甩在身后的男人.mp4 視頻2:棉花到衣服的完美蛻變.mp4 視頻4:優秀人民教師張桂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