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面上的動物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知道生物多樣性的特點。(2)通過分析陸地環境和水生環境的特點,理解地面上的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等特征都是與環境相適應的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地面上多種多樣的生物,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分析陸地環境和水生環境的特點,以及陸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觀察多種多樣的動物,培養關愛多種多樣動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對動物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與環境相適應的理解教學課時第1課時教學過程1.導入1.1播放視頻《動物世界》1.2教師:視頻給我們展示了多種多樣的動物。這些動物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地面上,有的生活在土壤里,還有的能在空中飛翔。今天我們主要來學習《地面上的動物》。2.新授:2.1認識多種多樣的動物2.1.1教師:我們來做一個角色扮演的游戲,同學們從下面幾幅圖片中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后按照這樣的方式來介紹:我是一只……,我生活在……,我喜歡吃……,我的體表有……,它有什么作用……從名稱,食性,形態結構特征,運動方式等你熟悉的方面介紹學生1:我是一只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凍原,以海洋動物為食。白色體毛下具有厚厚的脂肪層。學生2:我是一只巨蜥,喜歡生活在溪流邊,體表有角質鱗片,能減少體內水分散失。我喜歡吃魚、鳥卵等。學生3:……2.1.2師:請同學們將這幾種動物分類?提示:把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溫恒定的歸一類。體表被覆鱗片或甲,卵生、變溫的動物歸一類。什么是胎生?受精卵在母體內發育成新個體的叫胎生。比如人類,貓狗等。受精卵在母體外發育成新個體的叫卵生。比如雞鴨靠蛋孵化后代。學生思考并分類教師:我們把具有胎生哺乳、體表被毛體溫恒定等特征的稱為哺乳動物。把體表被覆鱗片或甲,卵生、變溫等特征的稱為爬行動物。2.1.3學以致用,參考信息庫內容,請大家將動物們送回各自的“家”:將猩猩、袋鼠、蝙蝠、海豚、鴨嘴獸、揚子鱷、蟒蛇、中華鱉分類。學生:思考分類。提出異議:鴨嘴獸是爬行動物還是哺乳動物?教師:按照哺乳動物生殖發育情況分為:卵生如鴨嘴獸;有袋類,胎兒在母體內發育不完全如袋鼠。胎兒在母體內發育完全如人類。所以,鴨嘴獸是最原始的哺乳動物之一。過渡:除了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外,地面上還有哪些動物?學生:屎殼郎、蟑螂等節肢動物;蝸牛等軟體動物;雞鴨鵝孔雀等鳥類。教師:由此我們知道——地面上的動物多種多樣2.1.4教師:地面上的環境復雜,生活在陸地上的各種動物它們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與環境相適應么?讓我們來比較一下水生環境和陸生環境。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環境的濕度、氧氣、溫度變化及浮力完成表格。教師:為了應對干燥的環境,陸生動物一般都有外骨骼或者鱗片預防水分散失比如巨蜥、蛇等。陸生動物都有能適應陸上呼吸的器官,如肺、氣管等。為了應對陸上較大的溫差,陸地上很多動物都能保持體溫恒定,變溫動物在溫差較大的冬季也能冬眠適應氣溫的變化。陸地上沒有了水的浮力,動物們進化出了支持軀體和運動的器官。陸地環境復雜多變,動物們進化出了靈敏的感覺器官和發達的神經系統以對外界做出迅速的反應,且出現了擬態、保護色、警戒色等。通過以上分析,師生共同得出:地面上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是和它們生存的環境相適應的。2.1.5師生共同小結:通過本課學習,我們知道了地面上的動物多種多樣即動物的多樣性。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與環境都是相適應的。2.1.6鞏固練習1、以下特征不屬于哺乳動物的是( )A 體表被毛 B 胎生、哺乳C 恒溫 D 生活在海洋中2、下列不能體現生物和環境相適應的是( )A 仙人掌的葉變成刺B 北極熊體表被毛,皮毛下有厚厚的脂肪C 巨蜥體表被覆鱗片D 大樹底下好乘涼3、下列動物中,屬于變溫動物的一組( )A 壁虎和長頸鹿 B 揚子鱷和家兔C 青蛙和蛇 D 龜和金絲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