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的分類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就本節(jié)教材從科學方法教育而言,是觀察與比較的延伸,學生在接受了半學期的觀察和比較的學習與訓練,在初步掌握這兩種科學方法的基礎上,進入分類方法的學習是很自然的。二、學情分析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思維活躍,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高,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欲望也很強,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從而形成正確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三、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 (1)說出可被當作生物分類依據的生物特征,知道當今生物學家用來分類的最重要的依據。 (2)能說出動物和植物的幾大類群。 2、 能力目標: (1)嘗試根據動物和植物的一定特征進行分類;(2)能有條理的回答問題,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3、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能認真專注的學習;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四、教學重點通過分類活動,學習生物的分類,能說出可被當作分類依據的生物特征。五、教學難點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六、教學方法觀察法、討論法七、教學準備教師制作PPT課件八、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提出問題:“大家有沒有在大型的超市購過物”? 學生自由回答 引入分類的意義嘗試分類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看書、觀察思考、討論。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點播和指導 4人一組看書進行討論、交流、發(fā)表意見并給課本112頁圖14-4中的生物進行分類 嘗試按照一定的分類依據對生物進行分類。通過積極的參與活動,培養(yǎng)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合作能力。科學分類 質疑引導:上述分類沒有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仍然不利于交流、研究。那么怎樣科學的進行分類呢?觀察圖表明確生物的分類單位。 觀察表中最左邊的7級分類單位。思考、回答:等 級由大到小。 引起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欲望。輸出生物分類的7個等級;培養(yǎng)學生識表能力。給動物分類 請大家給課本114頁圖14-5各類動物進行分類 根據身體里是否有脊柱骨和其他的結構和特征進行分類,分小組進行。 學生對科學分類的理解和應用,對本學期所學有關動物的知識進行梳理回顧。給植物分類 請大家給課本116頁圖14-6各類植物進行分類 根據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和結構進行分類,分小組進行。 回顧五大類植物的特征,對植物進行分類。課堂小結 生物的科學分類分: 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 依據:根據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發(fā)育、習性等方面。 意義:使我們認識、利用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九、板書(生物的分類1、嘗試分類2、科學分類3、給動物分類4、給植物分類等級:界、門、綱、目、科、屬、種依據: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發(fā)育、習性)十、教學反思《生物的分類》這節(jié)課的對于我們生物學科的教師來說并不陌生,近期按照教學進度我進行了這一課的教學活動。課后本人感覺這節(jié)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有以下幾個方面:1、課的引入,首先我通過大屏幕展示一張超市內景態(tài)圖片,讓學生觀看,提示學生思考,為什么我們在超市里會很容易的找到自己需要買的商品,學生很自然的回答“因為商品都已經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擺放”,而后學生根據上面的實例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將生物進行分類,由此引出這節(jié)課的課題《生物的分類》。自我感覺這種引入設計從生活中來,自然而又真實,能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2、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的學生活動設計,在學生們了解了生物分類的初步原則和具體依據后,引導學生開展以小組為單位對大屏幕上展示出來的生物進行分類,活動過程中我認識的巡視、指導學生們的分類活動,然后讓各組的代表到前面來用一體機回答本組的分類情況及其分類依據,接下來引導各組之間進行評價,最后我再給予明確答案與點評。自我感覺這種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導”與學生的“學”,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學習的快樂,使學生想學習、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同時使學生學會學習。當然,我的課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在教學中也存在著需要改進之處,如課上的一體機板書字寫得不美觀;同時,在課上我進行授課的時候,語言中有時帶有一些口頭語,語速不是很穩(wěn)定。教學的道路對我來說,還是非常的漫長,我將會在這漫長的教學之路上,積極探索、專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以更好的、優(yōu)質的教學來實現我教師的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