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第1節 鳥類一、教材分析:1.教學課題蘇科版生物七年級(下冊)第5單元 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1節 鳥類2.內容分析“鳥類”是第12章“空中的生物”的第一節內容。首先播放視頻動畫,增加學生興趣,引入主題——“鳥類”。引入主題后,以家鴿為例,探究家鴿適于飛行的結構特征,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入手,提供家鴿的浸制標本、骨骼模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歸納、總結出家鴿的結構特征。課本的表格、探究報告,為學生的觀察探究指明方向,也便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體現了新課程知識和能力的統一。最后,介紹鳥類的多樣性,讓學生關注鳥類的生存現狀,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識,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3.學情分析經過一個多學期的生物課程學習,學生已儲備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理解了——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是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展”的理論基礎。七年級學生對自然現象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教師展示學生感興趣的鳥類,并有意識地延伸拓展,巧妙地拋磚引玉,鼓勵學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大膽展示交流,以挖掘潛力,激發動力,鍛煉能力。同時,學生對于鳥的飛行有許多感性認識和理解,也有不少相關的生活現象、生活經驗做鋪墊,已經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歸納。但他們對探究并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提供了相關探究材料,以課本中表格為提綱,鼓勵學生根據提示,探究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并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精神,一同尋找答案。二、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千姿百態的鳥類。(2)闡明家鴿適應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3)概述鳥類與人類的關系。2. 能力目標(1)在對鳥類圖片資料分析過程中提高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2)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過程中,提高歸納、總結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關注我國的珍貴鳥類資源,養成自覺的愛鳥護鳥行為。(2)通過小組探究,使學生形成探索生命奧秘,勇于追求科學真理的優秀品質,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探究家鴿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2.教學難點:家鴿適應空中生活的觀察與探究。四、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希沃電子白板課件;家鴿浸制標本;家鴿骨骼標本。2.學生準備:預習新課、查閱鳥類相關資料。五、教學流程圖:六、教學過程:教學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 視頻 引入 利用希沃電子白板出示奧斯卡經典影片《鷸》。提出問題:你了解鳥類嗎?你認識哪些鳥? 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鳥類世界,認識千姿百態的鳥。 觀看微視頻,明確本節課的主題——鳥類。 運用媒體手段,增加學生興趣,在愉悅的視覺體驗中知曉本節課的主題。(二) 認識千姿百態的鳥類 世界上的鳥類種類繁多,形態千姿百態,鳴叫聲也是多種多樣。 首先,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幾種鳥叫聲,你知道這是哪種鳥的鳴叫聲嗎? 以下兩種鳥類你認識嗎?(白板出示兩種鳥類的圖片資料,)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你還能說出哪些鳥類的生活環境和結構特征? (1)觀察鳥類圖片資料。 (2)認真聆聽,分辨鳥叫聲。 (3)選取一種鳥類進行介紹。 (4)認真聆聽同學的分享,學會自己搜集和查閱資料。 展示千姿百態的鳥,讓學生認識到鳥類的多樣性。 播放常見鳥叫聲,學生認真聆聽。 出示兩種鳥,并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的相關資料。(三) 體驗飛行需要解決的問題 飛行一直以來就是人類的夢想。今天,這個夢想早已成為現實。 那么,物體飛行到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一)風箏為什么能飛上天? (二)兩個質量相同的紙飛機,一個頭部尖,一個頭部平,哪個紙飛機能飛的更遠? (三)火箭發射時,要靠火箭發動機點火,有一股巨大的、向上的推力,才能將火箭推上天。 引導學生總結物體飛行需要解決的問題:減少阻力、減輕體重、增加動力…… 它的質量較小,飛行需要減輕體重。 飛的遠的飛機機頭是尖的,受到阻力較小——飛行需要減小阻力。 飛行物體還需要增加動力。 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身體驗,玩風箏、扔紙飛機、觀看動畫,增進學生注意力和興趣,總結物體飛行需要解決的問題,學會從生活經驗中歸納、思考問題。(四) 探究鳥類適于空中飛行的特征 (一)過渡 在自然界中公認的飛行家——鳥類,它能在空中自由地飛翔。鳥類在空中飛翔,也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那么,鳥類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呢? 提出要求:8人一組,對照家鴿骨骼標本、浸制標本,結合課本等資料,分組探究家鴿適于飛行的結構特征,填寫在探究報告中。 (二)分組探究 1. 體形和翼 體形: 呈流線型,減少飛行阻力。 翼: ①展示家鴿兩翼圖片,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 ②背覆羽毛,正羽在翼和尾端,寬大,利于飛行。此外,絨羽密生在正羽下面,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 2.骨骼 ①長骨中空:減輕體重 ②胸骨發達:胸骨突出,形成龍骨突,附著的胸肌發達,成為發動機,提供飛行動力。 3.肌肉 鳥的胸肌占體重的1/5,胸肌不停收縮牽動兩翼扇動,使鳥得以飛行。這些資料告訴我們什么 胸肌發達,成為發動機,提供飛行動力。 4. 呼吸 ①肺:氣體交換的場所。 ②氣囊:有大量氣囊與肺相通,既能協助呼吸又能散發體內熱量。 介紹家鴿用肺呼吸,氣囊輔助呼吸,增加飛行的動力。 5.消化 出示兩段小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鳥類的食量大且消化能力。 講解家鴿消化方面對飛行生活的適應。(消化系統: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直腸短,排便頻繁,減輕體重。) 6.循環 循環系統:完善,心臟四腔,運輸氧的能力強,維持體溫恒定,家鴿體溫總是維持在42℃,是恒溫動物。 請同學們將總結的家鴿適應飛行的特征在表格中補充完整。 (三)總結 過渡:其他鳥類和家鴿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它們的飛行也離不開以上形態、結構的適應。 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探究活動。 學生8人一組,對照家鴿及家鴿身體結構標本,進行觀察、討論、分析。 觀察課本和課件圖片,聯想生活實例,得出家鴿體形對飛行生活的適應。 分辨正羽、絨羽,結合資料了解正羽、絨羽的分布及功能。 觀察骨骼標本,得出家鴿骨骼對飛行生活的適應。 觀看家鴿浸制標本,小組討論,說出家鴿肌肉適應飛行生活的特征。 觀察課件資料,仔細辯認氣囊以及氣囊與肺的關系。 個人根據生活體驗交流說出家鴿在消化方面適應空中飛行的特征,并思考為什么鳥類食量大? 通過探究報告資料,將鳥類、兩棲類、魚類心臟進行比較,明確鳥類循環系統完善,并且討論體溫恒定對于動物生活有何重要意義。 總結家鴿適應飛行的特征,填寫表格。 豁然開朗,明確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生活的特征。 運用希沃電子白板的放大、批注等功能,結合家鴿骨骼標本、浸制標本等,分組進行探究,增強學生團結協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精神。 通過大量的圖片、實物、資料,吸引學生眼球,牢牢鎖定其注意力,鍛煉其動手能力、提升合作探究意識、增強學生認知。(五) 領會保護鳥類的意義和方法 (播放真實故事) 過渡:我們和鳥類生活在同一個家園,鳥兒是人類的好朋友,對人類有很多益處,如:啄食害蟲和害獸、傳遞信息等。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可以為保護鳥類做些什么呢? 歸納總結: 鳥類是人類的朋友,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保護鳥類做出自己的貢獻,保護鳥類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樹立愛鳥護鳥的意識。 提供措施: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掛人工巢箱、舉辦知識講座等。 播放一個真實故事,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對主人公肅然起敬,保護鳥類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并暢所欲言,提供保護鳥類的措施。(六) 課堂 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要點。 說出本節所學習的知識要點。 鞏固、總結(七) 鞏固 練習 出示白板課件的檢測題。 做檢測題。 練習所學知識的運用。(八) 課后 作業 嘗試制作一個人工巢箱或飼養臺,并懸掛在合適的位置。 回家完成。 鍛煉學生動手能力,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七、板書設計 12-1 鳥類(鳥類適應空中飛行生活)1. 體形和翼:身體呈流線型,翼寬大2.骨骼:骨骼較輕,長骨中空、愈合3.肌肉:胸肌發達,提供強大動力4.呼吸:雙重呼吸5.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強6.循環:心臟四腔,血液循環能力強八、教后反思1.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體驗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活動,希沃電子白板的運用實現了師生、生生的交互,突出了學生“學”的活動,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2. 同學們對鳥類十分熟悉,在課前布置學生查找鳥類相關資料,包括有關鳥的圖片、特性等,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地展示。同學們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個性也得到了張揚。3. 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同學的探究活動總結出鳥類適于飛行生活的特點。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我讓同學們借助探究報告,通過展示不同鳥類的圖片,利用家鴿骨骼標本、浸制標本、相關數據資料,引導學生探究鳥類的體形、翼、肌肉、骨骼特點等方面是如何與其飛翔生活相適應的,培養了學生探究合作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利用真實的故事(女孩保護丹頂鶴犧牲),激發了學生熱愛生活的熱情,喚起他們保護動物的意識,讓學生關注鳥類的生存現狀,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保意識,形成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識,促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實,對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